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成长的作文

成长的作文

杯与酒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成长的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长的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长的作文 篇1

大家一定都知道“哭竹生笋”这个典故。三国时期的孟宗,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那时正是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典故虽只是典故,但说的不正是孝敬父母这个道理吗?因为有这份孝心才能感动天,感动地。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是千年之后的现代人呢?

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生活态度。是一束阳光,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抱怨;是一座桥梁,可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而我,真正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

十四年前的某一天,在某个时辰,父母满怀着泪水迎接我的到来。从我来到世上那一刻起,父母多了一丝欢乐,就在这基础上,也多了一丝忧愁。因为他们又多了一份繁忙的工作——照顾我。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是我的父母却不辞艰辛的把我抚养长大。也许,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以为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抚养我们,为我们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现在我长大了,也明白了,父母这样做只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他们实际上是没有义务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所以,我应该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担当起孝敬父母的责任。

从我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到跌跌撞撞学习走路,到背着书包走向学校,到我考试拿回成绩,直至现在,父母陪伴了我多少个日日夜夜,陪我走过了多少坎坷,为我付出了许多的汗水。

作为小树,应该感谢土地,因为土地养育了他;因为作为鱼儿,应该感谢大海,因为大海是他的.家;作为小鸟,应该感谢蓝天,因为蓝天给了他自由;而作为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父母。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来作为对大自然的回报,而我,只能用我的双手去呵护父母,孝敬父母。

我永远爱着我的父母,也愿意用行动来回报他们,也请朋友们快些为自己的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虽然我不能永远陪伴父母,但我还是会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爸爸,妈妈,我爱你!

成长的作文 篇2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最喜欢古文学。

读陶潜的文章,向往他豁达的胸襟;读苏东坡的文章,激发热爱生活,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我愿在古文学世界里流浪自己的灵魂,培育自己豁达的胸襟。

在古文学的深山中,我用自己肤浅的古文化搭建了一个依山傍水的草房子,不过,不管身栖何处,我也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每天一声声渺远的鸡啼、一星星悄然邂逅的萤火虫、天上的云卷云舒、庭前的`花开花落都让我如痴如醉。我朝曦览阅古文字,当一点点豁然开朗时,我小小的心莫名地像一滴水滴落上去,顿时眼亮了,心也明了。

隐居之时,纳兰容若与我交情甚繁。他每一吟咏,我便可猜出他心思一二。可他近几天总是心神不灵、郁郁寡欢的,看了他的《金缕曲》后,我才得知他挚爱的原配竟撒手人寰。他词的字字句句似血、如泪。他像孩子一样,失魂落魄的对我说:“不及夜台尘土隔,剩月零风,人间无味。”我听了后,哈哈大笑起来:“世人缱绻,何人如我孑然一身”他愣了一会,呆呆地摇摇头:“此言差矣,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会廊。妻乃吾知音,知音不再如可孑然一身。”他吟唱着词,哈哈大笑一声,消失在雾中。我心头一震,正如容若的《弹琴峡壁题》一样:“谁是知音者?”我理解了容若,从他消失的雾中明白了什么。在古人鸿儒中,我的灵魂开始乐此不疲的广交好友当我与他“心有灵犀一点通”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欢欣。

就这样,我又认识了《三个火枪手》中的古代骑士达达尼昂。他在我的视线中总是那么奋不顾身,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低头,永远只有冲,冲,冲!我不理解他的做法,他板着惯有的过于自尊的态度,一本正经的对我说:“这是我们欧洲永不言败的骑士精神,眼要一直朝前,不停去拼才是一个骑士的本质!”我虽仍不理解他偏执的向前精神,但却浅尝到了“拼”中的无止的坚持,我看着门前的闲云野鹤,不禁有些怅然,但心里像气球一样,慢慢的膨胀了起来,想飞上蓝天。

一年一度的诗词盛会到了,我居然有幸与各路名家比赛切磋。大家一起对对子,只见豪爽的杜少卿大笔一挥:“湖光山色过九州。”东坡也不甘落后,沉思半响后吟道:“夜饮东坡过三更。”我埋头苦想,顿时灵光一闪,呼出:“豁达闲看度三秋。”

……

“好!”东坡闪着敬佩的目光,掌声如雷般响起。我掉过头,跺着一条乡间小路,像一切没发生过一样就走了,迎着远方的夕阳,凝视着远方,内心感受到了由衷的满足。我知道,古文学的诗词教会了我最重要精神:豁达。我不想因荣誉迷失了我真正喜欢的东西,淡看苍生,心里会有别样的平静。我的灵魂在古文化的祈祷升华中,体味到了文化带给人的真善美。

