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投诉举报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doc
点击下载文
文档为doc格式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软件;
3、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精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

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教案 篇2

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目标3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任务:《望江南》、《武陵春》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望江南》

1、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2、作者及背景

温庭筠(wēnyún)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独倚江楼→希望

望过尽千帆斜晖、水→失望情

肠断→绝望

5、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提问:结合词中个别词,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独”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

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学习《武陵春》

1、解题

武陵春,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花已尽倦梳头

愁物是人非欲语先流

闻说也拟只恐载不动

5、思考

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思考

1、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2、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第2课时

教学任务:《渔家傲》、《江城子》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二、学习《渔家傲》、

1、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塞sài 嶂zhàng 浊zhuó 燕yān 羌qiāng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衡阳雁去

写景:塞下秋景四面边声荒僻

(异)千嶂里长烟落日

浊酒一杯燕然未勒

抒情: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人不寐→将军、征夫

思乡、爱国、

5、思考

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三、学习《江城子》

1、解题

江城子,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猎liè 擎qíng 貂裘diāoqiú 卷juǎn 鬓bìn 挽wǎn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叙事:老夫┄少年狂左右帽裘千骑

为报┄随太守射看

酒酣胸(宽)胆(壮)

抒情:鬓(白)何妨!

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

渴望被重用、爱国

5、思考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教学任务:《破阵子》、比较三首词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内容导入

二、学习《破阵子》、

1、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

为wèi,给。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2、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挑tiǎo 麾huī 炙zhì 弦xián 塞sài 的dí 霹pī 生shēng 身shēn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想起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①、醉里挑灯看剑

②、梦回吹角

③④、八百里五十弦

⑤、沙场点兵

⑥⑦、马弓

⑧⑨、了却赢得

⑩、可怜白发生!

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5、思考

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

三、比较三首词

提问: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抒情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军旅生活(豪放、激烈)

《渔家傲》:思乡、爱国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四、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并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

二、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律动

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教师带学生扭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幻灯1)

〈二〉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学生回答:过年、国庆、…

(2)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幻灯2)

学生回答:喜欢。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

(3)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很热闹。你们听,湖南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拜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是如何拜年的。(幻灯3)

学生听音乐。

(4)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有耍狮子、舞龙灯…

(幻灯4图片)

〈三〉重点练习

(5)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过年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

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6)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

#215;#215;#215;∣#215;#215;#215;∣#215;#215;#215;#215;∣#215;#215;#215;∣(幻灯5节奏谱)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

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一敲。

〈四〉学唱歌曲

(7)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

学生回答:能。

(8)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学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幻灯6)

学生跟音乐学唱歌曲。

(9)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唱

(10)刚才,有的同学唱的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

学生随音乐唱。

(11)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

部分同学唱。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13)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下,让学生进行口部和气息的练习。

2、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发音,并能背诵诗歌内容。

3、让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4、让学生热爱口才表演,敢于表现自己,训练胆量、敢于进行大胆的表达和交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视频

教学过程:

一、基本功练练习

1、咀嚼练习:开口和闭口练习,想象吃苹果。

2、顶舌练习:吃棒棒糖。

3、饶舌练习:刷刷牙,小鱼游啊游。

4、弹舌练习:小马得得得,弹舌。

5、唇打响练习:看到小鸡怎么叫?绷紧嘴唇。

6、吸气的.方法:闻花香

7、a、i、u的气息练习

二、教学诗歌《春天》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春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呢?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3、花儿站在枝头上,看不见春天。她是怎样做的?

(就踮起脚尖,到处找。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4、花儿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5、朗读诗歌,解决字词问题,理解诗歌内容。

6、和老师一起语言加表演结合练习。

7、学生上台展示,评价鼓励。

三、欣赏歌曲

播放视频《春天来了》,一起感受音乐的动听和春天的美好。

四、布置作业:

1、放学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春天》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

2、在这美丽的季节,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用图片或视频记录下来,发到我们的学习群中。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点评: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一做法得益于靳家彦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点评:新课程提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个设计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特别是对刨根问底的设计,既理解了词意,又指导了朗读,可谓一箭双雕。】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点评;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有相同点的字的指导上,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因疑而产生动力,教师因疑而因材施教。]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点评: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书写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

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印:右边为双耳。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四、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又向前推了一步,并且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4.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

二、感知心声

1、介绍作者—黄蓓佳

2、检查预习。

3、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换等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300字以内)

三、解读心声

1、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仅仅表达的是李京京的心声吗?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提示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

2、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3、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