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

冷兮め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于丹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篇2】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世界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观看了于丹的学生人格教育视频后,本人感触很深,现将我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从兴趣出发,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社会上有各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都要参加很多辅导课、兴趣班,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看谁报得班多,孩子大部分的双休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去学,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父母应该从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他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

二、.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面对挫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要经常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再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当孩子说出自已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自信,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由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条件具有相对优越性。作为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做各种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下一代的科学教育共同努力吧。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篇3】

今天,我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于丹老师用了生动的事例来教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懂得感恩,字字珠玑,话语中有着发人深省的道理。其中于丹老师在讲座中说道:“我们中国的教育缺失了小学的工艺教育、中学的挫折教育、大学的职业教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挫折教育,这教会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如果父母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教给他如何面对挫折,那么他(她)遇到什么困难都选择放弃,最后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因为自己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太低。有很多孩子(包括我)会觉得父母给他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满足他就是亏欠,所以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的父母不应该什么都满足我们,要像外国的小孩一样:如果想要钱就得自己赚。只要我们中国的小孩懂得这这次的讲座很有教学意义,不仅教给我们人格教育,还有如何做人。我很喜欢这个讲座。个道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篇4】

《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于丹老师讲解的也很透彻,不仅教育了孩子,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许多启示。

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现在每个家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他累着了,饿着了,冻着了。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所有得事情父母都一手包办,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又哭又闹,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更别说弄懂“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小典故了。我觉得做为父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一些道德教育外,更应该言传身教。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里对家长有一句话: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你什么都不用说,就是做出样子来。当别人帮助你时,你微笑地说声“谢谢”;当别人困难时,你主动伸出你的双手;要让孩子知道孝顺,光说没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孟子说地“老吾老知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就是这个道理。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孩子们得到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在精神上却缺失了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国学诵读”,这是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篇5】

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我知道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我也想要。”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买你想要的东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大树问:“你怎么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大树说:“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孩子后来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天美丽的日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回报。

而且,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妈妈生病的情况下,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其实,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就表现出来。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会非同寻常。

于丹老师讲座点燃了我心灵的空间。让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顺。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不能低头,要舒展个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谢于丹老师的精彩演讲。

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