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字概述
〔玉〕字拼音是yù部首是玉,总笔画是5画。
〔玉〕字是独体字五行属木。
〔玉〕字仓颉码是MGI五笔是GYI四角号码是10103郑码是CS中文电码是3768区位码是5181。
〔玉〕字的UNICODE是7389。十进制为29577,UTF-32:00007389,UTF-8:E7 8E 89。
〔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级汉字。
〔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常用字。
〔玉〕字的异体字是王
玉的笔顺
玉的意思
玉
yùㄩˋ基本解释
①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
②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
③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同本义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说文》君无故玉不去身。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五玉。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王齐则共食玉。 —— 《周礼·王府》惟辟玉食。 —— 《书·洪范》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左传》
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3.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4.指玉制的乐器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 《孟子》
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5.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 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6.比喻美德、贤才virtue; moral excellence; 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 —— 《礼记》
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 《战国策》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 白居易《长恨歌》
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2.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3.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4.珍贵 valuable; 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玉
yùㄩˋ详细解释
名
1.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
青玉、宝玉、碧玉。
2.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用玉做成的。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玉玺、玉簪、玉环。
2.洁白、美好。
《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玉手、玉容。
3.珍贵的、精美的。
《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锦衣玉食、玉液琼浆。
4.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
《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玉体、玉照。
动
◎培养、锻练。
《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玉
yùㄩˋ详细解释
1.一种矿物。质地细腻,坚韧而有光泽,可用作雕刻的材料或制成装饰品。有硬玉和软玉两种。
玉器、玉玺。
2.像玉一样晶莹、洁白和美好的。
玉人、玉兔、玉液、锦衣玉食。
3.敬辞。用于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玉体、玉照、玉成。
4.姓。
5.二一四部首之一。
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36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726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678頁,第4字
古文: 𤣪
音《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𡘋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又,〈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例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例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陳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例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例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例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註〕凡六邑。
例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例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例又,星名。
《後漢・郎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例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例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例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例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例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例又,蟲名。
《爾雅・釋蟲》:玉,蛈蝪。〔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蝪。
例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例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例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音又,《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𡘋音肅。
《廣韻》:朽玉。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𤥔璛。
音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陳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音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𡘋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音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音又,《韻補》叶音域。〈漢費鳳𥓓〉: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音又,叶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音又,叶音迂。
《洞𤣥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
例《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薀》㊟: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注解
〔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玉〕字拼音是yù,独体字,五行属木。
〔玉〕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ù] ⑴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⑵ 美,尊贵的,敬辞⑶ 姓。
玉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魚欲切頁碼第6頁,第4字續丁孫
玉
異體王
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
鉉注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
𤣪
異體𥝍
古文玉。
附注按:王筠句讀作「石之美者」。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繫玉之形,玉形從三片到五片不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虞局反頁碼第39頁,第2行,第1字述
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逺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
鍇注臣鍇曰:「䚡音莘,自外可以知中,則《禮記》所謂『瑜不掩瑕』也。尃音敷,布也。撓,曲也。銳耑,細銳也。廉,廉棱也。忮,害也,謂玉雖廉而不可割,是潔也。君子執玉不趨執圭,鞠躳如不勝,故系之。《左傳》荀偃以朱絲係玉瑴,二是也。王中畫近上,玉三畫均也。」
反切………頁碼第39頁,第6行,第1字述
古文玉。
鍇注臣鍇曰:「八亦系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魚欲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7頁,第1字許惟賢第15頁,第2字
石之美有五德者。
段注者字新補。
潤澤㠯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㠯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㠯遠聞。
段注專鍇作尃。音敷。布也。玉裁按。汲古閣毛氏刊鉉本。初作專。後改作尃。非也。《管子》曰:叩之其音淸摶徹遠。純而不殺。摶古專壹字。今本作搏。葢非。此專謂專壹也。上云舒揚矣。則不必更云尃。
智之方也。不撓而折。
段注謂雖折而不撓。《管子》、《孫卿》皆作折而不墝。
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
段注忮,很也。
絜之方也。
段注絜取圜轉之義。凡度直曰度。圍度曰絜。《管子》、《孫卿》皆作廉而不劌行也。已上《禮記・聘義》、《管子・水地》、《孫卿・法行》辭皆不同。
象三玉之連。
段注謂三也。
丨其貫也。
段注貫謂如璧有紐,襍佩有組,聘圭有繫,瑬有五采絲繩,荀偃以朱絲係玉二瑴之類。
凡玉之屬皆从玉。
段注魚欲切。三部。
古文玉。
白话解释
玉,最美的石头。玉有五品: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这是义士的比方;玉声舒展飞扬,传播 而远闻,是智士的比方;宁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字形像三块玉片的串连。丨,像玉串的贯绳。 所有与玉相关的字,都采用“玉”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像以繩串玉之形。金文玉三例:像三玉串聯,省略上、下結繩;承自甲骨文,最為明顯;像串玉呈半圓的樣子,不失玉之形體。戰國文字一、二例多了飾畫,不影響其音、義;第三例顯然承自金文,最為簡明,為篆文玉之所本。字經隸書,形變作、、,右側多了一點或兩點,是為了和「王」字有所區別。楷書沿自隸書第一例而定體。《說文》古文作,兩側僅多了繩飾而已。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玉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1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5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8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7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6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7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8頁【補遺】第1616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98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6頁【崇文】第10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5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54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237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38頁,第1字 |
玉字的翻译
-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 Radikal Nr. 96 = Jade (alternativ auch 王 in anderen Zeichen benutzt) (S), Jade
- jade, pierre précieuse, beau, précieux, votre (Pol.), 96e radical
玉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望山
楚〔战国〕 简 秦家嘴
楚〔战国〕 简 天星观
楚〔战国〕 简 仰天湖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九店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信阳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