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教育孩子餐桌礼仪的书

教育孩子餐桌礼仪的书

野仄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教育孩子餐桌礼仪的书

导语:教育孩子餐桌礼仪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重大场合的时候,一个孩子的礼仪就代表了他的素养,我们有什么书可以借鉴呢?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 教育孩子餐桌礼仪的书》

萧芳芳《洋相》香港大学出版社 1998《餐桌礼仪全攻略》 《中式、西式、日式餐桌礼仪实用知识》《爱吃有礼》以轻松叙述的方式结合作者自身的美食背景及国际礼仪知识,解答许多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误解与疑问。

个个真实精彩的小故事,不但摆脱传统礼仪书籍枯燥的刻板形象,更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因此,这是一本少见的拥有作者独特风格的礼仪学习书。

《餐桌礼仪ABC》【作者】:村上一雄【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育孩子餐桌礼仪的书》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

带着孩子聚餐,最怕的就是孩子不听话。

不懂餐桌礼仪的孩子,只会让人觉得没礼貌,而不是你口中的“孩子还小”。

餐桌上,看得到的是教养

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反映了每个人的教养。

“吃相”不是个人私事,在社交场合,与朋友一起吃饭,“吃相”便成了社交礼仪。

文明的“吃相”不是即兴“表演”,而是家庭长期熏陶的结果。

今天的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让孩子吃得好一点,吃得多一点,却很少考虑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

有的孩子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无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有的孩子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不顾他人,独霸、独吞、独占、独享,家长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其实,每个孩子从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后家庭的文化,教养和每个人的修养品位,当然这不是即兴“表演”,而是家庭长期熏陶的结果。

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食堂,经常会看到学生将整碗白米饭洒在一地,弃之泔脚,却毫无珍惜之心。

作为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餐桌是最好的课堂。

重视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放弃餐桌上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珍惜每一粒饭,每一叶菜;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知足常乐,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怀感恩之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

餐桌上,培养孩子文明“吃相”

在家中,与父母共同进餐;在社会,与朋友同学一起聚餐;如果能养成一个文明,儒雅的用餐习惯,这是保证孩子将来社会规范上的适应,人际互动上的和谐,以及各种条件下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从小能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的,无限的。

超越万贯家财,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2.学习正确端碗、吃饭:幼儿大拇指在碗边缘、其余四个指头放在碗底(龙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势;凤点头,右手拿勺筷吃饭的姿势),并养成习惯;

3.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4.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5.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6.用餐过程中要安静(食不言);

7.单手不可同时拿两种餐具;

8.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9.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

10.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说:“请慢用,我先走了”。

外出就餐,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中,以下13条是小孩子需要做到的基本餐桌礼仪:

1、饭前要洗手,预防细菌、病毒。

2、安静地坐在同一个位置上吃饭,不乱动,才会消化好。

3、吃饭时不可以有太多动作,很容易碰到身边人,或者打翻东西。

4、腿上可以放张餐巾,防止溅落食物,吃完东西,还可用来擦嘴。

5、面包、馒头可以用手拿着吃,但是其它食物要用餐具。

6、不要伸长手、或爬到餐桌上夹菜,可以有礼貌地请旁边的人帮忙。

7、满嘴食物的时候,不要说话,既吐字不清,也很容易呛到。

8、食物要小口吃,免得噎住。

9、餐桌上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要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10、吃东西、喝饮料时不要发出声音。

11、不要在吃饭时剔牙,或者把食物从嘴里吐出来。

12、即使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尝一尝,不能当场抱怨难吃。

13、餐桌上记得使用礼貌用语:离开餐桌时要和其他人打声招呼;打翻东西、水杯时,要说“对不起”;对别人的帮忙,要说“谢谢

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反映了每个人的教养。

每个人的“吃相”,不是个人私事,在社交场合,与朋友一起吃饭,“吃相”便成了社交礼仪。

文明的“吃相”应从小培养,父母自己首先应为孩子做出榜样。

教育孩子餐桌礼仪的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