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浅谈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浅谈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情念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浅谈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浅谈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叶世明(重庆市武隆县白马中学)寄宿制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养成了不讲卫生、不爱学习、不懂规矩等诸多不良行为习惯。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这些学生深感头痛,但这些学生绝不是生性愚顽,无可救药,只是教师和家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教育、感化他们。一、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农村学校地理环境差、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学生家庭条件有限,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无力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于是选择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就读。而在寄宿制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二、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短时间形成的,而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长期不良影响。当前,绝大多数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由奶奶、爷爷照顾,他们受自身观念及素质的影响,教育方法欠妥,多数都是溺爱孩子,与孩子缺少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许多孩子在这种隔代教育中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依然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做法,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发展,忽视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三、矫正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1.利用好学校朝会及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充分利用每周的朝会和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学校通过树楷模、立榜样的方式,邀请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在学生的心中树立榜样,进一步强化训练,反复强调,逐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平常的行为进行认真的总结,教育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新型人才。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通过每期的文艺活动、科技活动周、阳光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群体性活动中培养其与他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锻炼其强健的体魄,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减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机会。3.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厉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自觉性不强,说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需要必要的纪律约束予以"惩戒",大力提倡积极的行为,抑制不良的行为。学校要根据具体实际制订德育工作纲要、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标准等规章制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强硬执行,强化监督检查,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严格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杜绝坏行为习惯的滋生和蔓延。总之,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一定要统一思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带动学生,帮助他们逐步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参考文献:张兵。寄宿制中小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思考[J].教育革新,2011(10)。

浅谈寄宿制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