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桑稚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从3个同类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学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2、愿意用简单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操作。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p10)

2、3只熊的卡片、布口袋、磁性板。

3、在环境中布置有大和小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出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着两个好玩的东西,请你来摸一摸里面装着什么?”

幼儿摸着大熊和小熊。

2、区分大小,并学说“这是大熊,这是小熊。”

(1)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大熊和小熊。

(2)在教室里找大小,如:“围到大椅子旁边、拍拍小娃娃

(3)依次请3位幼儿上来从布口袋中摸出3只大小不同的小熊卡片。提问:“他们从口袋里摸出什么?”教师把3只熊在磁性板上一字排开。

3.幼儿翻开《幼儿画册》,做相关练习。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花园王国

——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能说出总数。

2、引导幼儿根据花篮上的数字,在花篮内装上相应数量的小花,尝试5以内的按数取物。

3、通过装花的游戏,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图一张,1只小鸟,2只小鸡,3只蝴蝶,4条小鱼,5朵小花,1—5的点卡;

2、三只礼品盒(内有一个娃娃,二部小车,四本书);

3、幼儿人手一份1-5的点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我们宝宝都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在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看一看。

师:春天到了,花园王国里的小动物都醒了,我们来看一看有谁?(出示背景图)天上有1只小鸟,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只),1只小鸟可以用点卡1表示。

2、小白兔也到草地上来做游戏了,数数有几只小白兔(2只),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2只),2只小白兔可以用点卡2表示。

3、小蝴蝶也飞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几只?(3只)。小蝴蝶的好朋友是谁呢?出示点卡2。

4、小鱼们游来了,我们来数数有几条?(4条)。(出示点卡4)

5、花儿也开了,(师出示花)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朵),它们的'点卡好朋友呢?(出示点卡5)

三、摸一摸。

出示三只礼品袋:“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我们来数数一共是多少份?会是什么好东西呢?她说要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袋子里是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触摸感知,其余幼儿一起验证。

四、动一动。

春姑娘还准备了小花篮,请你们装花送到花园王国去,你们想吗?但是春姑娘有要求的:

1、引出操作要求:(1)看看篮子上的数字是多少?

(2)在花篮里放上一样多的小花。

2、

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3、检验操作情况。

(1)你的篮子要装几朵花?

(2)和全体听课老师、幼儿一起帮忙检验。

(3)小结:一边贴一边数,数到和数字一样你就装好花了。

五、活动延伸:我们的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和点卡宝宝做朋友?请

你找一找,找到后把你手中的点卡宝宝和它们碰一碰做好朋友,并且告诉它们,你们是点卡宝宝几的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体验认读数字的乐趣,初步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能够认读数字6—10。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认读数字1—5。

环境准备:随机打印纸面教具《数字绵羊6—10》,每位幼儿一张,提前放置于幼儿座位下。

课件准备:“羊毛工厂”图片及音频;“数字绵羊1—10”图片及音频;“找绵羊”音频及图片;“生活中的数字”图片;“6—10还像什么”图片。

纸面教具:《数字绵羊6—10》。

活动过程

播放音频及图片“羊毛工厂”,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奇妙小镇的羊毛工厂,实在太忙啦,于是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去帮忙剪羊毛。

出示图片“数字绵羊1—5”,引导幼儿巩固认读数字1—5。

——绵羊身上的'数字你们都认识吗?请你们念一念。

播放音频及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10。

1、出示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字6—10。

——还有一些绵羊身上的数字你们认识吗?

2、播放音频及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10。

——这些绵羊身上的数字是几呢?

——请它们来介绍一下吧。

3、出示图片“6—10还像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读数字。

1)出示图片“6—10还像什么”,鼓励说出更多数字6—10像什么。

——数字6/7/8/9/10,除了像哨子/拐杖/、、、还像什么呢?

小结:6除了像哨子还像豆芽,7除了像拐杖还像锄头,8除了像雪人还像葫芦,9除了像气球还像勺子,10除了像豆浆和油条还像铅笔和乒乓球。

2)再次出示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认读数字。

——数字们真有趣,你们都记住了吗?

——一起来念一念吧。(6、7、8、9、10)

播放音频及图片“找绵羊”,组织幼儿寻找数字6—10,巩固认读数字6—10。

1、播放音频及图片“找绵羊—绵羊跑丢了”,创设游戏情境。

——羊毛工厂发生了一些状况,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原来,调皮的小绵羊都跑到小朋友的座位下面了,快看看你的座位下是数字几吧!

2、教师随机念数字,拿到对应数字绵羊的幼儿立刻起立高举数字卡,请其他幼儿来判断正误,并说出数字。

——小朋友们,如果你拿到的卡是奇奇需要找的小绵羊,请立刻起立,举起你手中的卡片。

——其他小朋友也帮忙看看他们都对了吗?

