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梵天寺木塔》原文及译文

《梵天寺木塔》原文及译文

颜若惜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梵天寺木塔》原文及译文

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解决了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梵天寺木塔》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词解】

(0)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

(1)据:统治,割据。

(2)于:在。

(3)方:才。

(4)级:层 。

(5)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

(6)患:嫌,担心(苏教版上的课本注释中有这两种意思,根据语境,应该是“嫌”的'意思)。

(7)其:这个。

(8)匠:工匠。

(9)师:师傅。

(10)云:说。

(11)布:铺。

(12)故:所以。

(13)如此:这样。

(14)乃:当“于是,就”讲。

(15)初:从前,当初。

(16)密:秘密。

(17)使:派。

(18)之:的。

(19)贻:赠给(yí)。

(20)以:用。

(21)之:的。

(22)此:这,指塔动之因。

(23)易:容易。

(24)耳:语气助词,啊。

(25)但:只。

(26)讫:完毕(qì)。

(27)实:使……结实,使动用法(词类活用)。

(28)钉:用钉子钉(同上)。

(29)之:木板。

(30)如:遵照。

(31)塔:塔身。

(32) 遂:于是,就。

(33)盖:因为。

(34)弥束:紧密约束。弥:紧密。

(35)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36)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37)履:走,踩踏。

(38)伏:同“服”,佩服。

(39)相:相互。

(40)持:支撑。

(41)皆:都。

作者简介

沈括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仁宗嘉佑年间中进士,任扬州司理参军。后又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负责编校书籍。神宗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多次被委以重任,曾提举司天监,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亦曾出使辽国,谈判边界划分问题。后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因他人兵败受牵连,坐贬。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闲居。这期间,据其科学实践与平生见闻,著成本书。沈括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一生撰书多种,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有22种155卷,但据《梦溪笔谈》和宋代诸家书目,此外尚有18种。现在尚存的只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残存本19卷和《苏沈良方》中的一部分沈括医方,其他均已失传。

《梵天寺木塔》原文及译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