崵
笔顺反馈

复制

yángㄧㄤˊ dàngㄉㄤˋ

山部共12画左右结构U+5D35
汉语字典

山部

12画

9画

左右结构

yangdang

yángdàng

MJGR

UAMH

LLRO

26727

5D35

[252251113533] 竖、竖折/竖弯、竖、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崵字概述

折叠展开

〔崵〕字拼音是yáng,dàng部首是山,总笔画是12画。

〔崵〕字是左右结构

〔崵〕字仓颉码是UAMH五笔是MJGR四角号码是26727郑码是LLRO

〔崵〕字的UNICODE是5D35。十进制为23861,UTF-32:00005d35,UTF-8:E5 B4 B5。

〔崵〕字的异体字是

崵的意思

折叠展开

1yángㄧㄤˊ

基本解释

〔首~〕即“首阳山”。有多处,分别在今中国河北省卢龙县(今名阳山)、山西省永济县等。

2dàngㄉㄤˋ

基本解释

古同“”,山名。

崵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50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315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254頁,第30

廣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𡘋音陽。
說文》:崵山,在遼西。一曰嵎夷,崵谷也。

又,首崵山,在洛陽。

又,《廣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𡘋音蕩──義同。

集韻》或作蕩,通作碭。

注解

〔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崵〕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áng、d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山、昜

〔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áng] ⑴ 〔首~〕即“首阳山”。有多处,分别在今中国河北省卢龙县(今名阳山)、山西省永济县等。 [dàng] ⑴ 古同“砀”,山名。

崵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查字网整理。崵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崵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與章切頁碼306頁,第1

崵崵山,在遼西。从山昜聲。一曰嵎鐵崵谷也。

附注段玉裁注:「各本無『首』字,今依《玉篇》及《伯夷列傳》正義、《王貢兩龔鮑傳》注所引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猶良反頁碼761頁,第4行,第1

崵崵山,在遼西。從山昜聲。一曰嵎鐵崵谷也。

鍇注臣鍇曰:「漢高祖所隠亦曰崵山。《尚書》曰:『宅嵎夷崵谷。』古文《尚書》夷作鐵。古文鐵,金㫄;作夷作銕,故與夷相亂,後人訛作鐵。」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與章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753頁,第3許惟賢767頁,第6

崵首崵山也。在遼西。

段注各本無首字。今依《玉篇》及《伯夷列傳・正義》,王貢兩龔鮑傳注所引正。《地理志》。遼西郡令支有孤竹城。《郡國志》同。應劭曰:故伯夷國。按許意首崵山卽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也。《馬融》注《論語》,曹大家注《幽通賦》,戴延之西征記說夷齊首陽各不同。

从山。昜聲。

段注與章切。十部。

一曰嵎銕崵谷也。

段注銕宋本作鐵。此卽《堯典》之嵎夷暘谷也。《土部》引書宅嵎夷,《日部》引書暘谷皆謂古文尚書也。此云嵎銕崵谷,則今文尚書也。《堯典・釋文》曰:尚書𦒱靈曜及《史記》作禺銕。尚書《正義》曰:夏侯等書宅嵎夷爲宅嵎䥫。《夏本紀・索隱》曰:嵎夷今文尚書及帝命驗並作禺䥫。凡緯書皆同今文尚書。《金部》曰:銕古文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首陽山。

崵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02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76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82頁
4說文校箋第389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66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316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249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453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94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38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378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13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157頁【補遺】第17392頁
14通訓定聲第352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789頁【崇文】第3153頁
16說文句讀第1248頁
17章授筆記第385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220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877頁,第8字

崵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崵(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崵(传抄·魏·魏石经古文汇编) 传抄 魏石经古文汇编

崵(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崵(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崵(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