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曼雁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

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

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

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从开始,到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