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往日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那么拟定事迹材料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

1998年,在我与妻子结婚后的第一个年头,女儿还没有学会走路。岳父刚刚五十出头,不幸身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我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下了班就赶到医院陪护,还要四处借钱凑医药费,那时的收入不多,要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然后就到处借钱。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心急如焚。但同时又提醒自己要坚强面对,及时筹集医药费给岳父治病。向亲戚朋友借,向学校同事借,甚至向学校借过钱,十多个日日夜夜后岳父终于走了,一家人痛不欲生,家里的重担压在了我的身上,但我和妻子能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生活中也都表现得乐观向上。

对于母亲我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在我上高中的`第一个星期,父亲因为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是母亲一手扶扯我上完了高中,又上完了四年大学。我深感母恩,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因此我要把对父母的爱加倍的给母亲,不管怎样忙怎样没有时间,也要挤出时间去看看母亲。每周起码两次,每次去帮母亲做做饭,做掉些家务,嘘寒问暖,看看母亲需要些什么。父母永远都是奉献,没有半点索取,他们只知道无穷无尽的付出,没有盘算子女的回报。只求做子女的能常回家看看,看着母亲的满头的银发,时时让我想起好好孝敬父母吧!好好孝敬父母吧,不要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方知悔恨不已。

而今,我在父与子的身份对比中,真真切切的读懂了父爱与母爱,我用对待女儿的感情去默默享受父母对我的那份真情。我总想倾其所有给予女儿更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总是千方百计的为她设计美好的前程,总有“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这些都是我父母当时对我们的心情,只不过由于年少无知,我没有懂得父母的那份心意。反思后,我也会我们的博爱抚育女儿健康成长。我想无论多少年以后,“养儿才知父母恩”这句有着中国传统孝道美德的名言一定会周而复始。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2

x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3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多忙,对女儿的爱和教育的关注不能减少!

我对女儿的教育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我经常给女儿鼓励,对她的能力给予肯定。和女儿学校的老师交流后,我会及时地把老师对女儿的表扬扩大化后告诉女儿,并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待,女儿就表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学好文化课是孩子教育的一项中心内容,而大多数家长却又往往无能为力,在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终认为学习好的关键在于培养读书的习惯,激发钻研的兴趣,一旦有了习惯,想不学都不行,一旦有了兴趣,要挡也挡不住。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做家长的不但要讲明道理,还要放好样子。为此,我自己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特别是在孩子上学以后,始终坚持读书不辍。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么功利色彩。其实,我们的读书学习,不仅是给孩子们做榜样,那也是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啊!

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塑造与培养,我们既要尊重其个性,又不能放纵其任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具体个人,但个性的存在又应当以不侵害他人的权益为界限。我的`工作比较忙,星期天加班是经常的事。但每周日(或周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挤出时间陪他出去散步。

现在,每周日下午的散步,对于我和孩子都已成为一种美好的期待。我们期待着通过这散步来愉悦心情,放松精神,交流思想,增强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一年级,我对于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确还很难说。

孩子还有一段长长的人生路要走,在他这一段关键的人生路途上,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朋友,与他一起分担挫折的沮丧,也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榜样,并愿他的表现比我这个“榜样”更出色。对此,我有足够的爱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实,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们陪着孩子一同走过,做他们的朋友;就是要我们树立良好的长者形象,做他们的榜样。

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尽可能多地把时间留给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与时俱进,科学教子,争做合格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4

供销社经济发展科副科长,是个让人一见过目不忘的、个头高条、美丽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来,她在出色的完成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为老人排忧解难,为年迈的父母撑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着聪明可爱的儿子,是儿子的第一任好“老师”,在儿子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善良和贤惠。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1985年,邹春凤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邹春凤丈夫是家中的长子,因此在赡养老人问题上,邹春凤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事不计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

