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

痴货i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白莲似桃花灿烂绽苞而又雨摧不凋,似牡丹峨然喷放而又出泥不染;似迎春淡雅情深而又果硕不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学植物观察日记,供大家参考学习。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精选篇1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7月7日

下了一天的雨,整天呆在家里,感觉闷闷的,心情一点儿也不好。不过,令人兴奋的事还是有的——我昨天才泡在水里的大蒜,今天,头上竟然就冒出了小嫩芽。白色里透着一丁点儿浅浅的褐色,大概有半粒米那么大。小嫩芽探出头来,像是迫切地想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如针尖大小的白色的根也一簇簇地迫不及待地从蒜头底部跑了出来,都有两厘米长了,真是疯长啊!

我可爱的小蒜,快快长大吧!

7月8日

今天,雨还是不停地下着,但好像大蒜的生长并不受天气的影响,仍然那样不可思议地疯长着。从昨天的观察一直到今天,还不到24小时,但大蒜却变化明显。我欣喜地发现:嫩芽的长度已经达到了一厘米左右,宽度也长到了两毫米。在嫩芽的中间还出现了一条不太明显的白色裂口。很想知道里面包着什么?会不会是嫩绿色的蒜苗呢?但我不能“拔苗助长”……根也长到了一厘米左右,数不清的根簇生在蒜头底部,白白的、嫩嫩的,像无数根吸管一样,在尽情地吸取水分。

小蒜,快快地长吧!水我管你够喝,相信你会用绿色报答我!

7月9日

今天,天终于放晴了,大蒜好像在用它的长势来庆贺这久违的好天气。我发现大蒜的小芽最长的大概已经有两厘米了,它的宽度也飞长到了五毫米。原来,从裂缝里钻出来的不是我所想象的蒜苗,而是一根宽约三毫米的葱绿色小芽芯。其实,嫩芽昨天就开始泛绿了,只是不怎么明显。而今天大部分都变绿了,上面还布满了清晰的浅褐色竖条纹。那白白嫩嫩的根也差不多长到了两厘米左右。

真是惊人的生长速度!

7月10日

今天,天气晴朗,我的小蒜依然生机盎然地疯长着。最长的小嫩芽已经长到了六厘米左右,嫩绿的小芽芯已经悄然地半绽开了。如果横着看的话,小芽芯绽开的形状就像一弯小小的月牙。最让我高兴的是,就连最“坚贞不屈”的那一个蒜头也吐出了新芽。它小小的,但居然是嫩绿色的。所有蒜头的根又长长了一截,估计最长的都快接近三厘米了。这些白白嫩嫩、细细长长的根直伸杯底,我感觉很像一根根动物的触须。

呵呵,我的“白胡子”小蒜,你明天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很期待!

7月11日

今天阳光灿烂,大街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人们脸上依然洋溢着过节的喜悦,我的小蒜好像也在跟着人们一起欢乐——以它那出人意料的速度飞长着。长得最好的那一个蒜头的长度已经长到了大概十一厘米,形状好像一把出鞘的宝剑。这根小芽芯比昨天更舒展了一些,但依然没有完全绽开。在它那半绽开的空隙里,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另一根新生的小芽芯。最“坚贞不屈”的那一个蒜头的小芽居然一下子就长到了两厘米半。它的生长规律与前两个蒜头不一样,它是先长出小芽芯并半绽开,再长出像襁褓一样的支撑芽。它长得飞快,好像想后来居上呢!根也长到了三厘米以上,它们越来越强壮,把蒜头立得直直的,再也不东倒西歪了。

我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小蒜,这清水里到底有什么营养,会让你长得如此神速?

7月12日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没有雨的骚扰,让人心情非常舒畅。小蒜也在抓住这个好时机继续它的生长旅程。生长速度最快的小嫩芽已经长到了大约十四厘米,它的另一根小嫩芽也长到了两厘米半左右,并和长的那个小嫩芽形成了一个y字形。生长速度最慢的小嫩芽依然保持着“力争上游”的势头,长到了差不多五厘米。它的支撑芽还是生长缓慢,长度最多不过三毫米。我想,支撑芽的营养会不会都被小嫩芽抢去了呢?大部分的根都长到了大约四、五厘米,它们在杯底迅速繁衍,不停地向下盘踞,好像在寻找更多的生长空间。

我不知道小蒜能存活多久,但我一定会细心地照料它!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精选篇2

我用一个花盆,把它装了一些土,种了几颗大蒜,浇好水,就等着大蒜发芽了。

没过几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大蒜成功的长出了一颗颗小苗。我看着它们,觉得它们像一个个骑士带着一把尖利的大刀奋力的挣扎着。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蒜苗长高了,长大了。我用尺子大约量了一下,没想到已经到三厘米了,我真高兴,希望自己种的蒜苗长的二十几厘米高。

大约过了三、四天,我看见蒜苗又长高了一点。风吹啊,吹啊,吹到了蒜苗身上,蒜苗抖动了几下,好像在和我说:“你好。”

又过了几天,我看着蒜苗上长了一个圆圆的小东西,我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跑去问妈妈,问过以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蒜苗的果实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特点。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精选篇3

