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朗读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下载这首诗
(0)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译文及注释

中文译文: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朝时期写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李白表达了自己在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时的心情和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山川景致、自然气息和个人情感,展示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意愿。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诗人独自在广阔的大海上翱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在五松山下的安逸与悠闲,以及诗人与自然融合的愿望。接着又描述了五松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的心态和愿望,表现了诗人追求精神修养和返璞归真的愿景。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豪迈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中山水的描绘、自然声音的交融以及诗人与自然的融合,展现了李白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以自然意象和内心感触为主,给人以豁然开朗、舒畅愉悦的感觉,展示了李白火爆豪放的气质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读音参考

yǔ nán líng cháng zàn fǔ yóu wǔ sōng shān shān zài nán líng tóng jǐng xī wǔ lǐ yǒu gǔ jīng shè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ān shí fàn míng bó, dú xiào cháng fēng hái.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yì yùn dòng hǎi shàng, gāo qíng chū rén jiān.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líng yì kě bìng jī, dàn rán yǔ shì xián.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wǒ lái wǔ sōng xià, zhì jiǔ qióng jī pān.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zhēng gǔ jué yí lǎo, yīn míng wǔ sōng shān.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wǔ sōng hé qīng yōu, shèng jìng měi wò zhōu.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
xiāo sà míng dòng hè, zhōng nián fēng yǔ qiū.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xiǎng rù bǎi quán qù, tīng rú sān xiá liú.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jiǎn zhú sǎo tiān huā, qiě cóng ào lì yóu.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lóng táng ruò kě qì, wú yù guī jīng xiū.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李白诗文推荐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

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闻。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长揖二...

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三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