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

或许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的整除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

2.进一步弄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使学生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掌握得更加熟练.

4.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谈话: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在课下复习了第十册课本中约数和倍数一章的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过了哪些概念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时由一名同学做记录.(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揭示课题:在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中,有这么多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些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知识网络.【演示课件“数的整除”】

1.思考:哪个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并说一说概念的内容.

反馈练习:

在12÷3=4 4÷8=0.5 2÷0.l=20 3.2÷0.8=4中,被除数能除尽除数的有( )个;被除数能整除除数的有( )个.

教师提问:这四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都能除尽除数,为什么只有这一个算式中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呢?整除与除尽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说明:能除尽的不一定都能整除,但能整除的一定能除尽.

2.说出与整除关系最密切的概念,并说一说概念的内容.

反馈练习:下面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因为15÷5=3,所以15是倍数,5是约数. ( )

因为4.6÷2=2.3,所以4.6是2的倍数,2是4.6的约数. ( )

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

3.教师提问:

由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约数你又想到什么概念?并说一说这些概念的内容.

根据一个数所含约数的个数的不同,还可以得到什么概念?

互质数这个概念与哪个概念有关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互质数这个概念与公约数有关系,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4.讨论互质数与质数之间有什么区别?

互质数讲的是两个数的关系,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只有1,质数是对一个自然数而言的,它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5.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把24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那么这几个质数叫做24的什么数?

只有什么数才能做质因数?

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

只有什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

6.教师提问:

谁还记得,能被2、5、3整除的数各有什么特征?

由一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又可以得到什么概念?

(二)比较方法.

1.练习:求16和24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思考: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1.教师提问: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练习.

(1)想一想,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2)

(3)下面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0.108 1.08 10.8 108 1080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弄清了各概念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并且强化了对知识的运用.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一个数的约数都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2)1是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

(3)所有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4)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5)含有约数2的数一定是偶数.

(6)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7)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2.下面的数哪些含有约数2?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能同时被2、3整除?哪些能同时被2、5整除?哪些能同时被3、5整除?哪些能同时被2、3、5整除?

18 30 45 70 75 84 124 140 420

3.填空.

在1到20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是( ).

4.按要求写出两个互质的数.

(1)两个数都是质数.

(2)两个数都是合数.

(3)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合数.

5.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2和14 36和9

13和5 6和11

6.0.75=12÷( )=( ) :12=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24 45 65 84 102 475

2.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6和48 16、32和24 15、30和90

六、板书设计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数学教案-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的开放(创设情景)

1、游戏入手,请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认为无误后,学生尝试。

3、思考: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猜数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欢快、带着激情,在和谐、宽松、活跃的开放氛围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们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展开的开放

1、探求知识

①请学生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按照学生的口答板书)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议:这些数的个位上数字有特征吗?

(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每个数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考虑,有可能吗?

③任意写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62

让学生变换数字的位置,问:你发现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两位数也调换一下数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识

①引导: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否关系?

②分组交流,发表观点:

(初步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有关)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判断后,通过演算验证)

④学生看书释疑

议:书上用什么方法推导的?怎样记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开放了教学思路,充分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学的体验。这一阶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通过学生猜想、举例尝试,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接着通过交换数字的位置,使学生有模糊的认识,但仍然没能发现特征 ,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2、通过计算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3、通过交流,教师点拔,学生自我释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

三、应用的开放:

1、应用知识:(学生独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②写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

2、开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

23□5 127□ 3□6□ 5□□0

②你能写出几个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吗?想一想,有何特征?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数整除的特征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延伸,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安排了两个层次:

1、主要是为了关注学困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及已掌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2、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去完成,特别在互相启发下,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建议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既然是数的整除,自然就与数有关,同学们都学过什么数?

(教师板书:整数、小数、分数)

同学们会数数吧?(学生数数)

(教师板书:1、2、3、4、5、)

继续数下去,能数到头吗?

