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奏赋病未能,草玄
《和陶赠羊长史》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不是皇甫谧,我的门人像挚虞。
我不常带着两瓶鸱酒,却肯借出一车书籍。
我希望能让海外的士人,观看经书如同鸿都一样庄严。
结发之交事文史,俯仰间能引申六十个比喻。
老马不愿再放养,长鸣表示思念舆车的服役。
因此我知道,根源和尘埃都在,难免遭受疾病和药物的困扰。
想起你千里迢迢的行程,历经坎坷仍有所徘徊。
好学的真实伯业,可以与比肩相如相提并论。
这本书早已熟悉,拯救我如今的荒芜。
却惭愧于桑榆之下,久已厌倦诗书的娱乐。
奏赋的能力因病而未能,随着岁月,我的草书越发潦草。
尚需与杨墨相距,稍作惩戒荆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给名士羊长史的赠答为主题,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学识的自信和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诗中苏轼自谦非皇甫谧,皇甫谧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以他的才华和成就为标杆,而苏轼则谦逊地表示自己不及他。他提到自己的门人如挚虞,挚虞是古代传说中的贤人,表示自己的门人也都有着深厚的学识和品德。
苏轼在诗中提到自己虽然不常带酒,但愿意借出一车书籍,表明他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学识。他希望海外的士人能像鸿都一样庄重地观看经书,体现了他对学问的重视和对士人的期许。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以结发之交事文史来形容自己和友人的交情,表示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同结发之交,非常亲密。他说自己能引申六十个比喻,显示了他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才情。
诗中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苏轼提到老马不愿再放养,长鸣表示思念舆车的服役,暗示他希望友人能再次回来,一同从事学问事业。他也承认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有病需药,但他仍然思念着友人的到来。
最后,苏轼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对自己状况的反思。他称友人的学问是真实的伯业,可以与比肩相如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对友人才华的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承认自己对诗书的厌倦和奏赋能力的衰退,感叹岁月的流逝和陶赠羊长史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和陶赠羊长史》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并非皇甫谧那样的人,而我的门徒们如同挚友虞伯一般。
我不常带着两瓶鸱酒,却愿意借出一车的书籍。
我希望能让海外的士人,像鸿都一样庄严地研读经书。
我们结发之交,事关文史,互相启发,六十个比喻都能引申出来。
老马不再适合放养,长鸣表达了对役使车辆的思念。
因此我知道,根源和尘埃都在,疾病和药物难以避免。
我怀念着你千里行程的足迹,历经艰辛却仍徘徊不前。
好学才是真正的伯业,可以与比肩相如相提并论。
这本书已经熟读多时,拯救了我如今的荒芜。
然而我感到惭愧,桑榆之下时光已迫近,我厌倦了诗书的娱乐。
因病未能展示才华,我的草书也变得越发潦草。
尚需与杨墨相距,稍作惩戒荆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给羊长史的赠答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学识的自信和对友人的赞赏之情。他自谦非皇甫谧,皇甫谧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谦逊地表示自己不及他。然而,他赞美自己的门徒们像挚友虞伯一样亲密。他虽然不常带酒,却愿意分享自己的书籍,表示自己乐于与人共享知识。
苏轼希望海外的士人能像鸿都一样庄严地研读经书,显示了他对学问的重视和对士人的期望。他将自己与友人的关系比作结发之交,互相启发,能够引申出六十个比喻,显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才华。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苏轼提到老马不再适合放养,长鸣表达了对役使车辆的思念,暗示他期待友人
hé táo zèng yáng zhǎng shǐ
和陶赠羊长史
wǒ fēi huáng fǔ mì, mén rén rú zhì yú.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bù chí liǎng chī jiǔ, kěn jiè yī chē shū.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yù lìng hǎi wài shì, guān jīng shì hóng dōu.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jié fà shì wén shǐ, fǔ yǎng liù shí yù.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lǎo mǎ bù nài fàng, cháng míng sī fú yú.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gù zhī gēn chén zài, wèi miǎn bìng yào jù.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niàn jūn qiān lǐ zú, lì kuài yóu chí chú.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hào xué zhēn bó yè, bǐ jiān kě xiàng rú.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cǐ shū jiǔ yǐ shú, jiù wǒ jīn huāng wú.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gù cán sāng yú pò, jiǔ yàn shī shū yú.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zòu fù bìng wèi néng, cǎo xuán lǎo gèng shū.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yóu dāng jù yáng mò, shāo yù chéng jīng shū.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