为了让公婆安度晚年,,她为公婆在市内买下楼房。为了给公婆一个舒适的环境,她每周到公婆家里打扫房子,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为了让公婆增加营养,她就隔三差五变换着花样给老人做菜;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经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过年过节,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总是乐呵呵的,在老战友面前也扬眉吐气了。公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们前生修来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发过敏,当帮忙人问她家在哪时,她脱口而出的不是儿女的.联系方式,而是儿媳邹春凤的联系方式。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顾婆婆。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最长躺的三个月。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春凤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经80高龄,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身体健康、精神舒畅,走起路来根本不象80岁的老人,邻居说他们有福气,婆婆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而她却说:“爸妈,作为小辈,我们孝敬你们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一个人在乌鲁木齐打拼,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她经常教育儿子,要自己努力认认真真做事,要礼貌特人,尊重领导、同事等。通过她的悉心教导和鼓励,儿子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为自己理想事业努力勤奋的工作着。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丈夫从事工作,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工作,她承揽了全部家务。为了做家务,这么多年她中午从不睡午觉,晚上忙到12点多。为丈夫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出差,为了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儿子病了,自己颈椎疼的抬不起了......她都一个人扛着,从来不告诉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说“患难见真情”,20xx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灾,造成全身十几处骨折,几处烧伤。因伤情严重,有时候脾气不太好,她总是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着。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床前,精心照料,端屎端尿……没有一句怨言。出院后,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痒,她跑遍了五师、州市大小医院,请大夫到家给丈夫看病,找多少药方,抓了多少中药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没有办法的她就一晚上无数次给丈夫用手搔痒。丈夫病情稍有好转,她就鼓励丈夫多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么,她就赶紧做什么,为怕丈夫寂寞,她买来许多丈夫爱看的书,让他在床上看,打消病痛的折魔。

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姐妹”

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几年前,单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后突患急病,因其丈夫一时赶不回来,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给丈夫看管,自己在医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属赶来接管病人,她才回家。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5

说起蔡云德,道东社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吴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东社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东社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统一教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6

庞淑华,女,尚志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xx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庞淑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庞淑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命。庞淑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庞淑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7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儿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老人发烧病得不轻,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没有因为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8

马xx,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xx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xx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xx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9

xx,男,1969年5月出生,xx省xx市xx县鼎新镇东明村二组村民。

xx家兄妹7人,4儿3女,他排行老小,大姐30多岁时因癌症去世,其余2个姐姐均已嫁到县城,兄弟4人相继成家仍在一个队里生活。大哥于1978年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现已33岁。作为叔叔的他无论婚前婚后对大侄子都视为己出,多年以来帮助大哥家里春耕秋收,带大侄子看病。作为家中的老小主动承担起了供养父母的职责,父亲于20多年前因病去世,在他们全家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现已有86岁高龄,且身体、精神状况较好。平日里4兄弟和睦相处。作为父亲的他,以身作则,女儿品学兼优,今年刚从吉林大学毕业。

xx,出生在一个朴朴实实的农村大家庭,家中兄妹7人,他作为老小,一直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从来都是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他,哥哥姐姐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在他13岁时大哥结婚了,迎来了这个大家庭里的第一个嫂子,一大家人依旧过得和和美美,婚后第二年大哥大嫂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儿子,大家都喜出望外,可就在大家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中时,渐渐地发现这个新生儿有些异常,后来经查小孩患有先天性智障,一大家子人的天就此塌了。记得那时候家中最小的他常常听到父母叹气,看到父母流泪。时间久了,大家也渐渐地接受了小侄子的存在,由于年龄相差也不大,他更像是小侄子的'哥哥一样带小侄子玩,保护小侄子不被其他孩子欺负。就这样到了22岁的他找了本村的一个姑娘结婚,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女儿3、4岁时妻子想再生个儿子,按照农村养儿防老的习俗,岳父岳母都催了好几次,按道理作为家中的老小应该再生个儿子,但是他却劝妻子再不要生了,他要把大哥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自己不打算再要孩子了。起初妻子坚决不同意,和他闹得天翻地覆,甚至到了离婚的地步,可是他苦口婆心的劝说,后来妻子也被他的善良感动了,且在他的感染下妻子也渐渐地融入到这种氛围里,勤俭持家经营着这个小家和大家,对丈夫倾尽所有帮助大侄子的做法也是大力支持,毫无怨言。

这些年来,一家老老小小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的他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外出务工,从来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四处奔波,只要有钱他都会攒起来,舍不得吃肉、抽烟、喝酒,只为这一家老小,就连自己的妻子、女儿一年到头都买不了几件新衣,女儿小的时候不懂事还时时缠着父亲和同村的其他孩子比,后来在父亲的榜样效应下,女儿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的只是更加坚毅的性格,更多的懂事和孝顺,学习方面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自小学习成绩优秀,今年已从吉林大学毕业。他的父亲于十几年前患癌症去世,母亲在他们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现已86岁高龄,身体依旧硬朗。

