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念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文《草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二部分的自读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重点)

2、感悟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难点)

3、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重温“风光美”

1、播放《天堂》,师生对话: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歌名?

2、复习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课学习目标:老舍先生的这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

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自学心得、质疑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③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题目字拟。

④写前辅导:我们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景色、话别、引用诗句)

⑤练笔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练笔。

三、总结课文,整体把握。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中含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羊群……大白花。

⑷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3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读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并能用课文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2、品读词句,体会比喻句的妙用。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有关草原的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草原吗?或是见过草原吗?它是什么样的?和我们书中写的一样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老师。(生谈自己的见闻)

2、师简介草原及其民俗民情。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进入学习

1、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掌握情况:检查读音、字形、组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激趣:如果让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行吗?

三、再读课文,准备介绍材料。

1、把自己想向别人的景物作上标记,要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在小组里介绍,然后选代表上台介绍(可让学生利用挂图)

景物分为:自然风光

民族风情

要求:先说你想介绍什么?再作具体介绍,还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介绍的情况,相机作板书:(板书附后)

3、教师过渡总结:

听了他的介绍,你认为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吗?(很美)美在哪呢?我们来仔细体味一下老舍爷爷是怎么样描写的。(读第一自然段)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作旁注,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着重体会作者的心情)

(2)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草原美景)

(3)四面都是小丘……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理解比喻句的妙处)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理解、品味句子意思)

(5)在这种境界里……无限的乐趣。(联系生活谈感受)

在理解上面句子时,在让学生懂得句子的意思,懂得这样表达的好处,可以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仔细品味,进一步领略草原的美景。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并试着背诵这一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刚才我们听了小导游的介绍,知道了草原的自然风光,现在我们再美美的读读一读,享受一下这美丽的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我们知道了那里不但自然风光很美,而且民族风情也很有趣。谁来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读2至5自然段,讨论交流后,请一个学生介绍民族风情,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板书。(板书附后)

1、听了他的介绍,你觉得这里的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热情好客)从哪里体会到的?读一读有关句子,仔细体味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1)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2)在汽车左右和前面引路。

(3)许多人从几十里外来看望客人。

(4)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手抓羊肉。

(5)姑娘、小伙子为客人们表演。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2、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三、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比喻句的用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让学生谈谈它的好处。

(2)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气特点。(要求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四、拓展训练

1、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里的语言,介绍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4

【教学目的】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草原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6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设计特色]

景、情、理一体解读,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后讨论: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阅读和影视中得到的知识漫谈。

2.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3.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

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

(教师的导读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第一段,作者意在写景抒情,教师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情感体会;第二段作者是写事抒情,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情节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蒙族人民热情豪爽和特殊风俗的语句——来体会“蒙汉情深”的中心。)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瓣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

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读说——概括。

3.依次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习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同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

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作者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读、思考、表达的方法,教师在这里运用了一种“读说式”,让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引经据典”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表达训练。学生要把“引证地读”“引证地说”结合得很好,确实需要在组织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锤炼。根据教材不同,写法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应该遵循的规律,也是本课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在本教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勾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完整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不论对全篇课文的认识还是对每一个大段、段中的每层,都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学习,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这在各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评点]

语文课文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意义”世界寻求“意义”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这就点明了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意义”,领悟人生,其功莫大焉。本案所展示的解读引导艺术,据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知理而养性,既反映了解读的基本规律,又展现了教师的艺术造诣。戴震云:“凡学生始于离词,中乎辨,终乎闻道”,在本设计中既可见承传,亦可见出新。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

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8

一、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

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么用?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1、过渡,略读《香港之夜》

自学提示三:

自由朗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

(1)生自学后反馈

(2)试着说感悟

六、作业:

必做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选做阅读《气球》,与同伴交流读书收获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八、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及表现百灵鸟的外部形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现物象的造型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表现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通过色彩艳丽的百灵鸟的形象,让学生体验色彩搭配的美感。

3、情感、态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概括、夸张百灵鸟的外形特征。了解运用不同媒材表现百灵鸟的方法。认识色彩对表现画面的.作用。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百灵鸟。