豁达灵魂,笑走浮生。

成长的作文 篇3

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的《论语》课程和家校共建。

缘起:先从我在乡下做教师的时候看见的一些现象和感受说起吧。

那个时候我刚刚毕业,在一个乡镇教学。当时年轻不懂事,只知道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好就行了。我很努力,几乎每次考试在全乡都是第一第二名,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认可。我也很自豪。

可是,当我的那些学生毕业了,长大了,结婚生子了,当他们看见我热烈地招呼我时,我几乎想掉泪。不是因为怀念,而是因为内疚,或者说羞惭。

因为我会看见一些孩子在大街上叼着烟卷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聚集在一起大声用脏话交谈,也听说一个女孩子怀着孕在烟雾缭绕的牌场上彻夜生下不健康的婴儿,还有一个女孩儿服毒自杀……

很多夜晚不眠的时候,我都在叩问自己:“一个教育者,你教给了孩子什么?”我们教给了孩子什么?期末卷子上的一个分数而已!仅此而已!我相信,这个分数是绝大多数老师,包括曾经的我在内的最高追求。为了这个分数能够离一百分近点再近点,为了我们能够在评比中排到前几名,我们不惜霸占了孩子们玩耍的时间,霸占了他们美术课上捏个橡皮泥娃娃的时间,霸占了告诉他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恶的时间。我们只是需要他们学习完了考个高分而已。

分数提高了,名次靠前了,领导高兴了,教师高兴了,家长高兴了。但是,几年后脱离了学校的孩子也高兴了。从此自由了,没有人管束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一颗颗年轻的不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心放纵了。于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了。问题产生了,任何人想去挽回,也都已经晚了。

在看了许多问题孩子后,在做了十几年教师反复的思考后,我终于知道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教给孩子们的是什么——一颗善良的、一生向着光明奋斗的心。

从20xx年暑假我知道自己将要接一个新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培养一个健康的班级,而不是畸形的高分班级。恰巧,在那一年,我们学校加入了新教育团队。在看了许多榜样的案例后,我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路走到了今天。这也就有了我们这个“太阳花班”班名。太阳花,多好啊!一生都朝向光明努力盛放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孩子们,难道不需要这样的生活状态吗?

1、班级文化。

2、仪式。

3、晨诵。

4、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小猪唏哩呼噜》《笨狼的故事》《一年级的小蜜瓜》《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安徒生童话》《中国神话》《希腊神话》《绿野仙踪》《夏洛的网》《一百条裙子》《爱的教育》《草房子》《森林报》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漫画系列》《昆虫记》系列……

我们共读过的和孩子们自由读过的童书,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了。而我,在校讯通班级博客里关于共读的.文字也写了几十篇。这些文字记录下了我们走过的稚嫩的足迹,不成熟,但有着犟龟的执着。

5、论语课程。

一年级我们晨诵童诗、童谣,二年级我们晨诵金子美玲的近一百首诗歌,到了孩子们三年级,我看到了叶嘉莹先生的讲座。她说的原话我不大记得了,大意就是“当我的孩子在唱着童谣的时候,我就已经背论语了。”我忽然心底一震,孩子们需要童诗,也需要中国的古典文化的浸润啊!这些历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学瑰宝,为什么不能趁着孩子们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熟读成诵呢?于是,我一边带着孩子们继续诵读童诗,一边开始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和古诗词的诵读。

说实话,带领孩子们做这些晨诵对于我来说是很痛苦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作为一个中师生,我的古典文学功底很差。小时候我们早上四点多钟到教室,背的是语文、思想品德或自然,家长也没有什么教育意识。我唯一积累的古文学功底就是课堂上学过的那些。可是为了孩子们,我不能不做啊!为了做好每一节晨诵课,我提前晚上备课,在网络上、书上查资料,下载音频文件,先自己听,自己先读,做课件,第二天早上我再跟着孩子们一起读。

就这样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读完了《三字经》和《弟子规》。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读背,记住了留待以后用得着,当时根本没有所谓的课程意识。后来蓝玫老师和张硕果老师到种子教室考察,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课程,不仅是指向未来的,也不是把这些美好的事物一股脑带给孩子们就行了,课程还要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编织才有存在的意义。是的,要想用美好的事物吻醒孩子们的心灵,必须要和孩子们当下的生活相互编织。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言:“只有共鸣发生之际,才是课程卓越之时。”

这才有了《论语》课程的雏形。

论语课程是分三个主题进行的——“人格修养、学习、交友”。在诵读的时候,我尽量将这些难懂的字句用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语言表述出来。比如读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句子的时候,恰好一个孩子的妈妈进教室给孩子送语文书,原来是书本又忘到家里了。我就顺手捻起这个小事例:“看,晚上没有收拾书包,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去学校要带什么用具,导致今天上课没有书用。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孩子们都看着这个丢三落四的孩子笑了,他自己也挠着脑袋笑了。

