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513篇诗文)(4799条名句)

杨亿介绍

杨亿的文学成就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杨亿的轶事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杨亿的生平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

锁闱聊辍皂囊封,昼锦还乡意气雄。别墅挥金延父老,近郊骑竹见儿童。蒲卢善化终成政,蟋蟀深思未变风。更待出师平黠虏,戎衣献捷大明宫。

经旬不谒未央宫,宴坐将谁语笑同。蜀郡相如非避事,净名居士欲谈空。门前宾客窥行马,箧裹方书拾蠹虫。西省旧僚疏会面,顿惊鄙吝满胸中。

五蕴已空诸漏尽,冢间行道十年馀。吟成南国碧云句,读徧西方贝叶书。清论弥天居士伏,高情出世俗流疏。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

水陆都无数舍程,鱼符龟印苦相萦。梦魂长绕龙门坂,姓字终悬月旦凭。鲍室清琴应独抚,融樽渌醑共谁倾。春深诗石苔衣驳,雨过书斋草带生。鸿实枕中初得术,丹臺籍上已题名。清谈宛有南朝体,嘉遯全忘北阙情。金马深严堪避世,沧浪清浅未沾缨。诸儒正议明堂事,轧轧蒲轮即奉迎。

秋风苦忆鱠霜鳞,暂剖铜符出紫宸。一路雪寒多挟纩,几程山险欲摧轮。清香扑鼻梅林近,秀色凝眸麦垅新。闭阁草玄终寂寞,下车为政尚因循。寻僧不厌携筇远,爱客宁辞举白频。簿领孜孜防黠吏,邱园矻矻访通民。鱼鹽自与沧溟接,鸡犬仍将白社邻。官满会须抛印绶,武夷归去作闲人。

万人都督古闽州,幕府旌门映碧油。阃外依莲滞英俊,樽前噉薤占风流。犀灯照水窥龙剑,鲸浪喷空见蜃楼。暇日登高赋沧海,添鹽堪为昔贤羞。

潘郎已是入秋悲,属疾犹贪桂补羸。密雪才高閒赋笔,流波意远托琴丝。离愁尽日吟青案,蠲渴何人寄紫梨。昨夜西楼凉月满,清谈偏忆庾元规。

六幕西回斗转车,鲜云点缀玉钩斜。天孙已渡黄姑渚,阿母还来汉帝家。

宦途南北最情亲,岁晏相逢颍水滨。旧日青衿同学校,暂时黄绶困埃尘。樽中满酌香醪美,门外高悬彩棒新。鸡黍留欢已慵发,可堪经雨折纱巾。

佩鞬来海上,七见岁星移。务劇操刀割,书成插羽驰。诗传百越徧,诏下九霄迟。束带朝阊阖,归艎泛渺瀰。旧游聊税驾,雅饮且轩眉。郑驿欢相接,牙弦辱所知。病惊琼树瘦,醉露玉峰奇。上马便西笑,何须诉酒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