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苦中作乐的日子

苦中作乐的日子

往日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苦中作乐的日子

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

——题记

终于我还是决定参加这次支教,意味着有三个星期不到的时间我得驻扎在昭通市彝良县洛旺乡中厂村中厂小学。在出发之前,我用三个星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床单被套被子、衣架、驱蚊水、贴身衣物、洗漱用品......当然也包括要在三十几度之下生活三周的心理准备。

我们一行十三个人七月八号启程,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颠簸到了洛旺集镇上住下,十个小时里,有七个半小时是在仅有半米宽床的可以躺但无法翻身的卧铺车上。晚上八点半左右,我们到了洛旺集镇,乡领导请我们吃了鸡蛋面,在三十多度的气温下,滚烫的鸡蛋面让我们的汗不停地顺着两颊留下来。当然,如果是零下十多度的冬天吃这碗鸡蛋面,会让人觉得浑身舒畅。整整一个晚上,闷热得难以深睡,刚要睡着又被热得半梦半醒。想到要在这样的温度下生活三周,我慌了,好像比十二岁时突然离家到云附过集体生活还要让我想家。九号一早,我们前往中厂小学正式开始我们的支教生活。我为了这次支教,专门买了个大行李箱,但还不够,我还提了两大兜。学校在山脚,条件和我想象的不相上下,紧凑而破旧。有铁门,有自来水,有简易厨房,有最“生态”的厕所。没有床,没有浴室,没有空调,没有洗衣服的地方。我们住在孩子们上课的教室里,睡的是跳高垫,人往上一躺就塌陷下去难以翻身,并且闷热难耐。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边扇扇子边睡觉,扇得手酸疼还是满身黏乎。凌晨两三点常常被热醒或者被各种蚊虫的声音吵醒。直到第二天一早六点半校门外孩子们大喊“老师开门!”我们才强打起精神准备上课。我们惊讶于他们上课的积极,一问才知,他们有些住得远,要走将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所以早上五点便起床吃早饭。

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喊,完全无从知道我的声音如何盖过五十多个孩子的叽叽喳喳。像许多同龄孩子一样,他们最喜欢体育课,其次是美术课和音乐课。我是三班班主任,教三班的语文、音乐和二班的英语。语文和音乐还好说,英语就令我手足无措了。他们的好奇心出奇的强,七嘴八舌地问“老师!‘老虎’怎么说?”“老师!‘外星人’怎么说?”,甚至有学生还会问:“老师!‘吃鸡’怎么说?”我表面上笑脸盈盈,但内心是崩溃的,想抓狂,可我实在不忍心浇灭他们的热情和好奇心——英语对他们来说太稀罕了。让我有些心酸的是他们有义务教育的英语课本,和昆明小学生的课本一模一样,可没人教因而也无从学。他们因为没有接触过英语所以连字母都没有办法学会,一节课上下来,除了我嗓子喊哑了没有任何作用。不过就算辛苦,也总有令我欣慰的诸多小事。他们会在课间送我各种图形的折纸,会在彩色卡片上写满满的话给我,会在课间跟着我问这问那,会热情地说:“老师好!”没错,我喜欢这些孩子们。

我们需要去家访,以便让更多的家庭接受资助。那天我们连走带爬来回六个多小时。我从来没有那么彻底地爬过山。我们走访了四户人家,有一家令我印象深刻。那个女孩是我们班的,家里有她和爷爷,有一块没有种什么的地,加上两箱蜜蜂。没到她家之前我没料到她家原来已经家徒四壁,并且家庭情况令人痛心。我钦佩那位爷爷,每天让自己的孙女穿的干干净净地上学,自己却衣衫褴褛,甚至三十多度的气温还穿着冬天的破了洞的绒裤,他应该是为了维护孙女在学校的尊严吧!前几天知道有好心人资助了这个女孩,我们家访的体力透支也值了!

在我们招生那天,有好多家长请求我们一定让孩子到学校上课。其实之后的那些天才知道,并不是家长们对于教育有多么重视,而是他们忙于农活无力看管孩子。我感到同情却无奈——同一个世界里,有太多的不平等,有太大的差距。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里,接受最好的教育和最多的关爱,时常还能到处旅游;而那些孩子们在最好的年纪却不能到更广阔的地方增长见识,有些甚至一年见不到父母一次,爷爷奶奶身体又不好,又何来关心与爱护?孩子们有的是纯真的笑容和对父母的期盼。

