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灭队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还有两个多月幼儿就要毕业了,马上进入小学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今后入小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幼儿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因此从幼儿园起,教师就要开始引导幼儿学习活动地时候注意力集中,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在学写拼音的同时,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日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幼儿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批评和指正。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形成了。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幼儿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幼儿来说,应主要放在学习活动中进行。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不认真听讲或者作业不认真完成的现象,及时提醒,并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一起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幼儿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幼儿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幼儿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教师除了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励有进步的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有信心,这样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形成了。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幼儿园,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培养幼儿学习习惯方法

1、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连任的教师,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2、从严要求

坏的习惯,非严格要求不能矫正;好的行为,非严格要求难以形成、巩固。有的家长兴之所至,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坚持督促孩子去做,日后,当孩子不肯做时又轻率迁就,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3、坚持鼓励为主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4、应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它表现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要根据以上特点,从孩子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5、让孩子负一点责任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成人应故意把一些事情郑重地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他,比如,家里喂养了小动物,要求孩子给它们喂食、让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责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方法

1、从“强制”入手,严格要求、耐心讲解、仔细观察、随时纠正。

2、要具体指导。一点一滴地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发挥模仿优势。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到底要不要陪?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要陪。但不是你看着他做作业,而是你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观察、督促、纠正。

3、要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

4、不断提出新要求。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也有一位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在墙上挂了块木板,看到孩子有不好学习习惯的现象就在木板上按一个图画钉,一开始图画钉上升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少起来了,到后来基本上就不再按了,这位妈妈就采用每天如不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拔掉一个图画钉的奖励措施,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木板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让孩子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5、要创造学习条件。要让孩子在书桌上学习,要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引导孩子外,还要发挥榜样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勤奋学习,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工作,是启发与激励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重点培养孩子六大学习习惯

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所谓预习,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未教学新知识前提前自学。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效率。由于预习要在家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二、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完全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放整齐,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业或忘带课本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方面老师或家长都要给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老师或家长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勤奋刻苦学习的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自己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听课上,努力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上,老师或家长都要鼓励孩子敢于向困难挑战,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要多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勤于思考去完成,如果孩子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战胜难题的,那么,孩子就会体验到自己战胜困难后的快乐,那种快乐是任何高兴的事情都无可代替的。

五、注重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对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老师或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老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先将当天的知识进行梳理、消化、巩固,看看哪些地方是弄懂了的,哪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白,然后想办法把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弄懂。

六、注重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后自查的习惯

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做完作业之后都不愿意自己检查,嫌麻烦,做完作业之后,负责一点的家长就让家长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性,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