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孤己i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可以收获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篇1】

听到嘹亮的冲锋号角在激烈枪声中响彻,看到红军战士们手中大刀上鲜艳的红飘带高高扬起,那满江的鲜血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勇无畏,什么是真正的视死如归。我记得影片中间何键的部下来报告时说到,红军简直太可怕了,完全不怕死地往前冲,他们两三个连的人都跑完了。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不怕死地往前冲,一边却是有所保留地往后退,他们中间相差的,就是一个信仰。为了保卫毛主席的信仰,为了保护红军大部队的撤离的信仰,为了中国苏维埃胜利的信仰,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去留肝胆两昆仑。而何键的部队支撑下去的,却是冰冷冷的银元。当冰冷的银元与火热的内心相碰撞,无疑地,那颗火热跳动的内心能够融化一切的冰冷,照亮一切的黑暗。而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走下来的原因,就是这份为了振兴中华的信仰。如今我们站在这片由无数革命先烈流进身体里的最后一滴鲜血捍卫的土地上,生活在这由无数红军战士用血肉拼搏而来的安平盛世里,难道不更应该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守护这片安宁,守卫我们这片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梦想与希望的热土吗?

联想到最近正发生着的香港暴乱,真是让人痛心不已。我们用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换来的太平盛世,换来的国富民强,却被一群被蛊惑的_所毁坏。飞机停飞,秩序混乱,由刚开始的示威游行发展到如今的短兵相接,这些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信仰与责任。他们一边享受着中国富强为他们所提供的各种便利,却又一边不愿意承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却口口声声声称自己是为了主权为了自由而战。既然是为了正义,那又为何要带上口罩,遮着自己号称正义的嘴脸呢?不过是做贼心虚罢了!庆幸的是,即使身在这样一片混乱中,代表正义的警察,心怀正义的民众,还有坚持在前线的记者,他们感念着在祖国怀抱中的幸福,坚持着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看到微博上一个一个的艺人强硬与不承认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品牌解约,看到被_绑了的记者付国豪镇定自若地说:“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的骨气,看到香港警察被威胁被打伤仍坚持在岗位上的担当,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所以痛心之余,我仍坚信着,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不容侵犯,香港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香港人是华夏子孙的后代。身处教师这个岗位,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我坚信,我教出来的学生定是爱国少年,我教出来的学生定是中国未来的脊梁!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篇2】

硬派电影是市场刚需!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每年都需要产出自己的硬派电影。去年一部《血战钢锯岭》让美国人硬气了一整年。今年,咱们中国影迷终于也可以硬气一把了。因为咱有了一部叫《血战湘江》的战争片。其硬派程度比《血战钢锯岭》有过之而无不及。两者皆成功诠释了“血战”主题,让那些不够硬的战争片都沦落成了动作片。不出意外的话,你们的年度最硬电影殊荣八成八得归这部《血战湘江》所有。没错,它是国产战争片的又一座高峰。

于艺术手法上有经验、于创作态度上有执着,《血战湘江》不仅燃,而且硬。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被主创提炼出情节紧张的戏剧冲突。《血战钢锯岭》那种带着光环的主人公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这里不是奇迹的摇篮,而是湮灭了数万条生命的战场。整部戏有7000多人参与、用了2吨TNT炸药、80吨汽油。在这种硬派大环境下,就连王大治这种时不常演喜剧片的丑角,都能淬炼成钢,变身英勇无畏的硬汉。

在《血战湘江》中,囤儿依稀看到了几位熟悉的演员。为什么说“依稀”,是因为囤儿熟悉的那几位演员在片中已经被改造成了另一番模样。张一山、保剑锋、耿乐出演了战斗在第一线的师长团长等角色,挖掘出了实力硬汉的一面。尤其是耿乐和张一山,在前沿阵地打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了。之前听说有小鲜肉接演战争片,一听说要去军营体验生活便立刻拒绝。哎~~ 这种弱货真该组团去看《血战湘江》看看什么叫硬,什么叫战争片,什么叫男人。

最近故事十分牵强的《变形金刚5》再次凭借一番狂轰乱炸豪取票房。其实,这种绿幕加CG的场面戏,看多了很容易疲劳。还是实拍的真枪真炮对视觉的刺激最直接。《血战湘江》的战争戏无疑是国产片里的顶级水准。影片从一而终贯彻了片名中的“血战”二字。影片拉开帷幕的时候,前沿战场就已经是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程度了。几个重要的阻击战场更是统统从头打到尾。重武器、轻武器,战壕防御、冲锋肉搏,炮击、轰炸均一轮轮上演。白热化程度竟然随着剧情的推进,还能再上三个台阶。这就好比已经73胜的勇士队,还能通过得到杜兰特来进一步提升实力一样,必然会让观者瞠目结舌啊。

虽然外国战争片囤儿也没少看,但始终觉得八一厂在拍摄战争场面上是最懂得渲染惨烈感滴。片中战壕里的积水一点点变成红色,坚挺的牌楼最后终于禁受不住连日的摧残而轰然倒下,这些带有鲜明意象的画面,比单纯的高科技装备更让人感到震撼。硬,不靠说;战,我最强!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篇3】

凡是经典战争电影,必须有大场面和真实性,观众必须能够在电影中受到感官上各种冲击,那才是一个过瘾!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看战争片,尤其是国产战争面,不是因为它的残酷画面,而是看起来很无聊,不真实,缺少了战场感,缺少了身临其境觉。

但是,《血战湘江》是一个例外,年轻的老干部张一山和保剑锋,终于还原了一次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影片的战争场面,操作的实在是太劲爆了,以顿计数的炸药,只为还原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无论是张一山、保剑锋还是王大治,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拍摄现场,无不苦不堪言。

