尓
笔顺反馈

复制

ěrㄦˇ

小部共5画上下结构U+5C13
汉语字典

小部

5画

2画

上下结构

er

ěr

TIU

OF

MAKO

80900

5C13

[31234] 撇、横、竖钩、撇、点

尓字概述

折叠展开

〔尓〕字拼音是ěr部首是小,总笔画是5画。

〔尓〕字是上下结构

〔尓〕字仓颉码是OF五笔是TIU四角号码是80900郑码是MAKO

〔尓〕字的UNICODE是5C13。十进制为23571,UTF-32:00005c13,UTF-8:E5 B0 93。

〔尓〕字的异体字是

尓的意思

折叠展开

ěrㄦˇ

基本解释

同“𡭗(爾)”。

尓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小部

武英殿刻本: 第701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297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235頁,第28

正字通》同上(同「𡭗」)。

注解

〔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小部

〔尓〕字拼音是ěr,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𠂉、小

〔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ěr] ⑴ 同“𡭗(爾)”。

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查字网整理。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尓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兒氏切頁碼35頁,第6

𡭗

異體尒、尓、尔

𡭗詞之必然也。从入、丨、八。八象气之分散。

附注段玉裁注:「𡭗之言如此也。後世多以爾字為之。」按:今作「尔」。

附注《說文新證》:「『尒』字是戰國時代興起的簡體字,它是截取繁寫的『爾』字的上部而造成的一個簡體字,用法和繁寫的『爾』字相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而俾反頁碼114頁,第4行,第2

𡭗辭之必然也。從入、丨、八,八象氣之分散。

鍇注臣鍇曰:「爾,詞者,言之助也。《禮》曰:『鼎鼎爾,悠悠爾。』是必然。凡今試言爾則敷上脣,收下脣,气向下而分散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兒氏切古音第十五~十六部頁碼192頁,第3許惟賢85頁,第6

𡭗䛐之必然也。

段注䛐今作詞。《說文》字體本作䛐。尒之言如此也。後世多以爾字爲之。凡曰果爾,不爾,云爾,莞爾,鏗爾,卓爾,鼎鼎爾,猶猶爾,聊復爾耳,故人心尙爾皆訓如此。亦有單訓此者。如《公羊》焉爾之爲於此,《孟子》然而無乎爾,則亦有乎爾是也。語助有用耳者。與爾絶殊。三國志云生女耳是也。耳之言而已也。近人爾耳不分。如《論語》女得人焉爾乎。唐石經譌爲焉耳。《詩・陳風》箋梅之樹善惡自爾。宋本譌爲善惡自耳。皆是也。古書尒字。淺人多改爲爾。如《手部》引《論語》鏗尒,《考工記》揱尒,小徐本不誤。是也。

从丨八。八象气之分散。

段注从丨八。與小同異。

入聲。

段注今本無此二字。上文作从入丨八。此依《韵會》所引小徐本訂正。入聲在七部。而尒在十五十六部閒者。於雙聲求之也。兒氏切

白话解释

尔,丽尔,犹如靡丽。字形采用“冂、”会义,表示孔格交织,“尒”作声旁。“尔”字与“爽”都采用“”作边旁,造字构思相同。

尒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4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0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92頁
4說文校箋第46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38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3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6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6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1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6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4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6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958頁【補遺】第16274頁
14通訓定聲第245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09頁【崇文】第433頁
16說文句讀第136頁
17說文新證第80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55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一冊,第626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02頁,第3字

尓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you; that

尓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尓(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尓(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尓(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尓(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尓(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尓(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尓(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尓(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尓(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尓(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