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字概述
〔筆〕字拼音是bǐ部首是⺮,总笔画是12画。
〔筆〕字是上下结构
〔筆〕字仓颉码是HLQ五笔是TVFH 86 、 TVGJ 98四角号码是88507郑码是MXBI
〔筆〕字的UNICODE是7B46。十进制为31558,UTF-32:00007b46,UTF-8:E7 AD 86。
〔筆〕字的异体字是笔
筆的笔顺
筆的意思
筆笔
bǐㄅㄧˇ基本解释
①寫字、畫圖的工具。毛~。鋼~。鉛~。~架。~膽。
②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畫。~順。~形。~道。
③用筆寫,寫作的。~者。代~。~耕。~談。~誤。~譯。~戰。~名。
④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體。~法。~力。文~。工~。曲~。伏~。
⑤像筆一樣直。~直。~挺。~陡。
⑥量詞,指錢款。一~錢。
⑦指散文:“謝玄暉善爲詩,任彥升工於~”。隨~。
详细解释
名词
1.會意。从竹,从聿。“聿”( yù ),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从竹。本義:毛筆。
2.同本義pen。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 —— 《說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爲之,加竹。史載筆,士載言。 —— 《禮記·曲禮》不能竟書而擱筆。 —— 清· 林覺民《與妻書》
毛筆;鋼筆;圓珠筆;筆削(修改文章);筆帕之敬(雅潔的禮品);筆楮難窮(文字難以充分表達。楮:紙的代稱)
3.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品 words; writing。
筆聖(超絕凡常的書法家);筆精(指文章精妙)
4.散文,相對詩而言 prose。
筆文(書面文辭);筆述(文字記述)
5.筆跡。指組成漢字的點、橫、直、鉤、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跡 stroke; touch。
“天”字有四筆;筆形(筆畫的形狀);筆腳(字跡;筆跡)
6.筆法。曲筆,伏筆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 —— 蔡元培《圖畫》
動
◎書寫;記載 write 至於爲《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史記·孔子世家》 又如:代筆;筆資(筆頭上的功夫);筆吏(專門抄寫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於款項、書畫的量,如:一筆款;三筆賬;寫得一筆好字。
筆笔
bǐㄅㄧˇ详细解释
名
1.写字、画图的用具。
毛笔、钢笔、蜡笔、水彩笔。
2.笔画。
起笔、笔顺、走笔至此。
3.文章的写作技巧。
伏笔、败笔、惊人之笔。
4.古称无韵、实用之文为“筆”。
《南史•卷五七•沈约传》:“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5.量词:(1) 计算书画作品运笔的单位。如:“画几笔泼墨山水”。(2) 计算金钱、款项、交易等的单位。如:“一笔钱”、“两笔奖学金”。(3) 计算文字笔画数的单位。如:“文这个字共有四笔。”
动
◎写作、记述。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形
◎直的。
笔挺、笔直。
筆笔
bǐㄅㄧˇ详细解释
1.书写、绘图用的工具。
铅笔、毛笔、粉笔、原子笔。
2.用笔书写。
笔者、代笔、亲笔信。
3.写字、绘画和写作的技巧、特点。
笔法、文笔、伏笔。
4.笔画。
笔顺、一笔一画,写得很工整。
5.像笔一样(直的)。
笔直、西装笔挺。
6.量词。用于计算款项、债务等。
一笔糊涂帐、一笔大生意、有几笔款要收回来。
7.量词。用于计算书法、绘画。
写一笔好字、画几笔山水。
8.姓。
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8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2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2頁,第17字
音《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𡘋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例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末銳似筆也。
例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音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例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又,〈嚴訢𥓓〉作。見《舉要》。
例《集韻》或作笔。
注解
〔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筆〕字拼音是bǐ,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聿。
〔筆〕字造字法是會意。从竹,从聿。“聿”( yù ),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从竹。本义是毛筆。
〔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ǐ] ⑴ 寫字、畫圖的工具⑵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⑶ 用筆寫,寫作的⑷ 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⑸ 像筆一樣直⑹ 量詞,指錢款⑺ 指散文:“謝玄暉善爲詩,任彥升工於~”。隨~。
筆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鄙密切頁碼第91頁,第13字續丁孫
筆
秦謂之筆。从聿从竹。
鉉注徐鍇曰:「筆尙便疌,故从聿。」
附注王筠釋例:「《聿部》收『筆』字,與『其』字在《箕部》正同,蓋皆一字也……不以筆為聿之重文者,以音辨之也。經典讀其如姬、如記者多有,而聿、筆異讀,故聿下云:『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筆下云:『秦謂之筆。』其詞相連而及,以見其為一物,而以『謂之』別其為不同音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秦以竹為之,加竹。」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𥓓乙反頁碼第249頁,第7行,第1字述
秦謂之筆,從聿、竹。
鍇注臣鍇曰:「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鄙密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67頁,第1字許惟賢第210頁,第3字
秦謂之筆。从聿竹。
段注鄙密切。古音在十五部。
白话解释
笔,秦国称之为“笔”。字形采用“聿、竹”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形,像右手拿筆的樣子。由於「」義為右手,有獨立的形、音、義,屬象形,而只像開叉的筆形,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個不成文的實象,所以當二者相合成,應屬合體象形。金文三例,承自甲文之形,僅第二例改以左手拿筆,不影響其音、義。聿在古籍中多被借為語詞,於是就增「竹」為形,以示質料為竹,成了從竹、聿聲的「筆」字。由於原本表義的「聿」字轉為筆字的聲符,而增「竹」為形,只是表示其質料而已。因此,聿聲在此既表聲又示義。隸書、楷書之形,沿自篆文之以定體。篆文以下諸形,都由竹加兼義的聿聲而成,所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筆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2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53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0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23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17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17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71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67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607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74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3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11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519頁【補遺】第1652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10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50頁【崇文】第9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218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502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317頁,第3字 |
筆字的翻译
-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 Feder, Stift (S)
- stylo, crayon, pinceau, écrire ou composer, traits composant les caractères chinois, (classificateur des sommes d'argent et des affaires financières)
筆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