——如果拿对了卡片,大声说出,“我是绵羊X。”

3、播放音频及图片“找绵羊—谢谢你”,完整游戏情境。

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数字”,鼓励幼儿说一说数字6—10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朋友们都认识了绵羊身上的数字,帮助奇奇和妙妙把绵羊找回来了。

——绵羊身上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什么呢?

——你找到了哪些数字?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字,如汽车站牌、车牌、计算器、时钟等,数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6—10,组织趣味游戏,鼓励幼儿继续认读数字6—10。如:数字涂色(在空白的数字卡片上涂上颜色)、数字拼图(将数字卡片剪成若干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特征将数字拼接完整)。

日常活动

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发现有数字6—10的地方。如:位置座号、椅子的号码等。

家园共育

家长可与幼儿一起在家中寻找数字,进一步巩固认读数字的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或减去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多与少的关系。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图片:大象、木头、香蕉、万通板。

2、学具:插孔串珠、对比卡、泡沫板插花、大象运木头的图片、塑料筐8个(内装塑料穿线动物)、花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题激趣。

1、大象运木头(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

我是大象运输队的队长,我们队里的大象力气大,可能干呢!今天接到通知,要我们去运木头。

(1)出示木头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3堆木头)(2)我们队里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大象,幼儿边看边点数,并说出总数。(4头大象)(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木头少,大象多,少几堆?

(4)有一头大象没有木头运,怎样才能使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添加的方法使得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5)师小结。

2、大象运香蕉(感知4和5的数量关系)。

大象运输队又接到通知,要到香蕉园里运香蕉。

(1)出示5筐香蕉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这次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4头大象,幼儿边看边数,并说出总数。

(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香蕉多,大象少,少几头?

(4)还剩一筐香蕉没能运走,怎样才能使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5)小结。

二、以"赠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并会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

(1)大象爱劳动,又很能干,小朋友制作了许多礼品要送给大象,大象不会数数,它想知道两组小朋友制作的礼物哪一组多哪一组少,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数数吗?

(2)教师提供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操作时应将材料摆放两组进行比较,哪一组多哪一组少。幼儿分组操作练习(第一组:对比卡;第二组:图片;第三组:串珠;第四组:插花;第五组:穿线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操作结果。请幼儿交流两组礼品进行比较的结果,哪一组多哪一组少。

(4)小结。

2、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大象想让两组礼品变得一样多,你们有办法吗?

(2)幼儿操作,想办法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3)分享操作结果。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使两组物品变得一样多。

(4)小结。

活动延伸:

玩"比一比抓多少"游戏。

师提供花片,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先抓一把,摆一摆,数一数;另一个再抓一把,对应摆一摆,数一数;谁多,谁少?想办法使得两组的花片数量一样多。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按颜色排序游戏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参与操作活动。

2、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将操作情况进行表述。

3、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彩色小蛇五条、空白小蛇每人一条、每人两种颜色的油画棒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难点:能自由设计并说出排序规律。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们一一看!

2、教师操作:彩色的小蛇,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1)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师将小蛇卷好藏在左手手心里,右手从小蛇头开始,一格一格地将小蛇慢慢拉出,边拉边与幼儿共同描述小蛇的'颜色:蓝色、黄色、蓝色、黄色……

全部拉出后,将小蛇展示在黑板上,并与幼儿共同:这条彩色小蛇身体的颜色是按蓝色、黄色的规律排列的。

(2)按照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再次取出一条小蛇,步骤同上,拉出两组(黄、绿)身体后,请幼儿猜一猜接下来的颜色。

幼儿回答后,教师拉出小蛇的相应颜色的身体,进行验证。

(3)自由选择不同的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出示一条空白的小蛇,提出问题:这条小蛇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

出示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帮助老师一起选择其中的两种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3、幼儿操作:我帮小蛇穿花衣。

给每名幼儿一条空白小蛇及两支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按规律装饰小蛇。

说明:此环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两种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一种是完全空白的(能力强的),另一种是已经涂了两组颜色,由幼儿接着往下涂。(能力较弱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堂实录:

一、小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师:(出示彩色纸)这是一张黄色(幼儿说)的纸。

我要把它变成四根一样的纸条。(取两根)

师:看好了,我要变了……

师:现在它们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幼:这个小了。(手指着短的一根)

幼:变短了。

师:真棒!是啊,有一根变短了。这一根呢?

幼:没有变。

幼:变长了。

师:其实啊,这一根没有变,跟它比起来长一些。我们就叫它长纸条,短的这个呢,就叫短纸条。跟老师一起说——

师幼:长纸条、短纸条,长纸条、短纸条。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怎么变的吗?

幼:想。

师:看仔细了!这个手指悄悄地把上面的纸往下一压,再赶紧捏住就行了。你们也来变变吧!

师:轻轻地从篮子里拿出两根纸条。带着一起变,再指导个别孩子。

师:你们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喽!把纸条举起来说说哪根长哪根短。

小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