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反馈

复制字帖

shēngㄕㄥ

⺮部共11画上下结构U+7B19
汉语字典

⺮部

11画

5画

上下结构

sheng

shēng

形声字

TTGF

HHQM

MMC

88105

4563

8347

7B19

[31431431121] 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横、竖、横

笙字概述

折叠展开

〔笙〕字拼音是shēng部首是⺮,总笔画是11画。

〔笙〕字是上下结构五行属木。

〔笙〕字仓颉码是HHQM五笔是TTGF四角号码是88105郑码是MMC中文电码是4563区位码是8347

〔笙〕字的UNICODE是7B19。十进制为31513,UTF-32:00007b19,UTF-8:E7 AC 99。

〔笙〕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笙〕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笙〕字的异体字是

笙的笔顺

折叠展开

笙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ēngㄕㄥ

基本解释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 yuè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 《说文》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 《尔雅》笙长四尺。 —— 《风俗通》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 —— 《仪礼·乡射礼记》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诗·小雅·鹿鸣》

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shēngㄕㄥ

详细解释

1.乐器名。一种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时以口接于吹管,分别以指按簧管,吹之发声。

2.古代东方之乐。

《周礼•春官•眡瞭》:“凡乐事,播鞀,击颂磬、笙磬。”汉•郑玄•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清•孙诒让•正义:“东方之乐,与乐器之笙物异,而取义于生则同也。”

3.竹簟。

汉•扬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间谓之笙。”《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盛于筒中。”李善注引刘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shēngㄕㄥ

详细解释

1.簧管乐器名。在锅形的座子上有13到19根内装有长短不同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吹奏时,手按指孔,利用气流振动簧片发音。

2.台⃝姓。

笙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2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879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839頁,第26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𡘋音生。
廣韻》:樂器也。
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
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白虎通》:笙之爲言施也、牙也──萬物始施而牙,太簇之氣也。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
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書・益稷謨》:笙鏞以閒。
詩・小雅》:笙磬同「音」。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
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又,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叶師莊切。
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
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
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注解

〔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笙〕字拼音是sh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生,五行属

〔笙〕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生声。本义是簧管乐器。

〔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ēng] ⑴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

笙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查字网整理。笙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笙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所庚切頁碼145頁,第20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从竹𤯓聲。古者隨作笙。

蔣注《世本》云:隨作笙。宋衷注: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物生故謂之笙也。

蔣注《唐書樂志》:女媧作笙,列管于匏上,納簧其中。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色行反頁碼372頁,第2行,第2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從竹生聲。古者,隨作笙。

鍇注臣鍇按:《爾雅》注:「大笙十九簧,小者十三簧。」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所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785頁,第1許惟賢350頁,第2

笙十三簧。

段注蒙上管樂而言。故不云管樂也。大鄭《周禮》注曰:笙十三簧。按《廣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

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段注《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爲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磬謂之笙鐘,笙磬。笙猶生也。東爲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

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段注見《釋樂》。孫云: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

从竹生。

段注列管故从竹。《正月》之音故从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韵會》本無聲字爲長。所庚切。十一部。

古者隨作笙。

段注《通典》曰:出《世本》。

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8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386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297頁
4說文校箋第192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180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65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15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63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95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16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190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50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920頁【補遺】第16723頁
14通訓定聲第341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91頁【崇文】第1561頁
16說文句讀第580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89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469頁,第4字

笙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2. Mundorgel (S, Mus)​, Sheng (S, Mus)
  3. orgue à bouche

笙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笙(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笙(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笙(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笙(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笙(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笙(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笙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