正因为有了演员在片场的卖力演出,才换来了电影院中的视觉刺激和感官肌能刺激,影片恰似一个巨大的红色惊叹号,完全刷新着他们的观影体验。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血战湘江》不避讳血腥,不避讳血腥场面,不避讳血腥镜头,镜头下的战场犹如血海,毫无保留地还重现长征中最悲壮一役的惨烈卓绝。

在惨烈的背后令人惊奇的是片中,既没有使用CG技术来做特效,也没有三维软件来做虚拟场景,完全用炸药、汽油轰出战争片的澎湃激情,这一点是是绝对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做不到的!真实的炸药轰出来的战争场面,不夸张的说,在电影院中都能嗅到硝烟的气味,直接把观众带进了战场,亲历了83年前的残酷。

《血战湘江》是一部有着血性与刚烈的硬派战争片,绝对是一部热血战争片,那年战争中的红军都还年轻,年轻观众的感觉会更深刻!

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声声震耳不绝;阵地战、遭遇战、白刃战,战战惊心动魄。

高空航拍可见硝云弹雨的宏大场面;攻防大战通过中景展现两军集团式冲锋的排上倒海之势;短兵相接的密集对射、流矢纷飞则有近景表现出来。

人物特写细腻显露殊死血搏的。镜头语言始终在绘声绘色地呈现着战场的残酷与血腥。

燃烧的战旗、军人的呐喊,更是前辈们的热血青春。

四个战场,四次殊死阻击战,两军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战斗,讲真的小眼球真的受不了。习惯了和平生活的我们,被拉进近距离的战争中真的有点不适应。

密集的炸点连续引爆,制造火光四起、焦土飞溅。双方无休止的拉锯战犹如血肉磨盘,让阵地前尸横遍野、战壕里血水倒灌。硝烟炮火混合着扬起的尘土,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渡口上空飞机肆无忌惮的俯冲投弹与射击,让江面上无数水柱冲天而起,士兵成批倒在浮桥之上,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

战争的惨烈实在不忍描述。

战争绝对够硬,归功于影片的精良制作、精心拍摄,还有演员们的精湛表演。

浴血觉山铺、酣战光华铺、鏖斗新圩、死守枫树脚,紧凑有序的叙事节奏之下,各个战场惨烈战斗的场景不时地穿插出现。

保剑锋、董勇、张一山、耿乐等当红明星演技在线,纷纷化身骁勇善战的铁血将领,在枪林弹雨之中、炮火连天之下,或是坚毅、或是狂野、或是刚强、或是生猛,在战斗中一个个身先士卒,显现着角色向死而生的勇而无畏,体现着英雄的字典里没有寡不敌众。

正是得益于他们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才给慷慨悲壮故事加重着迷人的魅力。

统而言之,《血战湘江》堪称给疲软已久的国产战争片注入久违的激情。既把女人看湿,悲壮场景引得她们泪水涟涟;更能把男人看硬,疯狂的战斗让他们感到热血感爆棚。

在国产电影过度快餐化、嬉皮化的当下;在好莱坞超英肆虐、奇幻当道之时。我们太需要这样雄浑有力的电影来提振精神了,而非绵弱无力的小确幸来麻醉身心。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篇4】

昨天一大早,“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车队一行来到了位于广西兴安城内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凭吊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3万多红军英烈。

队员们向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群雕像敬献了花篮,花篮的挽联上写着:“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红军英烈永垂不朽!”表达广东人民对湘江战役中牺牲英烈的景仰之情。随后,队员们来到位于狮子山顶、由聂荣臻题文的突破湘江纪念碑前,庄严地宣誓:“重走长征,砺志自强;饮水思源,关爱老区;红军英烈,永垂不朽;长征精神,万古长青!”

此时,追寻父亲长征踪迹的老队员赖乃坚动情地说:“当年父亲提着脑袋参加革命,无怨无悔。湘江战役实在是太惨了。我父亲的几个最亲密战友当年就是战死在这里!都是同乡啊!就永远地长眠在这里……”说着赖老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离开湘江战役纪念碑园,车队启程溯漓江而上,来到漓江发源地、素有“华南第一峰”之称的瑶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华江乡干部的陪同下,队员们看望了88岁的老红军刘华连。_年前,他还是16岁的孩子,部队发给他一条枪、三颗子弹、两颗手榴弹,他便匆匆投入了战斗。在黄沙河陷入敌人的埋伏圈后,部队伤亡惨重,刘华连当时用腿夹着两具尸体、用枪当桨划过河,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刘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乡,发现自己早已被当作长征中牺牲的烈士。重走长征车队给刘老送上了1000元双喜慰问金,以感谢他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篇5】

4月21日至23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在我省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展映,剧组主创人员亲赴现场与观众进行了热烈互动,这部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怀的电影精品得到了我省观众的一致赞誉。

4月23日上午,《血战湘江》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展映,官兵们看得格外认真。片中惨烈的战争场面、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让年轻的官兵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强烈震撼。学员王世伟表示:“这部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让我很受教育,并且时时叩问自己,要想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军人,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学员唐嘉良则激动地说:“这部国产影片真正拍出了革命先烈的血性和气魄,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更好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吸引年轻人走进影院,让他们不再一味迷恋国外影视作品。这部影片不同于所谓的‘抗日神剧’,它的细节真实感人,也最打动人。”

河北传媒学院是本次河北展映的最后一站,放映现场座无虚席,没有座位的同学甚至直接坐在了过道上。电影是属于年轻人的,我特别希望年轻的学子们去走一段长征路,去感受一下革命先烈当年洒下鲜血和汗水的地方,从而更好地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