在这两个多星期里,我们处处接受着考验。我们和老鼠、飞蛾、蚊子等等共处一室,恍若动物世界。甚至于大半夜老鼠扰得我们无法安睡,我们只能起来跟它玩捉迷藏。我们用煤炭烧火做饭,每天都要去煤堆里刨煤,好不容易生起火来,每天晚上还得把煤火用煤灰加水做成泥封起来以保证不会灭。天气本来就酷热,我每天站在灶台面前两三个小时,一开始被火焰熏得满脸发烫,过几分钟要出去透透气,后来已经热到“麻木”了,在灶台面前一站就是俩小时。每次做完饭,我拿纸一擦脸,全是煤灰,那些天用灰头土脸形容我们毫不为过。我们没有洗澡的地方,就在晚上分批到厨房打一盆水擦擦洗洗,三两成群,大家边谈着天儿,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会打趣地说,真像文革啊!之后我们找了个能洗澡的地方,那是学校旁边一个杂货店,老板和老板娘对我们很热情,说什么也不肯收我们洗澡的费用。我就跟队友们说,要不咱每次去洗澡就悄悄在收银台那儿放三块钱。但也不是每天都能洗,他们家是太阳能,热水有限,每天最多能洗四个人,每个人平均三天能洗一次澡,当天不能洗的照常在厨房解决。我们好像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再挑剔。

我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做饭。即使烟熏火燎我也不减热情。我最喜欢去镇上赶集,每次都去。但我发现那儿的人很难讲价,尤其我们对外地人。于是我学了一招,直接砍价,嘿,有点儿效果,于是买菜便娴熟起来。有一天,我想做芹菜炒牛肉给队友们吃,到了集镇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有牛肉的,老板娘说,六十块钱一斤。我们一起去买菜的四个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说的“斤”就是“斤”,而不是“公斤”。我们还窃喜,比昆明卖的还要便宜,于是要了“两公斤”。中午我切肉的时候感觉不对劲,“两公斤”的牛肉不可能那么少。我把疑惑跟队员一说,恍然大悟,那儿确实以“斤”算。好吧,我们花了一百二十大洋的牛肉不新鲜不说,还被本地人大大忽悠了一把。那天以后我们再没在那儿买过牛肉,大家说,宁愿饿着都不吃了。我们特别怕下雨,一下雨就断电断网,那时候还偏偏是雨季,滑坡和泥石流好几次把公路砸断。网络总是猝不及防就断,我们好几次与外界“失联”,每次网一恢复打开手机都是几十条消息。比起那些,最让我们忧心的是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男生调皮,经常把女生打哭,轻则一点儿皮外伤,重则流血或者打肿眼睛。一开始我们送到旁边卫生所,医生还耐着性子处理,后来次数多了,医生说不要再送来卫生所了,打电话告诉家长。我们才知道,平常他们的打闹已经习以为常,家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医生是看在从外地来的我们对情况一无所知才帮孩子们看看。于是我们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们好像商量好似的,几乎都说在镇上打工回不来。可是还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安危重要啊?好几次,我们只能轮流看着生病或受伤的学生,等家长有时间了再来接走。我感到一阵阵心酸,但也为他们感到无奈。

因为环境和天气的缘故,在要回来的前几天,四十度高温,我突然开始感冒咳嗽,发烧到近三十九度,虚弱得无法做饭,后几天更是说不出话来上不了课。最后一堂课,我还是只能小声讲话,于是我决定不给他们讲课。我提前做好了小纸片发给他们,写下最想感谢哪些老师,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我没有想到,我准备的五十六张纸片远远不够,我低估了他们对我们这一群支教老师的感情。我把每个人写给每个老师的纸片分发给队友,还记得他们在欢笑之余的欣喜和慰藉。孩子们写的字不是最好看的,语句也不通顺,看得让人忍俊不禁,但当我细读他们的文字,看到他们写在纸片上的希望,有些遥远,但温暖美好。我看到写的最多的话,是希望我们再去支教。他们说,会永远记住我们。我愿意相信,到小学的第一天那个三年级小女孩儿对我说的“老师你真漂亮!”,是她最纯最美的内心,不掺一点儿阿谀。

很多人跟我说穷乡僻壤出刁民,但是每每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奔跑和洪亮的声音,我就油然而生许多感慨。我教他们唱了《最好的未来》,他们说好难学,唱的音也不准,但是我看到了他们眼睛里透露出的渴望和向往。在感动、疲乏,欢笑、崩溃之间交替了无数次,支教结束。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晚上都会抬头看看星星,星星很亮,比城市的耀眼很多。队友们会在旗杆下打着手机电筒弹着吉他唱着歌,也会在办公室扇着扇子备课、玩“狼人杀”。其实那样的生活很惬意,没有过多忧虑和纷扰。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机会能去支教,也不知道还是否有缘再去中厂。作为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这次支教比任何一次旅游都让我感受至深。无论如何,在同一片天空,同一个家园,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同样的欢乐,唱着同一首歌,都应该有权利追求最好的未来。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咸有淡,有你有我,舍得付出也舍得委屈,这就是支教,就是苦中作乐的日子。

苦中作乐的日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