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青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初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这篇课文写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选我。

2、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1、“我”是谁?

2、他选自己做什么?

3、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前面两个问题谁能解决,愿意来告诉大家?

用──选──当──的句式回答。

2、让我们带着第三个问题再仔细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自读2、3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关于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回答,师出示重点句子:

⑴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理解“静悄悄”。这句话说明了同学们对这件事很认真,我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⑵ 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自信、勇敢)

想想王宁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读出相应的语气。生评价那种语气最好,为什么?

⑶ 大家都愣住了。

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大家想到选自己

⑷ 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自读这一句话,讨论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师生交流明确要懂得为别人服务。

4、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指导学生用“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大家说──。”的句式表达各自的理解。我选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5、你喜欢王宁吗?为什么?(自信、勇敢、为别人服务)

四、分角色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讨论讨论。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学校的?生汇报。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出门时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吗?生汇报。

哦,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对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远行靠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远行靠什么》。 2、“远行”是什么意思呢?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呢?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

听了这篇文章后,你都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

四、默读课文

可以默读课文,也可以大声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将自己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并且用心记一记。生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可以讲识字方法,也可以给生字组词。

五、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抄写两遍。

2、课下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边听录音,一边观看图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篇文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你们想不想听听别人朗读这篇课文?好吧,那就认真听!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在听朗读时该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盘上的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二、结合录音朗读的内容,对照课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师:这录音上的朗读读得这么好,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引导学生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读。)还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书,大声地读吧!不过,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就是用笔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上横线。记住,一定是先读完一遍,再划。

2、生汇报表示时间的词语,师板书,画出表格。

3、师:哦,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不完整的表格,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把它填完整呢?

4、四人小组合作,将表格填完整,师及时板书。

5、一边轮流派小组代表汇报,一边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注意“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梦成真”这几个词语的教学。

①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

②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

③千百年来,人们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飞机使人好梦成真,人们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

6、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人们还会发明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三、小结并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1、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2、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工具发展史,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所以我们人类才会走得越来越远,希望同学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四、作业(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一堂课的学习多么紧张啊!那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怎么样?

播放教学光盘上的课件,玩识字拼图的游戏。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激趣。

1、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指名读、齐读。

2、为什么要读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是有哲理的。我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1、大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比如做科学家、画家、医生、运动员等等。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做这种工作呢?(板书:扫路人)

2、指名说说想不想,并陈述理由。

3、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补全题目,板书:天游峰的)

4、齐读课题,突出“天游峰”和“扫路人”。

5、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既写了天游峰,又写了扫路人)

6、课文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就是写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这位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画自悟,师巡回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第2节、第7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天游峰的高、险)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银丝”、“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教学时抓住“抛”字用换词法(落)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②“终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

③“顶天立地”(高)“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多,要登上去很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

④指导看图体会。

4、整体出示第2、7两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听课文配乐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5、齐读这两节。

6、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台阶是这样的多,可是有一位老人却要天天扫这些台阶——(红色显示第7节最后一句)

①齐读。

②我为什么要倒抽一口气?(因为天游峰又高又险,老人的工作量很大,令人敬佩。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③可不可以把“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

④指导朗读:“一级一级”要慢些,要读出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是一点一点扫的。省略号要慢两拍,因为扫地扫得很累,“倒抽一口气”要轻些。

7、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

四、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文中彩图,师解说: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老人的句段,用“”标画有关语句,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

2、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

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

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褪色”“运动鞋”说明老人节约、朴素、辛苦、生活条件不优越。“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说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劳。“慈善”说明老人很善良。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概括一下。指名说。

4、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

读第2节相关文字。

5、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要分开呢?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因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处是仔细打量,因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读这两外文字(以蓝色出示)

6、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

引出4—6节。指名读。交流、体会:“沏茶”说明老人热情好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很满足,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

7、这位老人多大了?(70岁)出示第9—12节。读。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悠然)老人会离开这里吗?(不会)把“我能舍得走吗?”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不想离开?(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

练读,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

8、过渡:这位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我,所以我在临走时————(出示第11、12节)

抓住“紧紧”“再”体会。(“紧紧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握手表示友好,“紧紧地抓住”抓得更紧了,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为什么是30年后再来看老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祝福,对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和对生活充满信心。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勤劳,天天这样扫,锻炼了身体;山上空气好,环境好;老人不会离开这里更不会死去;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岁)