在他的不计得失、患难与共、不顾小家的大爱下,全家弟兄4人、妯娌4人、侄子侄女7人的大家庭在一个生产队里仿若一家人似的一起春耕、一起秋收、一起孝老、一起敬亲……逢年过节时,姐姐们几家人过来,更是异常热闹。现如今,兄弟们年龄越来越大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还是宛若一家人似的互帮互助,共同抚养着侄子和老母亲,孩子们也十分优秀,几乎都学业有成,也像父辈们般亲如一家,也都分担着照顾哥哥的重担。这个四世同堂41人的大家庭,让兄弟不分你我,让婆媳亲如母女,让下一代耳濡目染。

平日里,他对乡邻、对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不论是谁,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他碰到或是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安慰。他也常说:“一起居住生活都是一种缘分,多做一些好事、善事,能够帮助到别人,自己的内心才会真正快乐”。

一开始,他身边还时常会响起一些负面的声音,“这老石是真‘老实’,放着钱不挣净瞎帮忙……”诸如此类的,老石总是笑着回应“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时间久了,负面声音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越来越多的向他看齐、向他学习,全村的风气因此大为好转,淳朴的民风、和谐的乡风洒满村落。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0

二十年如一日,竭力奉养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他就是店集镇镇东村党支部书记韩洪明。

韩洪明,男,汉族,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二十多年来,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

韩洪明的父亲在73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韩洪明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年。韩洪明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妻子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韩洪明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年的精心护理,韩洪明的老父亲以84岁的高寿辞世。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老父亲辞世没多久,韩洪明的母亲又病倒在床。白天,韩洪明的妻子邓夫兰在家做饭、喂养老人,韩洪明则尽可能的抽时间给母亲按摩,晚上的时候更是寸步不离的予以照顾,陪母亲聊天。冬天天冷的时候,怕冻着母亲,就提前买来电炉子、电热毯等给母亲加热,为了母亲的更好的恢复,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母亲翻身。在韩洪明夫妇的悉心照料下,韩洪明的老母亲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儿子、儿媳的福!”。今年3月,韩洪明的老母亲逝世,享年90岁。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店集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韩洪明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店集镇树起了敬老孝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韩洪明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韩洪明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韩洪明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工作上的应酬、朋友之间的聚会他都尽量推掉,是在推不掉的应酬也会提前处理好老人的吃饭问题再参加。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后继续守在老人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他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韩洪明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韩洪明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虽然家里的琐事很多,但是韩洪明并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韩洪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和家里的事情,他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白天忙公事,夜里忙着照顾家庭,工作和家庭得到了兼顾。在他的带领下,镇东村的工作一直在镇里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县、镇等各级部门的表彰,20xx年在全县七一表彰时,荣获“扎根基层奉献奖”。

这些年,韩洪明尽好儿子的孝道和义务。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韩洪明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1

xx,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凭,现任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xx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xx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xx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xx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xx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xx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xx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xx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2

朱天瑜同志,男,现年48岁,大专文化,是甘州区新乐小学的校长。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朱校长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里:父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朱校长的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年龄越来越高,多种老年病等导致身体十分虚弱,需要人照顾,而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老人,他就把父亲接到了城里自己的家中。平时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等忙个不亦乐乎。为了排遣父亲的孤独感,一有时间,他就坐在父亲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精心关照父亲的饮食起居。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朱校长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他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20xx年春天,正是风寒料峭的时候。一天下午,他发现老人的状态不正常,就赶紧联系车辆,把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三天的抢救,才恢复了清醒的状态,又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才出院回家休养。

在父亲住院期间,他与家人,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老人的床边,打针换药,擦洗身体,搀扶大小便,从没有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多年来,老人多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每次他都这样守护在老人的身边。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孩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下班后的他,回到家就帮老人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近90高龄的父亲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二、常怀一颗体贴之心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朱校长也不忘对家庭的照顾,利用休息时间陪伴妻子及家人出去逛街、买菜等,经常与家人沟通,让家人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尊重、信任家人,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满意。

朱校长的妻子是某印刷厂的一名临时工,工资比较低,只有几百元,一套旧楼房一住就是十几年。他的妻子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经常性打针吃药。特别是在20xx年秋天,他的爱人病重住院期间,他一方面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子,另一方面还尽量不耽误学校的工作。医院里大家看到他在为做手术签字时那颤抖的手,都知道他承受的压力很大。

朱校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校来看一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学校工作情况。朱校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学校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中间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经常性生病,妻子自己都烦了,经常流露出不快的 情绪,但他总是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都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手术后高兴.心情舒畅,早日恢复健康,他每天给妻子端水送饭,为妻子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怎一个累字了得!朱校长的爱妻事迹曾被学校的老师们传为佳话,说他是真正的模范丈夫。