三、课时安排、教具准备

本课为1课时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范画、教材、课件、鸟类图片、学生课下搜集鸟类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图片,看,他是谁?(刘千)师:他是做什么的?(变魔术)老师跟他学了变魔术,你们信吗?现在开始变,变出一只鸟。

(2)、听听优美动听的声音猜是什么鸟?(百灵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百灵灵鸟。

2、了解分析的百灵鸟特点及认识更多百灵鸟

(1)、师:你们见过百灵鸟吗?那老师考考你,那只是百灵鸟?(课件)

(2)、现在让我们认识更多的百灵鸟(课件)

A、沙百灵:是国内观赏笼鸟之一,草原名贵鸟,生活在河北省北部,青海东。

B、云雀:全世界大约75种,羽毛颜色像泥土。

C、角百灵:颊部白色并有黑色宽阔胸带,尾暗褐色,后爪长而弯曲。

D、斑百灵:一般腿粗壮而尾短,嘴厚。

E、歌百灵:体步的红褐色百灵,顶冠棕色而多具黑色斑纹。

F、蒙古百灵:头顶周围粟色成环,有长而显著白色眉纹。

3、分析百灵鸟的形态

(1)我们对百灵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猜猜百灵鸟会在做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玩一个“对号入座”游戏(从形态上分析这分别是那只百灵鸟的影子)

4、分析百灵鸟的花纹图案线条师:百灵鸟不仅有特点的外形和优美的歌声,再看看百灵鸟身上有哪些图案、花纹、线条?

5、师:根据百灵鸟的特点,老师现在也想用多种图案和线条画一只漂亮的百灵鸟,你们想看吗?(师范画)

6、今天的森林舞会要开始了,现在小朋友们送来一些参加舞会的百灵鸟,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学生作品)

7、学生作业你们能运用多种线条、图案、色彩为今天的森林舞会送上漂亮的百灵鸟吗?(出示作业要求)

8、展评:请评出今天你认为最漂亮的百灵鸟去参加今天的森林舞会。

9、拓展:老师刚收到森林舞会为今天的小朋友送来的一封信,你们想看吗?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11

活动名称:

欢乐草原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和姿态,并有节奏地舞蹈。

2、感受蒙古舞的特点,愉快地表现民族舞蹈。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

已初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

ppt课件、蒙古帽

活动过程:

一、走进蒙古——感受蒙古的美

1、(播放课件)我们来到了哪里?大草原给你什么感觉?

2、幼儿倾听优美的琴声:是什么琴拉出来的?

小结:这就是马头琴,琴的顶部是一个马头的形状,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蒙古族也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二、欢乐挤奶——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和姿态

(一)欣赏蒙古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1、看看草原上的人,除了骑马还在干吗?

2、那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招待客人的吗?

(二)大胆想象各种能让奶牛多产奶的好方法并用动作表现

1、想挤奶吗?你们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奶牛产更多的奶,让它和你成为好朋友?

2、幼儿听音乐做善待奶牛的动作。

3、奶牛很舒服,准备产奶了,要怎么挤呢?

4、幼儿听音乐自由做挤奶时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并表演。

5、教师将孩子创编的`动作串联、组合起来,引导孩子一起舞蹈。提示:提、压手腕的提示、动作做大、夸张一点、听着音乐表演。教师做挤奶舞动作的示范。

6、幼儿听着音乐初步尝试挤奶。

7、在比较观察中学习正确的挤奶的动作,注意手腕的提和压。(提示“轻轻提,往下挤”。)

8、丰富各种挤奶的姿势。“挤奶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姿势是怎样的?你觉得什么姿势挤奶你可以挤得稳,挤得多?”(各个方向挤,立跪等姿势)

9、听着音乐,完整的挤奶舞表演。

10、小结:终于挤满了一桶牛奶了,拿着慢慢的牛奶坐下来慢慢享受吧。

三、感受舞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蒙古舞的热爱

1、教师表演蒙古舞,幼儿欣赏。

2、小结:你们喜欢这段蒙古舞吗?我们可以在小舞台一起来跳一跳这段蒙古舞。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文,学课文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六、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1、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学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1)、你认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吗?你是丛哪里看出来的?

(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3、学生自学批注,汇报。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七、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八、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九、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