𥡴
字义反馈

𥡴

复制

ㄐㄧˋ

禾部共16画左右结构U+25874
汉语字典

禾部

16画

11画

左右结构

ji

TDNJ

HDIUA

MFAK

25874

[3123413542112511]

𥡴字概述

折叠展开

〔𥡴〕字拼音是jì部首是禾,总笔画是16画。

〔𥡴〕字是左右结构

〔𥡴〕字仓颉码是HDIUA五笔是TDNJ郑码是MFAK

〔𥡴〕字的UNICODE是25874。十进制为153716,UTF-32:00025874,UTF-8:F0 A5 A1 B4。

〔𥡴〕字的异体字是

𥡴的意思

折叠展开

𥡴

详细解释

同“”。

𥡴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5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58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819頁,第2

古文: 𩠜

廣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𡘋音雞──考也、計也、議也、合也、治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易・繫辭》:於稽其類。〔註〕考也。
禮・緇》:行必稽其所敝。〔註〕猶考也、議也。又,〈儒行〉:古人與稽。〔註〕稽猶合也。古人與合,則不合於今人也。
周禮・天官・小宰》:聽師田以𥳑稽。〔註〕𥳑,閱也;稽,計也、合也──合計其士之卒伍,閱其兵器,爲之要簿也。
前漢・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註〕相與計較也。

又,留止也。
說文》:〔徐註〕𥝌,木之曲止也,尤者,異也──有所異處,必稽考之,卽遲留也。
前漢・食貨志》:蓄積餘贏,以稽市物。〔註〕稽,貯滯也。
後漢・馬援傳》:何足久稽天下士。

又,至也。
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而不溺。

又,滑稽。
史記・樗里子傳》:滑稽多智。〔註〕滑,亂也;稽,同也──辯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亂同異也。一云酒器可轉注,吐酒不已;俳優之人,詞不窮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

又,〈吳語〉:𢹬鐸拱稽。〔註〕𢹬,抱也;拱,執也;稽,棨戟也。

又,山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山鎭曰會稽。

又,姓。
呂氏春秋》:秦有賢者稽黃。

又,《廣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𡘋音啓──下拜首至地。
書・舜典》:禹拜稽首。〔傳〕首至地,臣事君之禮。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
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註〕稽顙者,觸地無容。

說文》稽从𥝌、从尤,旨聲,自爲部。

注解

〔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稽〕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ī、q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𮂱、旨,五行属

〔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禾( jī ),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是停留;阻滞。

〔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ī] ⑴ 停留⑵ 考核⑶ 计较⑷ 至。⑸ 姓。 [qǐ] ⑴ 〔~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查字网整理。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𥡴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古兮切頁碼200頁,第9

𥠻

異體稽、𥡴

𥠻畱止也。从𥝌从尤,𠤔聲。凡稽之屬皆从𥠻

附注徐鍇繫傳:「𥝌,木之曲止也。尤者,異也。有所異處,必稽考之。考之,即遲留也。」孔廣居疑疑:「𥝌,木之曲頭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美食美色皆足以留滯人。此三體會意也。」按:「稽」,本從「𥝌」,古籍多從「禾」。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居迷反頁碼512頁,第4行,第1

𥠻畱止也。從𥝌,從尤旨聲。凡稽之屬,皆從稽。

鍇注臣鍇曰:「𥝌,木之曲止也。尤者,異也;有所異處,必稽考之,考之即遲畱也。《尚書》曰:『曰若稽古帝尭。』」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古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099頁,第1許惟賢485頁,第5

𥠻畱止也。

段注玄應書引畱止曰稽。高注《戰國策》曰:畱其日,稽畱其日也。凡稽畱則有審愼求詳之意。故爲稽攷。禹會諸矦於會稽。稽,計也。稽攷則求其同異。故說尚書稽古爲同天。稽,同也。如流求也之例。

𥝌。从尤。

段注取乙欲出而見閡之意。

㫖聲。

段注古兮切。十五部。

凡稽之屬皆从稽。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語「擁鐸拱稽」注:「稽,棨𢧢(有枝兵也)也」。棨𢧢當作稽。稽古當作棨。棨,傳信也(《說文》)。顏注《漢書》棨為刻木,為合符;稽古訓同天。故稽當作棨。符,訓合,引申訓同,棨亦然。會稽山,《史記》、《吳越春秋》皆云會計,以聲為訓,(《史記》:「黄帝合符釜山」,「舜輯瑞」,皆合符。),會稽即合符,因此改茅山為會稽山。由此則會稽當作會棨。考稽,亦當察其合同與否,故亦當作棨。稽留乃本字,其餘皆當作棨。

《詩》「樂只君子」,亦作「樂旨君子」,則稽與䅩皆可通訓曲屈。稽引申為止, 故棨𢧢之頭屈曲,字當作稽。棨,傳信也,引申為同;凡稽訓考訓同,乃棨之借。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楚簡文字,《睡虎地秦簡》亦見此字,字從?、從又、旨聲。〈編年記〉有「來者有稽莫敢忘」一句,字可理解為稽留義。篆文承此秦簡字形。《說文》:「稽,留止也。从?,从尤、旨聲。」段注:「凡稽留則有審慎求詳之意,故為稽考。稽,計也。稽,同也。」隸書從?部件混同為禾,從旨部件有訛作目。楷書則承隸書從禾,另遙接篆文結構從尤、旨聲。楷書以後字形不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稽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95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50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94頁
4說文校箋第255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246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87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52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29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9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56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251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02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378頁【補遺】第16936頁
14通訓定聲第232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27頁【崇文】第2105頁
16說文句讀第804頁
17說文新證第510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65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10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611頁,第5字

𥡴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