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

安笙々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记忆中的年味

过年的时候,既是集中尽孝的日子,也是求神祈福的日子。

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世人都顶礼膜拜。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普罗米修斯,爱神丘比特,智慧女神雅典娜等,众所周知。去年的一场天灾,将中国道教中的雷神、火神(降魔克毒之神)推到了前台。其实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也很多,如财神、灶神,也是家喻户晓。

记忆中,小时候腊月里第一顿可以放开肚皮吃大鱼大肉的日子,是所谓“下神”的这一天。中国人最讲究“吃”,所有人见面的问候语几乎都是“吃了吗”,我们沿海地区,更是围海煮盐,锅灶遍地,于是便有专门供奉的“灶神”。灶王爷掌管着厨房平安,家宅安宁。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须上天汇报,人们便做出富贵的样子,隆重“送灶神”,祈求其“上天言好事”,然后再请下灶神等诸神,祷祝其“下界保平安”,即所谓的“下神”。

送灶的日子是固定的,可下神的日子却各家不尽相同。最早腊月二十六,最迟也必须是除夕这天,主要依据是家庭里孩子们的多少和年龄大小。父母长辈们早就盘算着:既要尽早解了孩子们的馋,又要不至于吃多、吃荤坏肚子,在过年期间带来不好的兆头。“二十六就下神,馋得不得过门。”连小孩们都会笑话,除夕下神,简直就是添乱!所以,绝大多数人家都会安排在腊月二十八,这样,既可以避开太忙,又有应急处理的余地。

下神的祭品是很丰盛的:蒸熟了的咸猪头;煮好的鲜封老母鸡;一条鲢鱼或鲤鱼;(必须具备的“六只眼”)再有豆腐一块,大蒜一根;还要准备几根茅草打一个结,可能算是一个草标,祭祀专用。

下神的仪式是极虔诚的:主人洗净手脸,用大的托盘装好新出锅的祭品,捧放在主屋中央的家神柜上;点上三炷香,祈祷礼拜;再到户外燃放鞭炮,回来取了那草标,双脚并拢站齐,把草标扔到屋上。

总是不等大人们做好这些程序,把祭品端回来,厨房里奶奶已手撕着咸肉,燕子育雏似的,一块块放进早张着的小嘴。常常吃到嫌咸口渴,或油腻滑肠。一年里仅有的日子,大人们不忍心控制,孩子们哪控制得住!

现在的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天天过年似的:下神的日子都设在除夕,省事;下神的祭品也都是一只鸡蛋、一块生肉、一条鱼代替,简单;更没有了那种神秘感、虔诚心,迷信。好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些个繁文缛节、历史传承呢!

都说年味淡了,我认为不对。倒是觉得:年味变了,变得简便、快捷,变得科学、大众,变得更人心贴近了!

标签:年味记忆

记忆中的年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