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的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

执手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生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的作文 篇1

70后,80后,岁月像天际的流星无声无息地划过。转眼,90后的我们也已是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妈妈说我是:90后的小尾巴,还是小屁孩一个。可我,脖子一扬,鼻子一哼:妈妈,您就等着瞧吧!

90后,享受着父母的呵护;90后,聆听着老师的教诲;90后,肩负着学习的重任;90后,扛起祖国的希冀!

当今世界,最举足轻重的话题之一就是环保:沙尘暴像飓风一样袭来,决心吞噬地球;酸雨从天而降,蚕食着地球每一寸土地;温室气体像瘟疫一样扩散,臭氧层悄悄“分解”、消失……无数的人呼唤着同一个口号:环保!环保!低碳!低碳!

掐指算来,90后遍布了大、中、小学校园。不管是在高高的象牙塔内的90后,还是在菁菁的小学堂里的90后,都有责任继承上一代的丰功伟绩,延续环保的主题,绿化地球。

寒假里,我积极投入到低碳环保的活动中去。你瞧:社区的活动长廊上,留下了我的身影。那是我们环保宣传队的同学举着自制的宣传牌,在向大家宣传——低碳是一种习惯。喧闹的马路边,留下了我的.身影。那是我们环保宣传队的同学戴着小红帽,在向路人宣传——垃圾请分类投放。安静的楼道内,留下我的身影。那是我们环保宣传队的同学拿着再利用的自制品,在向邻居宣传——废物可再利用。环保,也有90后的奉献。

不仅如此,我更是无时无刻都在倡导着低碳生活。看看自己每天的指数有多高: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加5分。向邻居宣传低碳生活,加10分。使用一次性筷子,减5分。加5、加10、减5……虽然,这样做,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仔细思考自己的这些举动,能减少多少碳排放?1克,还是1毫克?估计1毫克也没有。可谁又能否认:聚沙成塔,全球60多亿人一起节约能源,那这个数据将乘以60多亿,将有600多吨的碳排放被减少,这个数字就不再微不足道了!低碳,少不了90后的付出。

所以,我们每一位90后,虽说是一粒沙,可能说不需要他吗?我们每一位90后,虽说是一粒珠,可能说不耀眼吗?请别小看了90后,我们团结,我们迎难而上,我们年龄虽小,但我们一样能!

今年的植树节,我就跟着也是90后的姐姐一起参加了社区的植树活动。姐姐挑了一个有松软泥土的地方,拿起铁锹挖坑。在姐姐埋头苦干的时候,我跑到一边搬树苗。“嘿呦嘿呦!”我扛着一棵树苗,一颠一颠地跑回去,引得旁边的叔叔大叫:“来来来,小鬼,我来帮你!”姐姐还在挖坑,我就去拎水。回来时,姐姐已经挖好了一个坑。我把树苗往坑里一放,调整位置。姐姐往坑里倒水,顿时“水漫金山”。等水窜上了树根中部,我开始往坑里填土,一边填一边喊:“加水,加土!搅泥巴!”姐姐也丢下水桶,赶过来帮忙。等土乖乖地堆成小山丘,一颗小树就挺立在我们面前。我抹了把脸上的汗,心想:我跟小树一起成长。

90后,90后,改善环境,营造绿色地球不可少。我再次声明:

“我是90后!”“我是90后!”“妈妈,你等着瞧!”“妈妈,瞧我们的!”

小学生的作文 篇2

在《劳动中的公平》一文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均等分任务的劳动是不是公平的?按照一般逻辑,个体化分工,每人完成自己分内的劳动任务,这是公平的。教师所纠结的是学校组织的劳动,是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还是把这次劳动视为社会化劳动的一次预演,教育学生要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这个思考触及的是劳动的价值实现问题。通常意义上说,学校组织的劳动,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价值实现:其一,要引导每一个劳动者,重视个体劳动价值的实现。积极的劳动态度、基本任务的完成、在劳动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以上这些都是劳动所赋予个体劳动者的重要收获。其二,要在集体劳动中,进一步增进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构建合作意识,善于用积极态度帮助别人。中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合”的教育,也就是要把学生融于集体之中,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观念。其三,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实践之于自己的生命成长和适应未来生活需要所具有的长远意义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必要性。

案例中教师的思想纠结点,主要是要个体价值实现,还是要集体价值的实现。以教育的眼光看,案例中劳动教育的实践存在两个或许不妥当的地方,由此造成了劳动中“个体、集体、社会”三重价值实现上的冲突性。简要说明如下:

1.班级劳动任务个体均等分,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组织方式是否合适?

教师在活动中,较为重视的是劳动任务的完成本身,而忽视的则是这是一个教育实践活动。这或许是潜意识行为。

这次劳动分工还有第二种组织方案:把学生根据自愿和能力均衡原则分为若干劳动小组,三五人为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切分劳动任务。

小组劳动分工的方式,主要的意义在于让个体劳动价值与集体劳动价值的`实现统合在一起了。之前教师存在纠结的问题迎刃而解。

2.怎么看待学生在等分劳动任务之后的差异化表现?