引读这两节,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9、课堂练习。

①老人爱天游峰,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离开这里,宿鸟也不舍得离开这里,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在原外。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回到住地,作者打开笔记本,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②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为什么说“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笑声留在我的心里,“一直伴随”表示时间很长很久,说明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改写课文最后一句话:XXXXXXXX“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XXXXXXXXX。”

练写。指名读一读。

10、分角色或自由朗读3—12节。

五、拓展研讨。

天游峰又高又险,台阶又多,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感到很累。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那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扫台阶,他累不累呢?(出示相关语句)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交流:身累心不累。累:天游峰高、险、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不累: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豁达)可看出。

六、总结课文。

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可见————(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齐读。我们都是平凡的,但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学习他以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就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齐读课题。

七、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侧面烘托),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反映人物的特点。

2、阅读相关的文章:《峨眉铺路人》、《守林人》、《挑山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高而险台阶多难攀登

不舍得累岁

扫路人不怕累能吃苦爱生活

乐观自信豁达开朗

小学语文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语句的不同语气。

3、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有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学习课件,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动画。

2、“磁石引力实验”“两个地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用具。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容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⑴请小朋友用吸铁石来吸一吸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⑵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⑶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四、读文记字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学生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提醒易错字音:俩(liǎ)、引(yǐn)。

3、用生字组词扩词。

4、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第二课时

一、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二、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本课全是左右结构的字)

3、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师巡视辅导。

四、拓展实践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能用“……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5、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读懂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并逐渐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永久、哄堂大笑、议论不休”等的意思。

2、理解第2节中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专心听讲,还应该做到什么?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按要求听课文录音:①编上节号。②听清生字读音,划出新词。③思考课堂上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

(2)认读生字卡片。

(3)课文写了哪两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提出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学习委员是怎么做的?

3、学生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写在第1、2题上。

4、学习2—4节。

(1)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谁有问题请举手”,“我”不敢举手。诗歌哪几节告诉我们“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用“……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按以上步骤自学3、4节。

5、学习第一节。

(1)“我”心理想不想提问呢?齐读第一节。

(3)想提又不敢提,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可用哪个词来表示?

6、有感情地朗读1—4节。

7、作业:

(1)作业本题3。

(2)作业本题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瞅”、“缘由”和第二个比喻句的意思。

2、能用因果句式回答两人两红的不同原因。

3、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听写生字。

2、朗读1—4节。

3、学习5—7节。

(1)同桌讨论:学习委员高高举手,“我”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5—7节。

4、学习第8节。

(1)齐读后问:可把“缘由”换成什么词?

(2)学习委员为什么脸红了?用因果句式回答。

(3)“我”心理会怎么想?今后会怎么做?

5、全文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的收获和打算。

七色花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2.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学:

①读淮生字字音;

②自由朗读全文厂

③带着课后作业第1。2的4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与4个问题有关的句子;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预习检查:

①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②学生质疑。

3.学习第1一2自然段。

(1)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七色花是怎样的一朵花?读读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

(2)珍妮是怎样得到这朵七色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两个问题。

(3)朗读第1。2自然段。

4.作业:读熟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2、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有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1、齐读1、2自然段,引入新课。

2、学习3—9自然段。

(1)珍妮让七色花帮自己干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及时纠正语病。

(3)综合回答珍妮用七色花帮自己做了那些事。

3、学习10—1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最后一片花瓣怎么用,为什么得好好想一想?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件什么事?

(2)交流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珍妮为什么反而心理充满了快乐?

(5)你觉得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4、听全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小学语文教案7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身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同学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同学基础

小学二年级同学好奇,爱玩爱动,对雪有一种向往留恋之情;同时,他们富于想象,容易进入虚构的情境;但是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还很低,对课文蕴含着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领悟会有困难;对话语的情感揣测能力不够,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需要具体指导。

生活基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今年是个“暖冬”年,估计没有雪下,按教学进度推算,本课文的教学虽然已接近农历年末,但估计还是没有实际情景作支撑。

教学资料和教具

课件:1、瑞雪图景;2、分动态和静态处置的课本第一幅插图;3、本课字词中故意出错误的.字、词语;

教具:中国地图。

课时:2课时

设计理念

以角色对话为主,对话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必作讲解,让同学在“原汁原味”的对话中感悟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从而使同学在台湾和北京本是一家人的亲情中经历一次熏陶;

