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反馈

复制字帖

ㄑㄧ

一部共2画独体字U+4E03
汉语字典

一部

2画

独体字

qi

会意字

AGN

JU

HD

40710

0003

3863

4E03

[15] 横、竖弯钩

七字概述

折叠展开

〔七〕字拼音是qī部首是一,总笔画是2画。

〔七〕字是独体字五行属金。

〔七〕字仓颉码是JU五笔是AGN四角号码是40710郑码是HD中文电码是0003区位码是3863

〔七〕字的UNICODE是4E03。十进制为19971,UTF-32:00004e03,UTF-8:E4 B8 83。

〔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七〕字属最常用字

〔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七〕字的异体字是

七的笔顺

折叠展开

七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ㄑㄧ

基本解释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详细解释

数词

1.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同本义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说文》其数七。 —— 《礼记·月令》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汉书·律历志》七主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日得。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凡攻木之工七。 —— 《周礼·考工记》有子七人。 —— 《诗·邶风·凯风》

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3.七次 seven times

诸葛亮七擒孟获

名词

1.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

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

头七,二七,…

3.姓(明代有七希贤)

ㄑㄧ

详细解释

1.介于六与八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阿拉伯数字作“7”。

2.文体名。参见“七体”条。

3.民俗称丧事每七日设奠一次为“作七”,由头七到尾七共需进行七次,称为“七七”。

《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从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行道。”《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善继只是点名应客,全无哀痛之意,七中便择日安葬。”

(“”字通常读为阴平,惟口语中连用在去声字及轻声字之前时读为阳平,如:“七月”、“七个”。)

ㄑㄧ

详细解释

1.介于六与八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阿拉伯数字作“7”。

2.序数第七。

七哥、七月九日。

3.民俗中人死后每隔七日祭悼亡魂一次,称为“做七”。至四十九日停止,共做七个七,称为“七七”。

4.姓。

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一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75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1頁,第5

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𡘋音桼──少陽數也。
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
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又,三七,藥名。
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

又,姓。明七希賢。

又,人名。
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

注解

〔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一部

〔七〕字拼音是,独体字,五行属

〔七〕字造字法是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是六加一的和。

〔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ī] ⑴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⑵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⑶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查字网整理。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親吉切頁碼484頁,第4

𠀁

異體

𠀁陽之正也。从一,微陰从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从七。

附注丁山《數名古誼》:「七古通作『十』者,刌物為二,自中切斷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自借為七數專名,不得不加刀于七,以為切斷專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秋日反頁碼1128頁,第7行,第1

𠀁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衺岀也。凡七之屬,皆從七。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親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951頁,第2許惟賢1282頁,第8

𠀁昜之正也。

段注易用九不用七。亦用變不用正也。然則凡筮陽不變者當爲七。但《左傳》、《國語》未之見。

从一。微侌從中衺出也。

段注謂󰍍。親吉切。十二部。

凡七之屬皆从七。

白话解释

七,阳的正数。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表示阳气,折笔表示微弱的阴气从中斜斜冒出。所有与七相关的字,都采用“七”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横畫表示被切割的物體,直筆表示切斷,「切」字的初文。金文作,承甲骨文而來。戰國文字横畫略為右下彎,篆文直筆略作彎曲,以示與九十之「十」有所分別。隸書承篆文而直筆右彎,楷書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指事。

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60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238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919頁
4說文校箋第647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576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4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57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18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5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4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621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512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051頁【補遺】第18108頁
14通訓定聲第254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83頁【崇文】第5129頁
16說文句讀第2117頁
17說文新證第95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88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29頁,第2字

七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even
  2. sieben (7)​ (Num)
  3. sept, 7

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七(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七(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七(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七(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七(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七(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七(金文·西周·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七(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七(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七(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七(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七(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七(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七(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七(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七(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七(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七(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七(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七(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七(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七(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七(简·秦·关沮) 关沮

七(简·秦·里耶) 里耶

七(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七(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七(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七(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七(传抄·魏·春秋僖公石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七(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七(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七(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七(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七(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七(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七(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