三、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孩子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有好吃好喝的他总是先拿给长辈吃,坐公交车小小年纪遇到老人总是让出自己的座位,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20xx年,儿子由于高考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情绪十分低落。朱校长就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他对儿子说: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只要你用心去追求,不断地学习、分析,不断地总结,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他的一席话,使儿子从低落的谷底走了出来,并积极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当中,20xx年顺利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素质高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

朱校长他们兄弟三个,虽然现在都已成家,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始终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谁家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总是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不论谁家遇到了困难,朱校长都积极主动的帮助解决。特别是在朱校长的大哥重病住院期间,朱校长多方联系医院检查、做手术,还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给予了大哥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朱天瑜同志一直把陶行知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航标。工作中,他恪守师德,为人师表,认真备课授课,用 真诚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他把每个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每年朱校长都要带领全体师生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捐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更是关心备至,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身体。哪个学生成绩下降了,哪个学生思想有波动了,他就立刻找来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0xx年,我校一年级的张亚婷同学在家中被大火烧伤后,需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张亚婷同学的家长为筹集手术费用,掏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仍无法凑齐高昂的医疗费用。正当家长为巨额手术费发愁时,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为张亚婷同学捐款7000多元送到了学生家长的手中,缓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

朱校长心怀每一位老师,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家庭问题,朱校长一一记挂在心,经常与教师交流沟通,或是茶余饭后不经意的一两句问候,或是特约教师谈心,领导与教师心相通,无隔陔。朱校长以他个人的人格的魅力和管理艺术,赢得了教师的尊重。老师们工作毫无怨言,感到心情舒畅,辛苦也值得。

朱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对朱校长的真实写照。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有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住院,朱校长不顾工作劳累亲自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不仅是本校教师病了,就是教师家属生病住院,朱校长也会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去探望慰问。

朱校长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朱校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3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4

“我志愿加入社志愿者队伍,为志愿服务奉献我的微薄之力”,这是大街街道长安社区68岁老人xx的志愿宣言。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宽厚的善心、伟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

xx,女,1944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1980年1月参加工作,现为xxxx集团退休职工。她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工作上对事业勤勤恳恳,生活上对家人无微不至。五十年来她一直照顾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义务帮扶困难群众,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也奉献给了社会。

五十年前,xx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无奇。但1963年,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小的.女儿赵静一生下来就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无法同正常孩子一样行走,长大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这个噩耗,xx大哭了一场,稳定情绪后,老人犯起了愁:孩子这么小,以后怎么生活?别人会怎么看她?她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吗?有人说:你都有四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xx想都没想,立刻一把抱过女儿哭着说:“我不会送人的,再苦再难我也得养着她,实在不行我就养她一辈子。”没想到老人这句话成了现实,而且一养就是五十年。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xx也苍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一圈。由于女儿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xx白天上班,下班带女儿去锻炼,晚上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xx一人身上,可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19xx年不幸再次降临到女儿身上。在上学途中,赵静出了车祸,送去医院连动了三次手术,腿部留下了后遗症,本来就不利索的腿现在已无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创,属下肢瘫痪状态。xx得知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现实。xx说:“当我得知女儿出车祸后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可怜我的女儿,一想到她的苦难命运我就忍不住落泪。可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倒下,生活还在继续,我得乐观起来,得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xx每天守在女儿身旁,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赵静的腿需要做长时间的按摩和护理,不然会留下肌肉萎缩的后遗症。刚开始xx用轮椅推着女儿去做按摩,后来她自己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按摩护理知识,不懂就向专业医生请教。慢慢的,她也能为女儿做简单的按摩治疗了。杨老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渐渐的,老人的白发越来越多,可坚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有时候,老人也会背着女儿偷偷的抹眼泪,可在女儿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有一份打不败的精神头。由于自己天生残疾,赵静从车祸后一直在家中静养,本来就不愿意见人,再加上处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轻度抑郁症。不说话,不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脾气也变得极其暴躁。xx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顾女儿外,每天都跟女儿谈心,用心去开导她,陪她下楼散步,为她树立生活的信念。女儿高兴了,一家人都跟着高兴,女儿发脾气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说女儿太苦了,让她发泄发泄会好点。就这样,杨老陪着赵静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现在的赵静开朗了许多,平时也能干点家务活,能够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上心照顾这个残疾姊妹。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xx却说:“我挺知足的,虽然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可那是我女儿,是一条生命,无论再苦再难我也养着她,我天生乐观,希望我乐观的性格也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她有生活的勇气,现在的我很满足,人家不是说知足就是福嘛,我现在就是在享福了……”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5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活好了而忘记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