数不到头,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呢?

(教师板书:“……”)

3、教师小结: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等等,叫做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提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

当一个物体也没有时,我们用几来表示?(板书:0)

二、建立整除的概念

1、教师明确:数的整除,不仅与数有关,还与除有关,一说到除,在家就会想到两个数相除,那么整除又是什么意思呢?整除也是两个数相除,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研究整除不包括“0”.

2、出示卡片1.2÷4

提问:在数的整除中研究这样的两个数相除吗?为什么?

3、再出示卡片:10÷20,16÷5,15÷3,36÷9,24÷2

提问:这几个式子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什么数?

教师明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这是我们研究数的整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4、教师说明: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如:10÷20,我们能不能说10能被20整除呢?还不能,还要看它的商.

组织学生口算出5张卡片的商.(其中16÷5指定回答“商几余几”)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商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排除没有整除关系的卡片,指15÷3=5一类的卡片,说明:只有这样的,我们才能说15能被3整除.

5、学生举例

6、提问:用字母a表示这样的被除数,用b表示这样的除数,商怎么样,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呢?

这样看来,整除除了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外,还得有一个什么条件?

教师明确:商是自然数,没有余数是整除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

7、出示卡片(区别整除和除尽)

4÷3=1.3 18÷18=1 7÷5=1.4

4÷0.2=20 42÷6=7

三、建立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1、教师说明: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约数.

2、联想训练:教师说一句由学生说出另外两句.

如:教师:15能被3整除(生: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教师:36是9的倍数(生:36能被9整除,9是36的约)

教师:2是24的约数(生:24能被2整除, 24是2的倍数)

教师:7不能被4整除(生:7不是4的倍数,4又不是7的约数)

3、区分“倍数”与“几倍”

教师提问:能说4是0.2的倍数吗?为什么?

4、判断

12是3的倍数( ) 7是21的约数( )

1是25的约数( ) 3.6是3的倍数( )

4是约数( )(说明:通过此题,深化倍数、约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思考题:1,3,6,9,12这几个数中谁与谁之间有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1、数的整除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

2、两个数之间,一旦具备整除关系,那么这两个数之间必定还具有约数、倍数的关系.所以,整除是前提,倍数、约数是在这个前提下必然产生的一种结果.

六、布置作业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一个数是42的约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因数).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概括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纸黑板、数字卡、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前面找们已经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谁来分别说一说?

2.你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吗?(板书其中两个45、234)

3.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质疑引入

刚才同学们口算验证了234能被3整除,老师根据这个数可以写出许多个能被3整除的数(板书243、324、342、423、432、20xx、)。你们想知道老师有什么窍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引导观察

(1)9能被3整除吗? 3|9

9的2倍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92)

9的3倍能被3整除吗? 3|(93)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贴纸黑板 (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①

(2)9与18的和能被3整除吗? 3|(9+18)

18与27的和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18+27)

36与90的和能被3整除吗?3|(36+90)

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贴纸黑板

(每个加数能被3整除,它们的和也能被3整除)②

(3)下面研究整十、整百数与9的关系。

由此,你推想到了什么?

(几十=几个9+几) (几百=几十几个9+几)③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5

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②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重点 掌握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难点掌握能被2和5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

仪 器

教具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请你说出整除、约数和倍数的含义。

2、38970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你是怎样判断的?

师:要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根据整除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1)写出2的倍数:

×2

12

24

36

48

510

612

714

816

918

1020

......

(2)观察: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2的倍数,看他们有什么特征,如观察有困难,可作提示:看他们的个位有什么特征。

(3)特征:让学生说出观察的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4)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奇数和偶数。

(1)翻开书第53页看“能被2整除的......”以及“注意”。

(2)让学生举例分别说出几个奇数和偶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个位的特征。(让学生填)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3.小组合作学习---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1)要想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怎样做?