2月1日天气晴

傍晚,舅舅跟舅妈给我带来一棵水仙花,带来给我时水仙花己经发芽了,黑黑的种子上长着一点绿绿的芽芽,我马上给它找来一个小盆子放上一些水。这样水仙花就可以生长了。

2月5日天气阴今天,我看水仙花它的嫩芽又长高了一些,而且它有两片叶子了,种子下面也长出了一些白白的根了水仙花真神奇。2月9日天气阴转小雨今天我看见水仙花它的嫩芽又长高了一些,而且它的叶子变得有一些绿绿的了,它的两片叶子中间有一小片叶子长出来了,我想这应该是它的第三片叶子了。它的根又长了一些。我又给它加了一些水,爸爸说:“水仙花的根一定要浸泡在水里,这样它才会长得更好。"明天就是20__年正月初一了,我希望我的科学会在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水仙花会开出最漂亮的花朵观查水仙花日记(2)

2月15日天气阴水仙花几天不见,它又长高了好多大约二十厘米它的三片叶子长得很高了,有的第四片叶子也长出来了。有两个竟然连第五片叶子也长出来了,我用手一摸它,感觉它的肉厚厚的很舒服,远远的看过去水仙花很像一惈葱,绿油油的好看极了。真想它快点长大,开出水仙花来。

2月19日天气晴今天,我看水仙花又长高了一些,都有4片叶子了。而且每片叶子都有20多厘米长了。有的叶子里面都有一点白白的像花蕾,我想过几天应该会知道了。2月21日天气阴今天,我再看水仙花时,它又长高了,它的花蕾也长高了,而且我一摸可以摸到有几个像花生那样的鼓鼓的包包,我想水仙花过几天应该会开花了吧!它的根也有一些腐烂了,真希望它早点开花,好期待!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精选篇4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在十七房景区散步。夏日的酷热已经消散,凉风习习格外宜人。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道旁的石榴树挂着大大小小淡红的果子,大的有乒乓球那么大,小的只有弹珠大小;橘子树也结果了,墨绿的叶子间挂着深绿色的小果子,分外可爱。风吹过,满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像绿色的波涛,橘红的凌霄花点着头,好像好客的主人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到池塘边,我看到圆圆的莲叶,有的贴着水面舒展着,有的立在水面上随风轻轻摆动,一个个尖尖的花苞立在莲叶间。转过一片又一片池塘,找寻过一群又一群莲叶,我只看到了花苞,一朵开着的花都没有!我问妈妈,“为什么花都不开?是我们来得太不凑巧吗?”妈妈却说:“这不是荷花,这是睡莲。”“睡莲?是要睡觉的睡莲吗?”我追着问。妈妈微微一笑,只说:“明天早上来看看就知道了。”

我记挂着这件事情睡去,第二天早早起床去看望睡莲。啊,眼前的景色太美了!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绿叶间,摇曳着乳白淡黄、浅红深紫的玲珑花朵,还有一群白色的、红色的鲤鱼好像把莲叶当成小伞,在莲叶间活泼地游来游去!

原来,睡莲晚上真的要睡觉啊!美美睡过一夜,第二天才会是这么精神、这么美丽的花朵。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精选篇5

世界植物多彩,芬芳迷人。有人喜欢高雅的杜丹,有人喜欢火红的木棉树,有人喜欢清香的鸡蛋花树……而我,却喜欢我家的芦荟。

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临时,她便带着自己那神奇的画笔为大地送颜色。春姑娘把黄色送给了迎春花,把粉红色送给了桃花,还把葱郁的绿色送给了芦荟。瞧!芦荟身穿碧绿衣裳,伸展它那细长而又锋利的枝条,真像一个带着锋利长矛的士兵,在守护我的家。芦荟长得似花非花,有点像仙人掌,但又和仙人掌不一样,仙人掌是一节一节长得,芦荟是一层一层长得。芦荟的模样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弯着腰像是站累了;有的交错着身子像在做游戏;还有的躺在花盆上跟要睡觉似的。

芦荟的生命力极强,不需要人们尽心呵护,它一点土壤、阳光和水就能茁长成长,即使是一根茎也能成活。芦荟的用途可多了,既可以当食物,做成可口的美食,也可以做药材,有消炎止痒的作用,还可以做美容,很多美容产品都要用到芦荟,绝对是纯天然的护肤品。

我爱芦荟,爱它那似花非花的模样,爱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爱它那无所不能的用途。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精选篇6

我在公园见到一棵松树。

这棵松树长得像金字塔一样,又像一把伞一样,还像屋顶一样,高大、俊秀,挺拔。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耸立地生长着。

树冠蓬蓬松松,像小女孩穿的蓬蓬裙一样,好看,舒服。

树干笔直笔直,就像一个站岗的士兵一样,魁梧、正直、朴素。

松树的枝叶一年都是那么绿,那么茂盛。远看叶子一簇一簇、一团一团,像棉花糖一样聚集在一起、像云一样挂在树叶间。近看翠绿翠绿的叶子好似针一样,又似刺猬的刺一样,还似太阳的金色光芒一样一根一根立着。不用摸也能感觉到硬硬的。

每每想起松子的奶香味,就好奇松树的叶子是什么味道,忍不住闻了闻,只有一丝丝的竹香味,好似品尝到了坚强勇敢的味道。

我最欣赏雪天的松树,不畏严寒、不会枯萎。白雪覆盖在松树上,松树依然挺拔、笔直。松树的挺拔、笔直减少了白雪的寒气。让我不禁想起了陈毅的一句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松树坚强、挺拔、勇敢这种品质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标签:植物观察

科学植物观察日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