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技巧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技巧

罪念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技巧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技巧文/陈正伟摘 要:精彩的导课像钥匙,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像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在一节课的开头就巧妙地导入,定好基调,能拨动学生的“情”弦,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课技巧“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良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先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一节课的开头就巧妙地导入,定好基调,能拨动学生的“情”弦,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践,说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技巧。一、温故导入教师在导入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铺垫,以适当缩短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差距,使新旧知识之间出现合适的梯度。(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这种导入方式,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例如,在上《Flash基本动画》第二课“补间动画”时,教师通过上节课的逐帧动画,使学生明白了逐帧动画的原理是“连续的关键帧”中分解动画动作,也就是在时间轴的每帧上逐帧绘制不同的内容,使其连续播放而成动画。在这节课开始时,教师只给出了起始关键帧的图片和结束关键帧的图片,让学生实现两幅图片间的动画效果,学生会觉得有困难,无从下手操作。教师借此引出了今天的课题——补间动画。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知识,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二、悬念导入导课时,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式。例如,上《算法与程序设计》“枚举算法”一课时,教师给出了一段材料:彩票中奖猜猜猜,有一位彩迷朋友发现一个彩票号:25□□6很有机会中奖,另有彩迷朋友又透露了另外一个规律:这个5位数彩票号可以被37或者67整除。通过上面给出的信息,请学生帮忙算算,应该买哪几张号码的彩票,就有可能中大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而又充满着悬念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了。三、游戏导入游戏是每个人都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心情轻松愉快,将注意力很快地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学生也乐于接受。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个变量中的数据互换”时,就采用了如何把玻璃瓶A、玻璃瓶B中有色溶液进行交换的一个游戏。教师在做游戏时,找来一个干净的玻璃瓶C,把玻璃瓶A中的溶液倒入玻璃瓶C中,将玻璃瓶B中的溶液倒入玻璃瓶A中,最后将玻璃瓶C中的溶液倒入玻璃瓶B中。就这样,在借助玻璃瓶C的情况下,实现了玻璃瓶A中的溶液与玻璃瓶B中的溶液互换。这时,学生也就马上想到要想两个变量中的数据互换,需要第三个变量,即,C=A,A=B,B=C。四、对比导入教师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对立的一面用对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深入思索。这种导入突出了矛盾性,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学《Word中图文混排》一课时,教师展示了一篇文档。在这篇文档中,同一张图片运用不同的版式与文字混排,让学生观察对比说出这五种不同版式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概括:如果在文档中根据图文需要对图文进行混排时,使用不同的图片版式可以增加文档的美感。那么如何设置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片的版式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图文混排”这一课。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图片的不同版式。五、故事导入由于故事情节生动、活泼,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教学导入方式。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新课,无疑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信息的传递与获取》这节课时,可以用投影显示“马拉松起源”的故事:马拉松比赛的起源(由学生讲述)。马拉松比赛起源于一个希腊历史故事。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希腊与波斯两国在马拉松村附近进行了一次会战。希腊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胜利。当时的传令兵为将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他不顾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闭上了双眼。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中的这名爱国战士,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增设一项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赛。这是一则古代信息传递的故事,同学们,现在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手段传递这一消息呢?这样的故事导入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状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演示导入、情境导入、直接导入等。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导入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并与其他导入方法有机整合、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陶增乐。信息技术与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2]陶增乐。算法与程序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3]陶增乐。多媒体技术应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4]刘玉梅。课堂导课艺术浅析。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5]鲍美景。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6]罗杨。浅谈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导入。素质教育,2012.(作者单位 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中学)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课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