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投诉举报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doc
点击下载文
文档为doc格式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软件;
3、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归纳法。

3.对比阅读法。

4.“引导—探究”学习法。

媒体设计

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展示课文结构、词义辨析、语法现象归纳等。

3.powerpoint:用于本文和《荆轲刺秦王》的对比阅读。

4.影片:用于播放根据课文改编的故事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一节课学习了他颇具文采的书信《报任安书》之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能体现他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

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两节课围绕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了学习,这节课我们进行拟题训练,由课文的学会到会学课文,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

(一)明确目标

1、围绕说明文知识点进行拟题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进一步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并请同学充当解说员介绍。

赵州桥:

(1)展示赵州桥全景,横跨在洨河上。

(2)展示全桥大拱及形状。

(3)展示大拱两肩上的小拱,并闪动小拱。

(4)展示并列式拼成的28道拱圈,分别置于大小拱中。

(5)赵州桥全桥结构和四周景色。

卢沟桥:

(1)卢沟桥全景。

(2)展示全桥由11个半圆形石拱及桥墩组成。

(3)展示石栏柱头上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

(4)展示卢沟桥全景。

2、总结梳理。

对象——中国石拱桥

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顺序——由一般到个别、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时间顺序

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语言——准确严密、生动

(三)拟题训练

1、复习提问

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对象、内容、特征、顺序、方法、语言)

2、教师出示第9自然段拟题示例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表示说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有什么特点?(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5)指出文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举“福建漳州的江东桥”的例子是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女分成两组,根据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进行拟题训练,然后交换回答。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 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如:(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 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5)根据赵州桥的第(二)个特点,归纳这种桥拱的作用?

(6)句子“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最长”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如:(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

(2)给选文分层并概括内容?

(3)选文②段中马可·波罗的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指的是什么?

(4)选文①段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5)文中介绍桥面时,却说“约八米”,“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6)文中说卢沟桥“坚固”是根据什么作出的结论? (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扩展

海内第一桥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宽如一条水下长龙,A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B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C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D,没出几年,牡蛎不仅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⑥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 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选自《建筑奇观》

1、洛阳桥的最大特征是___________。

2、文中A至D处用词依次正确的是( )

A、盘踞 凝聚 精妙 居然

B、静卧 凝固 美妙 诚然

C、盘踞 聚集 巧妙 当然

D、静卧 凝聚 绝妙 果然

3、第⑤段中加“△”号的“多”“据估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给“浮运法”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洛阳桥被誉为“天下奇”的原因是什么?从所给选项中选出3项。

选项:①规模之大②桥基之固③建筑上创新④建造的时间之长⑤桥上两边有扶拦⑥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引导回答:

1、最大特征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石桥。

2、选择D。

3、不能。因为“多”表示石板的长度在10米以上,如果删去就表示正好是10米了。“据估测”表示大致估计,并没有实际称量,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实际称量后的重量,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借用涨潮的浮力,用木排运石块放置到桥墩上的方法叫浮运法。

5、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喻。

6、原因是①②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学写7个生字,注意字的笔画、笔顺。指导背诵课文。

3. 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注意字的笔画、笔顺。指导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3)

1.(出示生字卡片)谁能把字音读准?

(1)学生自己读一读

(2)领读

(3)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检测、生读准字音

二、出示目标(1)

师读

三、识字写字:(20)

1. 学生听读,学习生字(小组学习)

由一个学生读出字音,小组其他成员拿生字卡片迅速选择所读生字

2. 讨论识字方法

3. 你能用这些字组一些词语吗?

4. 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 重点指导书写

6. 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进行反馈评价

“乡”: 的各笔要上下对齐,居中,字正。

强调“片”的笔画、笔顺,加以书空。

其余生字按结构分类,抓住特点,统一练习书写。

强点难点,学生书写,师巡视

四、拓展延伸(5)

(一)水乡和小山村都有着迷人的风景,你的.家乡美吗?和同学们说说吧。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全班交流。

五、总结:(3)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 当堂检测(7)

1.按要求填空

“片”笔顺为:( ),第三笔是( )。

“条”是( )结构,上面是( ),下面是( )。

“乡”共( )笔,组词:( )( )。

2.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乡 香 座 坐

( 香 )水 水( 乡 ) ( 坐 )下 一( 座 )桥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书写本上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

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教具准备:

配乐朗读磁带;录音机;投影仪;配文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童年刚刚过去并不陌生,你还能回忆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吗?(唤起童年的回忆)你还记得童年时你的那个最大的梦想吗?(同学们争先回答)的确,几乎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愿,可能就是这些幻想和心愿吸引着我们,带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哪怕为之付出代价,也不放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写得就是童年时代追求梦想的.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童年梦想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检查预习情况(投影)。

1、给字注音并解释词。

隐秘痴想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明确:

隐秘:隐蔽不外露。

诱惑:原意是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在本诗中是吸引的意思。

喧腾:喧闹沸腾。

2、《在山的那边》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诵此诗(2遍)。

第一遍:了解本诗的内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此诗(自己练习)。

3、找同学起来朗读。

4、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

①读准字音。②普通话标准。③自然流畅,不读破句。④有感情的朗读。

5、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

6、再找学生起来朗读。

小结:经过教师的教读,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给予鼓励和表扬)课下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巩固朗读能力。

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诗中的“我”的童年幻想是什么?

