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字概述
〔曾〕字拼音是zēng,céng部首是日,总笔画是12画。
〔曾〕字是上下结构五行属金。
〔曾〕字仓颉码是CWA五笔是ULJF四角号码是80606郑码是UDLK中文电码是2582区位码是5288。
〔曾〕字的UNICODE是66FE。十进制为26366,UTF-32:000066fe,UTF-8:E6 9B BE。
〔曾〕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级汉字。
〔曾〕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常用字。
〔曾〕字的异体字是曽
曾的笔顺
曾的意思
曾
1zēngㄗㄥ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 —— 清· 洪亮吉《治平篇》曾元时不分。计高曾之时。视高曾之时。高曾时为一户者。
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2.谦词。犹“末”I。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 —— 《左传》
曾臣(末臣)
3.高举的样子high。
[凤皇]曾逝万仞之上。 —— 刘安《淮南子·览冥》
动词
◎“增”的本字。增加increase。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告下子》曾欷歔余郁邑兮。 —— 《楚辞·离骚》
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副词
1.乃,竟actually。
曾不若孀妻弱子。 —— 《列子·汤问》曾不能疾走。 —— 《战国策·赵策》曾不惨然。 —— 清· 黄宗羲《原君》长曾不盈寸。 —— 明· 魏学《核舟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列子·汤问》
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 —— 《淮南子》
曾奈(怎奈)
名词
1.姓。
2.另见 céng。
曾
2céngㄘㄥˊ基本解释
①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②同“层”,重( chǒng )。
详细解释
副词
1.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once。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唐· 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3.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
似曾相识
形容词
1.通“层”。重叠overlapped。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 —— 《管子·轻重戊》大厦曾架,拟于昆仑。 —— 《淮南子·本经》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2.另见 zēng。
曾
1zēngㄗㄥ详细解释
副
1.乃、竟然。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尚且。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形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
曾祖父、曾孙。
动
◎加多。
《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2céngㄘㄥˊ详细解释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
《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似曾相识。
形
1.重叠的、一重一重的。
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2.深。
《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曾
1zēngㄗㄥ详细解释
曾
2céngㄘㄥˊ详细解释
◎尝;过去(已经)。
曾经拥有、似曾相识、曾经(曾经经过)沧海难为水。
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0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503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450頁,第12字
音《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𡘋音層。
《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九經字樣》: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
《詩・大雅》:曾莫惠我師。
《論語》:曾是以爲孝乎。
《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例又,《廣韻》:經也。
《增韻》:嘗也。
《韻會》:乃也、則也。
例又,與層通。
《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音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𡘋音增。
《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例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𤰞之意耳。
例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例又,與橧同。
《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音又,與增同。
《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音又,姓。
《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𡘋無音,止當音增。
《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注解
〔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曰部。
〔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ēng、cé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丷、𭥴、;、八、𭥴,五行属金。
〔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ēng] ⑴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⑵ 同“增”,增加。⑶ 竟,简直,还( 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⑷ 姓。㈡ [céng] ⑴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⑵ 同“层”,重( chǒng )。
曾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昨稜切頁碼第35頁,第7字續丁孫
曾
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附注楊樹達《釋曾》:「曾从曰,从𡆧,从八,盖口气上出穿𡆧而散越也。……口气上出穿𡆧而散越,故訓為語之舒。」于省吾《釋𬎿》:「𬎿即曾之初文。……古文曾字無从𡆧从曰者,許說失之。」
附注《說文新證》:「朱芳圃以為即甑的初文。金文因作為國名,所以在下部加『口』形;又兩耳與器體分離,『口』形中加飾筆作『甘』形,遂為後世所本。」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前増反頁碼第114頁,第6行,第1字述
辭之舒也。從八,從曰𡆧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曾是掊克。」緩气言之,故曰舒。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昨棱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193頁,第1字許惟賢第85頁,第7字
䛐之舒也。
段注《曰部》曰:,曾也。詩不畏明,胡莫懲。毛,鄭皆曰:,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爲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皆訓爲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㬱訓爲曾。㬱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皇侃《論語》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爲孝乎。絶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後世用爲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增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
从八。从曰:
段注从八者,亦象氣之分散。
𡆧聲。
段注𡆧者,囱古文。囱在九部。此合韵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爲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乃,古讀仍,故通。
後作怎,曾經當作嘗,雙聲,故轉用耳。
古乃讀如仍,仍、曾同部,故曾得訓乃,曾訓嘗,雙聲假借,曾祖,曾孫之曾,即層字之借,俗作怎。
古讀如仍,仍、曾同部,故曾訓乃。曾、嘗雙聲相假借,何曾,何嘗也,曾祖,曾孫字即層字。(今作怎)。
白话解释
曾,虚词中表示舒缓语气的助词。字形采用“八、曰”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曾」作,為「甑」的初文,下像炊器箅孔,上像炊氣上出。金文〈中甗〉「使于曾」,猶承甲骨文構形作,後因假借為方國名,轉注為「曾」字,保留其本義,其下添加「口」形作,或於更添短橫作「曰」作,後為篆文所本。「曾」本像炊器之飯甑,上如鼎,下如鬲,上盛飯,下盛水,中置竹箅,用以蒸食。「田」、「」形正像蒸飯之「飯箅」。且因「甑」不能單用,須架在釜或鬲上,從「曾」的字多有累加、增益的意思。後來「曾」再次被假借作語氣詞,故轉注為從「瓦」、「曾」聲的「甑」字,保留其本義。《說文‧八部》:「曾,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說文》認為由曰、八,會合氣從口出,以為聲符,表示音讀,本義是表示舒緩之語氣詞。在六書中屬於異文形聲兼會意。實則「曾」是「甑」的本字,本義是古代炊器的飯甑。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曾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4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2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6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9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8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6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64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960頁【補遺】第1627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74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0頁【崇文】第4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6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1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5頁,第5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626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02頁,第4字 |
曾字的翻译
- already; sign of past
- früher einmal (Adj), schon einmal (Adj), jemals
- arrière-grand-parent, arrière-petit-enfant, jadis, autrefois, une fois
曾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