案例中教师看到的个体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态度上的差异和能力上的差异。

教师最耿耿于怀的是,劳动态度比较消极的学生,他们的表现是“溜奸耍滑”。要看到,劳动教育的重点关注,也是这部分学生,以及他们好逸恶劳的思想改造。

思想的形成总是有特定的环境养成,学校教育应该营造普遍热爱劳动、热心助人的集体环境,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其积极的心理因素。主要实现途径,建议如下:

(1)在劳动之前,应该赋予本次劳动以充分的积极的意义诠释,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劳力付出对于全校师生享有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于是,在学生心理激发起劳动的热情,以及他们对于建设美好校园的责任感。这件事就是劳动教育,把这件事做好很考量教师本事。一定不要空洞地说教,需要以生活里有说服力的事实来阐释。

(2)劳动分工时教师刻意把劳动任务有轻重差异体现出来,以小组招标的方式,让学生以多为班级作出贡献为荣。这就是劳动竞赛的组织方式。应用好的话,可以激励学生争先劳动,不计较分工的不均等。在劳动过程中,也要做好鼓动和宣传工作,形成劳动竞赛的热潮。这有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劳动中。

(3)劳动教育是一个全过程,在劳动之后也一定要有针对本次劳动的个人和小组评价、总结,对于在劳动中表现良好、乐于助人的,要以班集体的名义给予表扬。如此,让一次劳动从前期动员到过后总结成为一个教育流程,发挥最佳的教育效益。

案例中,教师思想上还有一个焦灼的地方是,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观念,“溜奸耍滑”的现象不是个例。

这是现实社会环境与教育价值偏离共同造成的结果。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属于关门经营,与社会的联系很少,社会提供给教育的资源,包括生产劳动的机会不多。现实条件下劳动教育的开展自然带有局限性,学生很难走出校门,服务社区。

国外在解决相类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基本做法:

一是,教育与社区是文化共同体,学校有责任要服务社区。因此,社区会提供很多公益性劳动机会,或有生产实习的岗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或者在劳动实习中增加生活体验。这一类劳动价值的实现,是不讲回报的,强调奉献精神。

二是,学生利用假日,到适宜的岗位上打工。这是一种最为真实的参与社会化劳动的形式。学生需要考虑的是,用自己的劳动来赢得相应的回报。这个价值实现是看得见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以及在劳动中需要建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这种独立处境下的劳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必要的。

社会化劳动,凸显出劳动的服务社会的价值。本案例中,劳动为学校环境里的劳动,与社会化劳动不同。

教师在思想中,顾及到未来学生的劳动态度的形成,以及是否可以发展出社会需要的劳动能力等,其实还不是以学校集体劳动可以实现的。而且以一次或偶然的劳动组织难于实现带有稳定基础的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

这个案例引发的关于劳动教育的话题值得社会广泛关注。

小学生的作文 篇3

我的心总是被那独特的甘甜牵绊着,滋润红艳的,形态纷繁的糖人,是脆薄的一片,柔光穿过糖质,留下一层红亮,愈发的诱人。

上次吃糖人离现在也有七年余了。

卖糖之人五十有五,穿一身灰不灰白不白的旧衣,他的面前是一辆简易的小推车,车上有一个画了各种图案的转盘,用力一拨,转到什么图案,卖糖之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花样。

我的运气通常不怎么好,从来都只能转到体积姣小的鸟兔,只能看到别人拿走庞大的龙形糖人。拿起笔刷,卖糖之人便开始用红糖水在板上作画,他妙手丹青,娴熟的手法下,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来围观购买的人围了推车一圈,有的看的是新奇,也有的看的是回忆。

把糖含在嘴里,别是一番清爽甜润,禁不住会咬几口,甜蜜会更加浓郁,伴着兴奋和喜悦,浸透心底。

日子像糖一般渐渐淡去甜味渐渐消失,卖糖之人也不知带着他艺术品般的糖人去了哪儿。

现在偶尔还能遇到卖糖人的,不过就像甩开迅哥说的`那样豆没有那晚的好吃,要价也膨胀了不少。

这一切,也许是因为日益丰富的食品吧,口味和外观更加多样,人们更倾向于更加新奇的事物,冷落那古老的甜蜜,于是各种甜点、各种饮料把传统的技艺取代,新食品越来越多,坚守下来的技手越来越少,一口甜中竟能品出丝忧伤。

文化的断层的的确确是一种悲哀。

何时我才能遇见下一个卖糖之人?但愿以后还能重温这舌尖上的记忆。

小学生的作文 篇4

在我童年中生活的小小月亮船上,乘坐着无数颗小星星,但有一颗星星异常耀眼,它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吃药。

那几天,我总是肚子疼,妈妈带我去看病,谁知,那位医生好“狠心”,竟给我开了一大包中药,唉!我只能“望药兴叹”了!

一回到家,妈妈便按照医生的吩咐将药煎了,药凉之后,妈妈小心翼翼地将药端给了我,就去厨房做饭去了。我望着药水,做着吃药的心理准备。

那药水的颜色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液面上一堆堆的小泡正在上面悠悠的打转。我凑近一闻,胃里的.东西就向外腾,我赶紧将头缩回来,药一闻就想吐,这可怎么吃呀?我坐在椅子上,捂着鼻子看着药,越看越难受。

肚子又疼起来了,俗话说“良药口苦利于病”,就将就着吧!想到这里,我鼓足勇气,深吸一口气,把鼻子捏得紧紧的,闭上眼睛,“咕噜,咕噜”的喝了一大半。刚开始还好,可药一到舌根,那又酸又苦的味道立刻散开来,胃里的东西甚至五脏六腑一股脑涌了上来。我跑到卫生间,“哇”地吐了出来。望着剩下的药,可愁了我,余光扫到了便池,我立刻有了主意:把药倒进便池。说干就干,我把药倒进了便池里。妈妈看我把药喝得那么干净,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做了亏心事会心虚,自从吃药的那件事起,我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妈妈发现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把药偷偷倒掉是不对的,希望下次不要出类似的错了。”我重重地向妈妈点点头。

从那时起,我每当生病时,无论药有多苦,我都会把药喝了。因为,我是一个诚实并且守信的好孩子!

小学生的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