讲到“不患人之不己知”这句话,我给孩子们举例子:“你看,我们班的骞骞、佳琪等几个孩子,不管哪个科目的老师上课,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请他们帮忙。这是因为他们各个方面都做得那么出色!他们就不用担心被冷落。所以我们不要埋怨别人不理解我们,要想一想,自己怎么样做才能让别人去欣赏我们。是珍珠,就不会被砂砾埋没的。”

孩子们理解了字句表面的意思当然是不够的。诵读完之后,我用其中一些句子做“每月一语”,根据班级状况继续进行课程,让《论语》的魅力真正使孩子们的心闪亮起来。以四年级下期的课程为例:

第一个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开学之初,在校养成的一些好习惯被假期里的溺爱给毁了。不少孩子每天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带水杯就是忘记带作业,使自己的学习不能顺利进行。所以,我们第一个月就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主题,培养孩子们每天放学或上学检查需要带用品的习惯。

第二个月: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有一段时间,班里有些孩子写完作业后自己不检查,互相对答案或赶时间干脆照着抄一抄就完事。一个孩子担忧地说:“老师,他们这样多不好呀!表面上看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害了那个抄作业的人呀!”于是,我们第二个月的主题就是“成人之美”。班会课让,孩子们对此事进行讨论:生活中什么行为是“美”,什么行为是“恶”;作业到底应该怎么做;同学之间怎样相处才算是帮助别人。会后,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为主题,写反思。除了反思自己,还要帮助家长找一找,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如果家长也有,请孩子帮助家长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当然,老师也不是完美的人,如果老师有了错误,也要孩子们监督并提醒。

再也没有孩子照抄作业了。

第三个月:人而不仁如礼何。

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况:老师在教室的时候,孩子们安安静静,老师一走教室里就乱哄哄。曾经我们班也有过这样的情况,但是现在很少见了。我告诉孩子们“仁”是我们内心的渴望,“礼”是外在的约束。成长源自内心,而不是外在规则的约束。如果内心不渴望成长,等着别人监督才能认真学习,规则再多,纪律再严格,也是没用的。

孩子们开始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现在,即使我上课去开会,回来之后也会看见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写作业或阅读。

第四个月:敏则有功。

复习考试就要到了,各科老师都加大了力度,家庭作业也多了些。一些孩子开始倦怠,要么作业胡乱写,要么写不完就干脆不写。有老师每天和某几个孩子为此生气,不是叫家长就是叫到办公室盯着写完。我作为班主任,怎么帮助他们呢?“敏则有功”这句话就成了我们复习考试期间的语言密码。我们经常在上课前一起来告诉自己:“敏则有功!”放学站路队的时候告诉自己:“敏则有功!”想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敏则有功!”

6、诗词课程。

7、家校共建。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在工商局工作的家长,请他来给孩子们讲食品安全:怎样鉴别三无食品,喝饮料有什么不好,过期的食品为什么不能吃。在医院工作的家长,请来给孩子们讲救护小常识:割伤或扭伤怎么急救,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爷爷奶奶犯了心脏病怎么做心脏复苏等。在交警队工作的家长,请来给孩子们讲交通安全,通过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孩子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广电局工作的家长,请来给孩子们讲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小记者。在看守所工作的家长,请来给孩子们讲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告诉孩子们如何交友,怎么克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侵犯。

这个课程不仅给孩子们增加了生活常识,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也正如我们的班级愿景中所期待的,我们的心灵和身体都要向着阳光快乐健康地成长。

这些有效的沟通不仅带来了孩子的成长,不仅使我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同时让家长得到了成长。一个孩子的妈妈说:“每天陪伴着孩子阅读,我感觉自己的文学修养水平提高了不少。”还有一个孩子的妈妈说:“萤火虫群的交流让我对孩子开始变得心平气和,对分数有了不同的认识。”

成长的作文 篇4

眼泪,有时是悲伤的,有时是喜悦的,有时是失望的,回首我的成长,有很多次的眼泪使我记忆犹新……

6岁。

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爸爸教我爬山。一开始,我爬得很顺利,可是,在一块陡峭的大石头前,我停住了。爸爸催促我赶快往上爬,可是我还是不敢动,怯生生地说,我不敢。爸爸有点生气,说我不该表现得像个娇滴滴的小公主。我一边哭,一边硬着头皮往上爬,眼泪中带着害怕与伤心。后来,我终于成功地爬到了山顶。