创设“向台湾小朋友发出邀请”的活动,激活同学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锻炼同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协助老师”的机会,激活每个同学的内驱力,培养主动积累词句的意识和习惯,使字词句的教学具有耐久活力;

创设“比一比”的活动,促使同学乐而不疲地把字写好。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湾、省、商、店、景、洁、讲、毯、银、堆、仗”;会认“橱、盼”;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板书课题、读题

三、激兴初读

四、练读课文

五、练习对话

六、作业

1、协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2、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拓展活读

三、字词句练习

四、质疑问难

五、总结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8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爱和奉献、爱国情怀、名人故事、奇妙的大自然、成长的故事、观察的乐趣、爱护家园和奇特的想象。八个话题均未呈现主题词,而将其义隐含在单元内容之中。每个话题单元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有的话题,呈现比较严密;有的呈现比较宽泛。各话题相互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八个话题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整体凸显出本册教材“快乐、想象、探究、创新”的风格特点。

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儿童为主角,贴近学生生活,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4、课后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视基础,注重开放。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281个字,会写226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背诵8首古诗,有学习中国古传统文化的兴趣。

7、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

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281个字,会写226个字。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4、能用普通话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难点: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句写话,并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1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第三单元11课时

第四单元12课时

第五单元11课时

第六单元12课时

第七单元11课时

第八单元12课时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十二个生字,会写二十二个字,认识多音字“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美丽的愿望》和古诗《游子吟》,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了解爱和奉献,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5、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有写作的欲望,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

1、认识三十二个生字,会写二十二个字,认识多音字“好”。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部分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了解爱和奉献,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有写作的欲望,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爱和奉献”来编排的。

《美丽的愿望》是首儿童诗,展现了四季的不同情趣,勾勒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读了《长眼睛的小树》,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那只活泼可爱又有着美好心灵的梅花鹿。《三个小伙伴》告诉了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教育我们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阅读成语故事。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上下两个句子,

初步感受反复手法的修辞效果。“我的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口语交际让学生围绕“有趣的事”这个话题展开交流,在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分享彼此的快乐。综合性学习安排的内容是“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用自己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创造。教师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独特感受,理解课文,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课时安排:

《美丽的愿望》二课时

《长眼睛的小鹿》二课时

《三个小伙伴》二课时

《游子吟》一课时

语文乐园一三课时

1、美丽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丰、收、洁”6个字2、了解“金色、洁白、明亮、快乐、惊喜、欢畅”六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心中的愿望。

5、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渗透奉献精神的教育。

6、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丰、收、洁”6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愿望、洁白、明亮、快乐、惊喜、欢畅”六个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渗透奉献精神的教育,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心中的愿望。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3个字。

2、了解“愿望、清香”2个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金、给、亮”3个字,重点是“亮”。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愿望、清香、阴凉”3个词语的意思。

2、朗读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美丽的愿望,齐读.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激发积极上进争当班干部的热情。

2.激励现任班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3.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现任班干部准备一份工作总结的发言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现任班干部上台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

2.现任班干部谈一谈工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3.同学们对班干部的发言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二、畅所欲言

1.说出你心目中的优秀班干部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假如你来当班干部打算怎么做?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大屏幕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1)现任班干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2)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3)若该,请说出充分理由并制定出认为可行的实施方案。若不行,也请说出充分理由,并对现任班干部提出中肯的意见。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5)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统一整理组里的意见

(6)每组代表上台发言,根据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制定本班班干部制度。

四、总结发言

班主任总结发言:班干部是一个班的.灵魂和核心,班干部团队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成长与发展。希望班干部同学真正起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让我们的班级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辉煌!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2、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认知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3、理解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策略】:

1、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设计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自读自悟,避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读书。

2、设计富有启以性的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3、注重培养朗读能力,从中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和学习的片断,在班里形成欢乐轻松的氛围,接着转移注意力: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许多孩子却仍然饱受战争之苦:他们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有的孩子甚至被夺去了亲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解读课题,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愿望。如: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封信的内容。

三、泛读课文,扫除生僻字,了解大意。

1、读文识字

(1)浏览课文,画出带有生僻字或不懂其意义的词语,借助课后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轻声读生字,小组内互相纠正。

(3)做游戏加强对生字的认识。

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两个同学走上讲台并列站着,由老师抽读生字,这两个学生抢着揭下该生字卡片,揭得越快越多者为胜,奖红花一朵。(此游戏可反复进行几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4)全班交流,分享记生字的好方法。

由学生自由举手发言,谈自己记住哪个字,采用什么方法记。教师小结。

2、扫除生词。

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再不懂则交由全班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

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答案要点: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

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4、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详细剖析。

请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在黑板上板书其中较重要的问题。点拔: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许多问题都提得非常好!老师听到许多同学都在讨论黑板上的这几个问题,现在老师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说说看?

