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歌者(宿鄂州)

夜闻歌者(宿鄂州)朗读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写山寺庙
诗文主题:澄澈歌者寻声
相关诗文: 宿

夜闻歌者(宿鄂州)译文及注释

夜闻歌者(宿鄂州)

夜晚停船在鹦鹉洲,江水清澈如秋月。旁边的船上有一位歌者,他的歌词令人感到悲伤绝望。歌声结束后,他继续哭泣,泣声深沉而悲切。我寻声看见了他,他的妻子容貌美丽如雪。她独自倚靠在帆樯旁,婀娜多姿,十七八岁的年纪。她的夜泪如同珍珠,一颗颗掉落在明亮的月光下。我好奇地问她是哪个家庭的妇女,为何在歌唱时如此悲伤。我问了一次又一次,她的衣襟都被泪水打湿了,但她低眉垂首,最终却不肯开口说出原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鄂州停船的场景。作者首先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江水的清澈,给人以宁静、净化的感觉。然后,他注意到邻船上的歌者,他的歌声令人心生愁绪,而他歌罢后的泪水更是流淌不止,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接下来,作者注意到了歌者身旁的妻子,她美丽而娉婷,但却满面泪痕,夜泪如珠,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美动人。

诗中的歌者和他的妻子成了整首诗的核心形象,他们的痛苦和哀伤通过音乐和泪水得以表达。歌者的歌声令人感到愁绪绵长,而妻子的泪水则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苦衷。整首诗以夜晚的静谧和美丽为背景,突出了人们内心情感的矛盾和痛苦。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内心的苦闷和无法言说的痛苦。作者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和歌者夫妇的形象,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这种情感的传达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形象的刻画来实现的,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整首诗以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助,引起读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夜闻歌者(宿鄂州)读音参考

yè wén gē zhě sù è zhōu
夜闻歌者(宿鄂州)

yè pō yīng wǔ zhōu, jiāng yuè qiū chéng chè.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lín chuán yǒu gē zhě, fā cí kān chóu jué.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gē bà jì yǐ qì, qì shēng tōng fù yàn.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xún shēng jiàn qí rén, yǒu fù yán rú xuě.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dú yǐ fān qiáng lì, pīng tíng shí qī bā.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yè lèi rú zhēn zhū, shuāng shuāng duò míng yuè.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jiè wèn shuí jiā fù, gē qì hé qī qiè.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yī wèn yī zhān jīn, dī méi zhōng bù shuō.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