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字概述
〔瘢〕字拼音是bān部首是疒,总笔画是15画。
〔瘢〕字是半包围结构五行属水。
〔瘢〕字仓颉码是KHYE五笔是UTEC 86 、 UTUC 98四角号码是00147郑码是TPQX中文电码是4057区位码是8103。
〔瘢〕字的UNICODE是7622。十进制为30242,UTF-32:00007622,UTF-8:E7 98 A2。
〔瘢〕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二级汉字。
〔瘢〕字的异体字是疤
瘢的笔顺
瘢的意思
瘢
bānㄅㄢ基本解释
①疮痕,疤瘌,斑点。刀~。疮~。汗~。雀~。
②皮肤上的一点:“美玉可以减~。”
③缺点或过失。
详细解释
名词
1.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scab; scar。
瘢,痍也。从疒,般声。 —— 《说文》瘢,痕也。 —— 《苍颉篇》视其面,果有瘢。 —— 《汉书·朱博传》
瘢疣(瘢痕和赘疣);瘢夷(创伤)
2.皮肤上的斑点mark。
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 《红楼梦》
瘢迹(瘢痕;痕迹)
3.比喻缺点或过失 error。
瘢疵;瘢痍(比喻过失,缺点)
瘢
bānㄅㄢ详细解释
名
1.疮痕、疤痕。
《汉书•卷八•宣帝纪》“刑者不可息”句下颜师古注引李斐曰:“若黥劓者,虽欲改过,其创瘢不可复灭也。”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2.皮肤上的斑点。如:“雀瘢”。也作“斑”。
3.过失、罪恶。
《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好则钻皮出羽,恶则洗垢索瘢。”
瘢
bānㄅㄢ详细解释
◎创(ㄔㄨㄤ chuāng)口或疮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瘢痕、烫伤留下的瘢。
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3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8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733頁,第1字
音《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𡘋音槃。
《說文》:痍也。〔徐曰〕痍處已愈,有痕曰瘢。
《玉篇》:瘡痕也。
《釋名》:瘢,漫也──生漫故皮也。
《後漢・馬援傳》:吳王好劒客,百姓多瘡瘢。
例又,馬脊瘡瘢曰瘢耆。揚雄〈長楊賦〉:鋋瘢耆,金鏃淫夷。〔註〕瘢耆,馬脊創瘢處也。
注解
〔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瘢〕字拼音是bā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般,五行属水。
〔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ān] ⑴ 疮痕,疤瘌,斑点⑵ 皮肤上的一点:“美玉可以减~。”⑶ 缺点或过失。
瘢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薄官切頁碼第247頁,第26字續丁孫
瘢
痍也。从𤕫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步安反頁碼第634頁,第7行,第1字述
痍也。從疒般聲。
鍇注臣鍇曰:「痍傷處謂已愈,有痕曰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薄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403頁,第3字許惟賢第614頁,第10字
痍也。
段注《長楊賦》。𠵷鋋瘢耆。孟康曰:瘢耆,馬脊耆創瘢處。按古義傷處曰瘢。今義則少異。
从𤕫。般聲。
段注薄官切。十四部。
瘢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85頁,第1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20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7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12頁,第1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98頁,第2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77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838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836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586頁,第5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91頁,第2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07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22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657頁【補遺】第1714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71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54頁【崇文】第261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0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56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733頁,第5字 |
瘢字的翻译
- scar, mole
- cicatrices, marques de la petite vérole
瘢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