明确:“我”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我”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并为之锲而不舍的少年。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的梦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超过30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在山的那边》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隐秘痴想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为什么?

明确:诗中并没明确说出理想实现了没有,只是在诗尾用向大家发出号召的方式提出:经过努力,理想一定会实现的观点。因为这首诗的主旨并不在于实现理想的结果,而至于过程,是要赞美那种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

2、提炼诗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诗通过写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赞扬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并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探究讨论: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着什么意思?

明确:海是少年的梦想,理想,信念,向往,山是少年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一个个小的目标。

2、诗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中“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明确:不是写山的颜色,是拟人的手法。把山比拟成人,是修辞方法的一种。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四、体验与反思(四人小组讨论后发言):

1、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看你面对困难时怎样对待,怎样克服困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感想。

2、小结(师)。

要想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牢牢记住本课中的“海”。

五、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

1、充分利用想象,想象我翻过一座座大山,经历无数险阻之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这时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之后写下这段话,找几个代表学生在班里交流一下,答案并不唯一,目的在于开拓思路,发挥想象。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我们胜利的完成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大家的课堂表现也非常积极,大部分的同学都在主动学习,这是我们这堂课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今后我们的学习都像今天这样令人满意。

七、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你又重新树立了怎样的理想?你将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课后写一篇练笔,要有感而发。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透视: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对话平台

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写字

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调查统计。

技能: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情意:通过写调查统计,激发同学们的调查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习作中把自己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详尽地写下来。

对策:先根据自己作前所作的调查写下来,再进行小组习作交流,然后合理地采纳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

在本次习作前,要求同学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开展一些调查。调查要真实,尊重别人的调查意见,不能弄虚作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修改;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到的知识是用来运用的,这不今天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有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修改:学生各自回忆自己曾经所作过的调查研究,并向同桌介绍,让同桌也来享受你的快乐。

二教师示范调查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请举手。

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打算做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修改:对于没参加过调查的同学,老师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本班的学生来一次调查活动,调查前思考好调查的题目。

教师及时统计数据汇报结果:我们班上做过调查统计的同学有41人,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六十七,暂时还没有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的人有20人,约占百分之三十三。看来,大家对开展调查活动都比较感兴趣。

今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例如:(1)统计每天完成各科作业所需的时间,产生了一些想法,便向老师提出的建议。

(2)喜爱文艺的同学统计大家爱唱的歌曲,列出校园歌曲排行榜。

(3)调查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情况,从中发现同学们不同的阅读爱好……..

四各自整理,汇报调查结果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一格。

修改;因为今年是奥运年,学生对奥运项目都比较关注,对自己的喜爱的项目能娓娓道来,因此在交流时,收集到的资料多比较贴近学生的真实想法。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修改: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一张统计图表,根据这张表,得出结论,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六指导习作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目的,通常经过,调查结果,调查结论,这四大板快一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

板书:统计调查:校园歌手

社会环境

我最喜爱的奥运项目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2个。

3、能讲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小故事。

4、明白不能一味追求金钱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喜欢看那些动画片?

2、你们看过《唐老鸭》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唐老鸭新传

二:出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标上小节号。说说课文有几小节?

2、学习第一节

(1)唐老鸭为什么要卖鸭毛?用______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学习生字。

a.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买卖)

买卖

妈妈给我()了一只文具盒。

商店里()出了许多空调。

b.比较:衔假

(3).齐读有关句子。

(4)卖掉了鸭毛结果怎样?出示“这是沉下去”。

a.学习生字:而沉

b.说出“沉”的反义词?

3、唐老鸭为什么会这样的?你想对唐老鸭说些什么?(说话训练)

4、出示句子:你失去了珍贵的羽毛,也就没有了足够的浮力。

a.指名读

b.学习“珍贵”

c.齐读句子。

5、第4节。

学习生字:悔钱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6、读课文。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合作学,积极思考,共同提高。所有的教学活动能紧扣目标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彼此衔接,过渡自然。识字、阅读和学习语言做到了很好的结合,课堂教学有实效。总体来看,这堂课有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识字方法,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其中3个生字出现在最后一节,我就把最后一小节放到一开始学掉,其余有5个生字出现在第一节,剩下还有两个生字,我重新组织了语言,把它们设计在一段文字里学完,这样可以突破生字多、难以接受这样一个难点,使识字的节奏、有效性都得到了体现。

2、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和人见面一样,一回生两回熟。对小朋友来说,创造与生字见面对最好的机会就是在阅读中识字。比如说在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我首先是让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让小朋友借助拼音来学一学生字,让他们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住的,然后把生字请出来,由小老师来带学,学到每一个生字的时候,我都会有侧重的提问或者进行训练,如:卖和买的区分运用,街的书写等,学完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把识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⑴ 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⑵ 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 ,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⑴ 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⑵ 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⑶ 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

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

四、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广告:通过课外阅读,进行默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感受阅读的快乐与趣味。

(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很好。请老师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