𨝌的意思
折叠展开
gānㄍㄢ
基本解释
◎春秋晋地。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説文•邑部》: “𨝌,地名。”《正字通•邑部》:“𨝌,地名。《春秋》石經乾侯,《左傳》注疏皆缺音。《漢書》註顔師古音干,言其地水常涸也,與旱乾、乾濕之乾音義同。今廣平府成安縣,古乾侯地。”
𨝌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54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76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62頁,第17字
音《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𡘋音干。
《說文》:地名。
《正字通》:卽春秋乾侯也。春秋《石經》、《左傳》註疏,皆缺音義。
《漢書註》顏師古音干,言其地水常涸也,與旱乾之乾音義同。
注解
〔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𨝌〕字拼音是g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乾、⻏。
〔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ān] ⑴ 春秋晋地。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説文•邑部》: “𨝌,地名。”《正字通•邑部》:“𨝌,地名。《春秋》石經乾侯,《左傳》注疏皆缺音。《漢書》註顔師古音干,言其地水常涸也,與旱乾、乾濕之乾音義同。今廣平府成安縣,古乾侯地。”
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查字网整理。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𨝌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古寒切頁碼第212頁,第20字續丁孫
𨝌
異體𨝝
地名。从邑乾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骨安反頁碼第546頁,第4行,第3字述
地名。從邑乾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古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197頁,第5字許惟賢第526頁,第5字
地名。从邑。乾聲。
段注古寒切。十四部。
𨝌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19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41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1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70頁,第1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60頁,第2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36頁,第7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1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484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84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6頁,第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68頁,第1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168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73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6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69頁【崇文】第227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67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359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647頁,第8字 |
𨝌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