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投诉举报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doc
点击下载文
文档为doc格式
下载本文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软件;
3、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这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单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度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么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同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企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盗钟》与“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

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

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板书计划:

掩耳盗钟

自作聪明

十分愚蠢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画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

读懂《画蛇添足》这篇文章。

三、难点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1、幻灯片

2、古筝乐曲

3、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盗铃》。从中我们明白了文言文读着让人觉得拗口、别扭,甚至有点难理解,但是同学们只要认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学会。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你们有不有信心?”(生答:“有!”)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画蛇添足》。

二、新授

(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1、学生自己读。

2、教师出示下列生字词,指名读一读。(用小黑板出示)

祠者赐舍人卮酒相谓遂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5、学生齐读。(播放古筝乐曲)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1、教师导:其实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读懂它。而读懂文言文关键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样去理解文言文的语句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3、教师小结:不错,对于不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看看注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文言文。你再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学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

5、反馈:说说文言文的大意。

6、课堂比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7、学生讨论:不是说先画好的人可以一个人饮这壶酒吗?他为什么没有喝到酒呢?

8、指名说一说:从这个人身上,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

1、教师:你们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对这个道理的体会吗?

2、小结:是呀,这个寓言说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三、总结

今天,我们从这个文言文中不但获得了快乐,而且还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读读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你一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收获!

四、作业

背诵这则寓言。

板书设计

先画完蛇有酒喝

画完蛇后又画脚没酒喝

道理: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14 我的空中楼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 “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四、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2.对“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教学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投影片,指读。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

出示投影: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形式读全文,思考:自学生字词,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理解生字词意。

(2)画了什么:(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重点句:(出示投影)

“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培养学生背诵、积累成语、名言警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 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 练一练。

1、照样子,填一填。

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温暖 暖和 寒冷

愉快

同情

保护

弱小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在集体订正。“同情”的近义词、反义词比较难说,要适当的引导,如近义词“怜悯”,反义词“冷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幸福 温文尔雅 耐心 一向 奇异 温和

二 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四字词语。

首先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两组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反),再组织不同形式的读,最后达到会运用。

这些词语都是与“同情弱者”有关,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阳奉阴违 彬彬有礼 感恩戴德 宽宏大量 扶危助困

表里如一 咄咄逼人 忘恩负义 小肚鸡肠 落井下石

2、名言警句是文言文,先给学生讲清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除了书本上的外,类似的名言警句还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三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对联与律诗

对联也称对仗,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对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一般不能用重复的字;

2、仄起平收。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用平声;

3、平仄相间,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用仄声,反之亦然;

4、句式一致,上下联相对,应做到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词性相对;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

律诗和对联有着密切的联系。律诗分为五言与七言律诗。律诗共8句,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与颈联中的上下句为对偶关系。

二 让学生背学过的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 读“日积月累”的第3题。

1、多读几遍,若能把诗句所在的原诗背下来更好。

2、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如“三山”对“一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

3、读下面的诗句,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唐)杜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唐)崔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唐)李商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怀上喜会梁州故人》(唐)韦应物

四 知识窗。

本次“知识窗”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安徒生及其部分作品,让学生读一读,再据事前查阅的资料补充一些。

五 大家一起来。

这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设计出新颖、别致、有创意的读书卡片,填写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向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