幘
笔顺反馈

复制

ㄗㄜˊ

巾部共14画左右结构U+5E58
汉语字典

巾部

14画

11画

左右结构

ze

MHGM

LBQMC

LICL

45286

5E58

[25211212511134] 竖、横折钩、竖、横、横、竖、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幘字概述

折叠展开

〔幘〕字拼音是zé部首是巾,总笔画是14画。

〔幘〕字是左右结构

〔幘〕字仓颉码是LBQMC五笔是MHGM四角号码是45286郑码是LICL

〔幘〕字的UNICODE是5E58。十进制为24152,UTF-32:00005e58,UTF-8:E5 B9 98。

〔幘〕字的异体字是

幘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ㄗㄜˊ

基本解释

古代的頭巾。

详细解释

古代用来包裹头发的布巾。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甄冲》:“既去,便见两岸有人著帻捉马鞭,罗列相随,行从甚多。”《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洗了脸,因夜来未曾脱帻,不用梳头。”

ㄗㄜˊ

详细解释

古代用来裹发的头巾。

巾帻、卷帻。

ㄗㄜˊ

幘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9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336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278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側革切,音責。
說文》:髮有巾曰幘。
玉篇》:覆髻也。
急就篇》〔註〕:幘者,韜髮之巾,所以整嫧髮也。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
廣雅》:承露幘覆結也。蔡邕《獨斷》:幘,古者𤰞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額有壯髮,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羣臣皆隨焉。然尚無巾,至王莽內加巾,故言王莽禿幘施屋。
後漢・輿服志》:古者有冠無幘,秦加武將首飾爲絳袙,以表貴賤,其後稍稍作顏題。漢興,續其顏,却摞之,施巾連題,却覆之,今喪幘是其制也。名之曰幘,幘者,賾也,頭首嚴賾也。至孝文,乃高顏題,續之爲耳,崇其巾爲屋,合後施收上下,羣臣貴賤皆服之。文者長耳,武者短耳。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未冠童子幘無屋。
隋書・禮儀志》:文者長耳,謂之介幘;武者短耳,謂之平上幘。

又,與䶦同。
集韻》:齒相値。亦作幘。
左傳・定九年》:皙幘而衣貍製。〔註〕幘,齒上下相値也。

注解

〔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幘〕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責

〔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é] ⑴ 古代的頭巾。

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查字网整理。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幘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側革切頁碼252頁,第18

𢅙

異體

𢅙髮有巾曰幘。从巾𧵩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側冊反頁碼647頁,第4行,第1

𢅙幘也,髪有巾曰幘。從巾責聲。

鍇注臣鍇按:蔡邕《獨斷》曰:「漢元帝額有壯髪,不欲人見,故加幘以布包之也。至王莽内加巾,故時人云:『王莽禿幘施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側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430頁,第1許惟賢626頁,第3

𢅙髮有巾曰幘。

段注《方言》曰:覆髻謂之幘巾。或謂之承露。或謂之覆䰂。《獨𣃔》曰:幘,古者卑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漢以後服之。其制日詳。詳見司馬氏《輿服志》。

从巾。𧵩聲。

段注側革切。十六部。

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96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632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84頁
4說文校箋第31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304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09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87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89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62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95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314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57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791頁【補遺】第17160頁
14通訓定聲第206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668頁【崇文】第2669頁
16說文句讀第1027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16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748頁,第1字

幘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urban; conical cap
  2. turban porté dans l'antiquité

幘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幘(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幘(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幘(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幘(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幘(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