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朗读

晚郭归舟急若何,市尘犹恐累渔蓑。
到家觉得曾风雨,两树芭蕉破叶多。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译文及注释

诗词:《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
朝代:明代
作者:沈周

晚郭归舟急若何,
市尘犹恐累渔蓑。
到家觉得曾风雨,
两树芭蕉破叶多。

中文译文:
夜幕降临,急忙驾舟回归城郭,
城市的尘埃仍恐怕会弄脏我的鱼夫蓑衣。
到了家中,才觉得曾经历过风雨,
我庭院里的两株芭蕉已经破碎了很多叶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沈周创作的作品。诗人以一个晚归的人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城中的夜晚场景,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迁。

诗的开头,“晚郭归舟急若何”,表现了诗人匆忙归家的心情。诗人可能在外地处理事务或游历,夜晚归舟的路上急切地想要回到城中。这里的“晚郭”指的是城郭的夜景,舟指的是船只,急若何则是快速归船的意思。

接下来的两句:“市尘犹恐累渔蓑”,通过描写市尘累积在诗人的鱼夫蓑衣上,表达了城市的喧嚣和浮躁,以及对清净自然环境的向往。市尘象征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而渔蓑则是诗人在归途中所穿的鱼夫服装,寓意着诗人对自然之道和宁静的渴望。

最后两句:“到家觉得曾风雨,两树芭蕉破叶多”,诗人到达家中,感受到家园经历了风雨的痕迹,庭院中的两株芭蕉树已经被风雨摧残,叶子破碎凋零。这里的芭蕉树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脆弱,通过描写芭蕉破叶多,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损毁的悲伤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夜晚的归途和家园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城市喧嚣和现实环境的厌倦。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对家园的深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审视。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读音参考

qī yuè shí wǔ rì chéng zhōng wǎn guī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

wǎn guō guī zhōu jí ruò hé, shì chén yóu kǒng lèi yú suō.
晚郭归舟急若何,市尘犹恐累渔蓑。
dào jiā jué de céng fēng yǔ, liǎng shù bā jiāo pò yè duō.
到家觉得曾风雨,两树芭蕉破叶多。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诗文推荐

卷中谁貌蓝关雪,瘦马凌兢寒切骨。阿湘远来候马前,低首擎拳赤脚热。拥鞍相向殊惨情,神气宛宛人欲生。瘴江嘱语亦切至,掩吻哀哦如有声。笔痕入素淡而媚,顾陆之...

六月添衣唤僮子,自画雪图茅屋里。玉花出笔飞上树,惨淡阴山无乃是。老生放笔还自笑,颠倒炎凉聊戏尔。门前有客来借看,满眼黄尘汗如雨。

学仙不成似炊沙,紫府著尔无闲衙。长生只在唇舌上,六十瞥眼风中花。江湖漂萍本无蒂,一囊书画东西家。虚谈火龙配水虎,岂见白蝠如乌鸦。惟于饮酒诧能事,终身落...

锽锽鸣锣,彭彭伐鼓。复有旂盖,亦有戟斧。精力骏奔,无有老竖。整整肃肃,什什伍伍。绛帕帓首,花缯缴股。中舆者神,像之以土。岌乎其冠,被以绣组。觋者前导,...

檐前落叶拥高秋,谬使人推隐者流。背有微暄念天子,手无漫刺渎诸侯。老知丝竹殊堪赖,远为儿孙未免忧。身后算应忧未了,且来拂壁画丹丘。

生离死别两无凭,泪怕伤心只自凝。已信在家浑似客,更饶除发便为僧。身边老伴悲寒影,脚后衰年怯夜冰。果是幽冥可超拔,卖文还点药师灯。

谁放春云下曲琼,一重薄隔万重情。珠光荡日花如梦,琐影通风笑有声。外面令人倍惆怅,里边容眼自分明。知无缘分难轻入,敢与杨花燕子争。

西山人家傍山住,唱歌采茶山上去。下山日落仍唱歌,路黑林深无虎虑。今年虎多令人忧,绕山搏人茶不收。墙东小女膏血流,村南老翁空髑髅。官司射虎差弓手,自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