(2)做法是:写出5的倍数观察这些倍数概括观察的特征进行检验。

(3)让学生按这四点自己去体会并找出能被5整数的特征。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5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按这个格式回答问题:

能被2整除的数有:。

(2)做练习十二的第1、3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二的第4题。

①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数”,这个数一定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②再让学生去找并检验讨论的结论。

③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

写出3个能被5整除的奇数和3个能被5整除的偶数。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6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能被 2 、 5 整除的数的特征,数学教案-能被 2 、 5 整除的数。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水平。

三、德育目标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细致的作风。

四、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查找数据,掌握能被 2 、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特征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 2 、 5 整除。

六、教学准备

资料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问答题)

1 、我们学习了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两个整数,具备什么条件时,才能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2 、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10 和 215 和 512 和 314 和 28

3 、说一说 2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

二)、探究新知。

引入:在计算中,经常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以根据数的.一些特征来进行判断。

这些数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你想知道吗?跟着老师一起去发现,好吗?(板书课题:能被 2 、 5 整除的数)

1 、能被 2 整除的数的特征。

( 1 )学生自查 1 — 60 数据表中,能被 2 整除的数有那一些,填在自学资料表内。

( 2 )自查后,同位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吗?

( 3 )学生归纳:个位上是 0 、 2 、 4 、 6 、 8 、的数,都能被 2 整除,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能被 2 、 5 整除的数》。

2 、能被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方法与上相同。

3 、能同时被 2 、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方法与上相同。

4 、知识归纳:(能被 2 、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5 、自学 54 — 55 面 这些数中还有没有特殊的名称。

( 1 ) 集体讨论;自然数中的数还有别的特殊名称?

( 2 )汇报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另付练习资料)

1 、尝试练习。

( 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

( 2 )汇报独立完成作业情况。

2 、说一说,议一议。

( 1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 2 )通过讨论,你又知道了一些什么?

3 、超级练习。

( 1 )先独立完成。

( 2 )集体讨论:先说结果,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 3 )通过讨论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的吗?

四)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学生归纳能被 2 、 5 整除的数。

板书设计:

能 被 2 、 5 整 除 的 数

个位上是 0 、 2 、 4 、 6 、 8 的数

个位上是 0 或者 5 的数

个位上是 2 和 5 的数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7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②要想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怎样做?

(2)做法是:(根据学生说的逐一板书)

①②观察:③特征

×3(分组讨论,说发现的规律)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

13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看和有什么特征。的和能被3整除,这

26个数就能被3整除。

39

412

515

618

721

824

(3)检验:由学生和老师任意报一个较大的数让学生检验观察它的特征。如:8057921。

因为:8+0+5+7+9+2+1=323+2=55为能被3整除,所以8057921不能被3整除,8057921÷3=2685940......1。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5页下面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二的第5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4、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①让学生明确这个图所表示的'就是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顺序和方法。

②让学生按这个顺序和方法判断上面的3个数。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思考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数的整除复习(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数的分类和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2.理解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概念。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别整除和除尽、互质和质数、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不同。

教学方法:

边总结边练习(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自然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整除知识(板书:数的整除)

你知道的数有哪些?我们研究数的整除时,这里的数是指什么数?(板书:自然数)

二、研究自然数的分类

1.提问: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板书:奇数 偶数 1 质数 合数)

2.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奇数、偶数?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3.练习:判断对错

(1)自然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 ( )

(2)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 )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奇数。 ( )

(4)把15分解质因数是35=15,3和5叫质因数。 ( )

三、研究自然数的关系

(一)整除关系

1.提问:两个自然数之间会存在哪些关系?(板书:整除 互质)

2.什么叫整除?(引出约数、倍数)(板书:约数 倍数)

它和除尽有什么区别?(板书:除尽)

约数、倍数表示的是数吗?(板书:关系)

公约数、公倍数表示什么?(板书: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数的整除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