板书:

1、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反映了他的什么愿望?

2、第四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听见了”,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小作者的爸爸是怎样的人?

预设答案要点:

1、因为“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小作者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花永驻人间。因而写了这封信。

2、这是作者的想象,四个连续的“听见了”,构成一个排比句,气势宏大,激情澎湃,充满感召力,表达了小作者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

3、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51年前即1945年(写时是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把法西斯战争的胜。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以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永远留在人间。但是事实并不随人意,近必十年来,局部战争动荡,战争不断,人民饱受苦难。因而说“世界并不太平”。

迁移:同学们平时有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吗?有谁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硝烟”?

4、(1)启示:读了这封信,有个人物一定给了大家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作者的爸爸。想想加利是怎样评价爸爸的?上飞机前爸爸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说明了什么?

爸爸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是一位保护和平的战士。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我回来了,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说明他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父亲.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说明爸爸是个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说明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战士,一人才华横溢和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情感读出来?

五、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小作者,用真情实感把课文齐读一遍。

读后:师:读的时候,你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经过努力,你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来评评。

2、播放朗读录音,从中体会信中流露出的情绪。

听了朗读录音后,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讨论一下,重点句该怎么读,如何读出作者的感情。

点拔: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这一感情基调,与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自豪的语气。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充满信心,语气坚定。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悲痛沉重的语气。

三个“和平”----重读,表达强烈的感情。

师:让我们与小作者一同呐喊,一同呼吁,请大家带着我们刚所说的感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六、升华主题,巧妙延伸。(发挥学生合理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即兴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讨论:

1、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该做什么?

2、在作者心目中,明天的世界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七、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同时展示《世界呼唤和平》之后的幻灯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和平生活的珍贵,升华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

本课程在乐声中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4、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识字与写字

前置自学提纲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做生字卡片。

3、自学45页内容,读熟。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看谁知道得多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小组合作交流。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儿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儿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二、认一认,看谁点子多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三、选一选,看谁最会动脑筋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人民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四、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简笔画板书“日、月、 、 ”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2.这就是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变过程。

3.新授“日、月、 、 ”偏旁。

1.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幅图都是由这些偏旁与一些熟字表达出来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

一、 自主识字。

a)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

b) 四人一组交流,看谁读得最正确。

c) 出示: wen shai

晴空 温暖 晾晒

miao

眼 睛 瞄准 眺望

dongjie

寒冷 冻结 冰雪

东海 黄海 长江

⑴指名读。(注意:“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结”是多音字。)

⑵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⑷班汇报交流。

⑸再读词语。

二、 探究规律

a) 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联系?

b) 讨论交流。

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第三组“海、诃、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

c) 齐读课文。

三、 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a) 认读生字词。

b) 按照笔顺书写生字。

c) 教师范写。

温、晒: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d)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 作业设计

a) 朗读生字以及词语。

b) 扩词。

温( )( )( )

冻( ) ( )( )

c)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日:

月:

4.多音字组词。

Jie ( ) zhang ( )

结 长

jie ( ) chang ( )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指导写好生字。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指名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偏旁。

2. 抽读生字卡片。

二、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讨论。

2.讨论交流:

晾晒:把东西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干燥。

瞄准: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上。

看图: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

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看图: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干什么?这就叫——“眺望”。

冻结: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长6300千米,发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脉,流经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9省区,在上海市吴淞口附近如东海。

在长江上横跨着两座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

东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面积79.4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湾岛屿众多。

3.齐读词语。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日、月、 、 ”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瞄 冻

2.学生描红。

3.教师范写。

注意都是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一、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晴( ) 瞄( ) 冻( ) 冷( )

睛( ) 苗( ) 练( ) 令( )

2.选词填空。

眺望 仰望

我站在山顶上( )着远方。

夏天,我常常( )着天空,数着星星。

温暖 温和

李老师的态度总是( )的。

妈妈的怀抱总是( )的。3.给下面的字先组词,再造句。

冻( )