这次,我学到了要勇敢。

8岁。

在一次英语兴趣班课堂上,老师让所有同学回答一遍老师的问题,我没有回答。老师最后问,还有谁没有回答过,我摇了摇头。老师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问我:“Melany,你回答过了吗?”我的心狂敲着小鼓,我不想回答问题,便撒了个谎:“Yes,我答过了。”回到家,我一夜未眠,最后在床上哭了。哭声吵醒了妈妈,她问明情况后说:“你明天和老师道歉去。”我再次哭了,眼泪中带着后悔与自责。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向老师道歉,老师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表扬了我。

这次,我学到了要诚实。

成长的.路上,每一次眼泪的教会了我很多道理,给我启示,指引我的方向,谁说,眼泪都是苦涩的呢?

成长的作文 篇5

12月13日,很荣幸聆听到了上海市浦南幼儿园林剑萍园长《以有效的园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精彩讲座。说实话,在听讲座前,对林园长这个人是很陌生的,只知道她在早期阅读上很有研究,听了她的讲座以后才知道原来林园长是那么一个智慧、知性的园长。

林园长的讲座一开始就解释了什么是“园本教研”,她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园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一“在本园的”——园本教研必须强调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围绕幼儿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服务。二“是本园的”——园本教研必须立足本园,确立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在智慧碰撞和互动对话中,最终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建构属于教师的实践思想。三“是为了本园的”——园本教研必须以幼儿发展为本,研究本园幼儿,尤其要解决本园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林园长的这些信息中,我强烈地感悟到了我们的园本教研要追求“适合”这两个字。

一.园本教研要适合自己的园所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园所有深层次的了解,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盲目随从。虽然我们非常明白园本教研要“立足本园”,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一不小心就会偏离跑道。特别多的时候是,看到别的幼儿园有什么新的做法,就会觉得人家有创新了,我们就要向她们学习,对本园的适合性考虑甚少。另外,我们常常为办不出自己幼儿园的特色而苦恼,听了林园长的讲座以后,突然明白,只要结合自己幼儿园的实际,客观地寻找自己园所的真正问题,结合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才能走出属于自己园所的特色之路。

二.园本教研要适合本园的教师

首先,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水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知道,给予孩子的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水平,那么教师也一样,我们的园本教研也只能定位在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位子,不能超越她们的能力水平太多,否则,只能让教师们丧失信心。第二,要考虑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教师对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是最有话说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我们选择的教研内容要与教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第三,要考虑教师的层次性。教师之间有能力的差异、有年龄的差异、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差异,所以在园本教研的形式上我们可以更多样化点,可以让有特长的老师来主持她擅长方面的问题研讨;第四,要考虑教师的主体积极性。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研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园本教研要适合本园的孩子

园本教研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因此在开展园本教研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考虑,我们的研讨是否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发展而服务的,我们所作的研究是否是孩子发展所需要的。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吧,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我们的孩子有一半是外来民工的子女,受各地习俗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天差地别,所以,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了我园最突出的问题。于是,我园的园本教研就定位在孩子的集会、用餐、卫生、礼貌问好等这些行为习惯问题的研讨上。

引用一句经典老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听了林园长的讲座以后,我深刻的感悟到,我们的园本教研也应该做到“适合”,适合自己的园所、适合本园的教师、适合我们的孩子,这样的园本教研才是最好的。

成长的作文 篇6

我的成长记忆如同沙滩上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贝壳,输液数不清,捡也捡不完。其中,有兴奋的,有害怕的,有惊险的,还有惊喜的……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害怕的那件事情吧!

那天晚上,我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夜空静悄悄的,月亮在给那眼睛一眨一眨的星孩子们讲着动人的小故事,哄着她的星孩子入睡。“吱、吱、吱……”是什么声音呀!把我吓死了,我想这大概是窗户被风吹开了吧!我再心里不停地安慰自己。没过多久,又一阵“吱、吱、吱……”的声音,天哪,是老鼠在磨牙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不由得又想:怎么办呀!怎么办呀!家里出老鼠了,要是这个老鼠摇个不停的,我怎么睡觉呀!要是这个老鼠突然跑出来,可不把我吓个半死呀!哎呀,到底怎么办呀!

在热烈的.思想斗争下,我终于决定下床去看,于是我开启了一盏电灯,向前方走去,突然,我看见一只小小的身影在墙边。哇!是老鼠呀。啃着什么东西似得,我去轻手轻脚拿了个铁笼子,在那只小老鼠没有注意的情况下,用铁笼子在这只小老鼠上方往下盖住了。我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到了房间,又静静的躺上了小床上。

我躺在床上,望着漫天星光的夜空,迷迷糊糊的睡觉了。

标签:作文成长

成长的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