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调
- 拼音
- zū yōng diào
- 注音
- ㄗㄨ ㄩㄥ ㄉㄧㄠˋ
- 繁体
- 租庸調
租庸调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租庸调
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引证解释
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 北魏•到 隋 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 唐•开元 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 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 安 史 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引《新唐书·高祖纪》:“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
《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泰 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
《明史·食货志二》:“赋役之法, 唐 租庸调犹为近古。”
国语辞典
租庸调
一种唐代赋税徭役的制度。以均田制为基础丁男、中男授田一顷,每年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服劳役二十日或若不服役每日交绢三尺,称为「庸」;每户每年缴纳定额的丝、麻等物产称为「调」。安史之乱后,均田制被破坏,此法遂为两税制所取代。
网络解释
租庸调的字义分解
租
拼音 zū 部首 禾 总笔画 10租 [ zū ] 1.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 如 租房。租用。租借地。 2.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 如 租佃。租价。租让。租赁(a.出租;b.租用)。 3.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 如 房租。地租。 4. 田赋。 如 租税。 [更多解释]
庸
拼音 yōng 部首 广 总笔画 11庸 [ yōng ] 1. 平常,不高明的。 如 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2. 需要。 如 无庸细述。无庸讳言。 3. 岂,怎么。 如 庸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 4.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 如 租庸调。 5. 功劳。 如 庸绩(功绩)。 6. 古同“佣”,雇佣。 [更多解释]
调
拼音 tiáo,diào,zhōu 部首 讠 总笔画 10调 [ tiáo ]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 如 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 如 调配。调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 如 调停。调处。 4. 调剂。 如 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 调理使康复。 如 调养。调摄。 6. 调教;训练。 如 有膂力,善调鹰隼。 7. 挑逗;戏弄。 如 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调 [ diào ] 1. 乐曲;乐谱。 如 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 如 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 如 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 如 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 如 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 如 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 如 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 如 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 如 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 如 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 如 调档。 12. 调换。 如 调座位。 调 [ zhōu ] 1. 朝,早晨。 如 《广韵•平尤》:“调,朝也。” [更多解释]
租庸调的分字组词
租庸调的相关词语
【租庸调】的常见问题
租庸调的拼音是什么?租庸调怎么读?
答:租庸调的拼音是:zū yōng diào
点击 图标播放租庸调的发音。租庸调是什么意思?
答:租庸调的意思是:一种唐代赋税徭役的制度。以均田制为基础,丁男、中男授田一顷,每年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服劳役二十日,或若不服役,每日交绢三尺,称为「庸」;每户每年缴纳定额的丝、麻等物产,称为「调」。安史之乱后,均田制被破坏,此法遂为两税制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