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朗读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
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
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译文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圆在玉柱滑在龙,
来自衡阳彩翠中。
拂润恐飞清夏雨,
叩虚疑贮碧湘风。
大胜书客裁成柬,
颇赛谿翁截作筒。
从此角巾因尔戴,
俗人相访若为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皮日休写给鲁望的一首诗,题目是《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的形象,形容竹子圆滑如玉柱,滑动如龙游动。他说这把竹夹来自衡阳的彩翠之中,衡阳地方盛产竹子,以器用的手艺制作各种竹制品,而这把竹夹在制作过程中显得尤为精致。

然后诗人用轻盈的笔调描述竹夹拂动时的声音,担心自己一触摸到它,就像轻柔的夏雨一样飞溅开来,也担心其中可能贮藏着湘江的碧风。

接着,诗人把竹夹比作书柬,表示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同时,诗人表示这把竹夹与传说中的谿翁截作的竹筒一样宝贵,谿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仙,据说他削竹做成竹筒,可以存放灵丹妙药。这样的比喻既凸显了竹夹的珍贵,又带出了传说中的神秘色彩。

最后,诗人说从此时起,佩戴着这把竹夹的角巾,仿佛像有了某些通神的本领一样,俗人们纷纷前来拜访。这是对竹夹的神奇力量的描写,也是诗人虚构的一个情景。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神话的脉络,表达了诗人对竹夹的赞美和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豪放洒脱的风格。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读音参考

lǔ wàng yǐ zhú jiā xī jiàn jì, yīn cì yùn chóu xiè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

yuán yú yù zhù huá yú lóng, lái zì héng yáng cǎi cuì zhōng.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
fú rùn kǒng fēi qīng xià yǔ,
拂润恐飞清夏雨,
kòu xū yí zhù bì xiāng fēng.
叩虚疑贮碧湘风。
dà shèng shū kè cái chéng jiǎn, pō sài xī wēng jié zuò tǒng.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
cóng cǐ jiǎo jīn yīn ěr dài, sú rén xiāng fǎng ruò wéi tōng.
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

皮日休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皮日休诗文推荐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余香在翠炉。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响屐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传得三元饣迅饭名,大宛闻说有仙卿。分泉过屋舂青稻,拂雾彯衣折紫茎,蒸处不教双鹤见,服来唯怕五云生。草堂空坐无饥色,时把金津漱一声。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解洗余酲晨半酉,星星仙吹起云门。耳根无厌听佳木,会尽山中寂静源。

铜为蚴蟉鳞,铸作鱙缪角。吐处百里雷,泻时千丈壑。初疑潜苑囿,忽似拏寥廓。遂使铜雀台,香消野花落。

龟山下最深,恶气何洋溢?涎水瀑龙巢,腥风卷蛟室。晓来林岑静,狞色如怒日。气涌扑炱煤,波澄扫纯漆。下有水君府,贝阙光比栉。左右列介臣,纵横守鳞卒。月中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