瞄( )

4.猜字谜。

左边缺点水,右边满是水。 谜底( )

六、板书设计:

晴空 温暖 晾晒

眼睛 瞄准 眺望

寒冷 冻结 冰雪

东海 黄河 长江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讨论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图画描绘:出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研读赏析

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b.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说说你的感受。

例:优美语句赏析,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吗?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4、互动释疑:学生提问,小组全班相互解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以海盐的秋天为生活舞台,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教师小结,课外拓展

1、教师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写海盐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③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读读、背背、写写”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2.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修订大纲精神,放低内容理解的'要求,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全班背诵古诗,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课题。拼读生字“蚕”(cán),齐读课题。

师:谁能结合课本插图说一说“蚕妇”是什么人?

生:“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师:是养蚕的妇女。准确地说是古代靠养蚕维持生活的妇女。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詹老师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试着读整首诗。

(学生自由试读)

2.学习生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蚕、归、泪、罗、绮、者”,学生拼读。

巩固读音。大屏幕上飘下写有生字的汽球,学生读准字音汽球自动爆裂。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通、读好,在读中自悟,余下的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看,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很在乎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原定学习步骤是读通后议内容。学习中学生会读了马上要接下去背诵,也是顺理成章之举。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阅读童话故事,聚焦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神奇。

2.移情体会,初步感悟“坏”孩子也能变成好孩子的读本主旨。

3.通过推想、猜想、讨论等学习方式,激发课外阅读该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品的梗概,能根据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或情节交流感受。

2.能概括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作者及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乘汽车、飞机、船能出游旅行。但是骑鹅旅行,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大家想不想到书中一探究竟呢?(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

本课选自《骑鹅旅行记》,作者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因为这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本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印在纸币上的图书,是她唯一为儿童写的长篇童话。现在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还曾被改编为动画片。作品生动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描绘了瑞典的美丽河山,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瑞典的民间传说,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懂得了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并获得了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二、初读片段,找到变化。

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儿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身体上:变成了小人

地位上:被教训

思想上:知道自己错了,为他人着想

我们可以看出尼尔斯是个知错就改、为他人着想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细读片段。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男孩尼尔斯被一只小狐仙变成只有拇指大的小人。读到此处,你会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被小狐仙变成小人的?)

2.浏览课文,可以通过什么细节来推想其中的原因?(小动物的语言)

3.出示小动物们说的话。

①院子里的麻雀

麻雀此时是高兴还是难过?为什么?

(高兴,因为尼尔斯再也不会欺负她了)

②院子里的鸡

公鸡说他活该,那些鸡也叫道尼尔斯活该……

鸡为什么会这么说?(尼尔斯曾经欺负过它们)

③院子里的猫

猫不肯帮他的忙。

“这回够了,看在女主人的面子上,这次我饶了你。我只想让你知道,咱们俩究竟谁厉害。”

体现出猫只是想教训一下顽皮的尼尔斯,也看出猫的善良。

④院子里的牛

吼声四起,一片混乱

牛们很正直,善良。

思考:尼尔斯对妈妈做的事,对吗?

4.从这些动物的言行中,你能做出什么结论?

尼尔斯经常欺负这些动物,他很顽皮。可以说,他是个“坏孩子”。(板书:坏孩子)

5.大胆地想象一下小狐仙为什么把尼尔斯变成小人儿?

(因为尼尔斯老是欺负动物,太顽皮,小狐仙把它变成小人,让他也尝尝被欺负的感觉,好让他改掉这些毛病。)

6.再识人物。

尼尔斯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吗?再回到这个片段当中。

“过去他对他们不好,现在后悔了……以后他科再也不捣蛋了”

“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

你感觉板书需要怎样改一下吗?

(“坏”字加上引号)

四、课堂小结。

片段中的`尼尔斯可以变小,动物们可以说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让我们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这就是童话的神奇与魅力。

五、布置作业。

1.看来院子里是待不下去了,尼尔斯在无意中骑上了鹅背,开始了八个月的旅行。回来后,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你大胆地猜想一下,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尼尔斯这八个月的时间,骑着这只鹅去旅行,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让他有了这么巨大的改变?请阅读原著《尼尔斯骑鹅记》。

教后反思

学生对童话比较感兴趣,愿意阅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粗读、细读,通过轻声读、分组读、指读、默读的方式,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童话的神奇。

标签:教案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