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冷瞳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王爱华文化自信,即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的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历史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一、挖掘教材的文化资源学习民族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心酸的苦难史,更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学生得以从中体会华夏子孙愈挫愈勇的民族精神。每当遭到外敌入侵时,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便显现出巨大的能量,唤起民众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它已然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对于民族抗争史的了解,能够让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而震撼。学习杰出人物史。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再到近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一幅幅壮丽诗篇。他们光辉的业绩和崇高的道德风范,能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学习乡土文化史。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就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而言,岳麓书院、贾谊故居、天心阁、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等历史文化遗迹名扬四海,湘绣、花鼓戏、湘菜美食等民俗文化同样大放异彩。它们是触手可及的“历史教材”,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旗帜鲜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可塑性强,他们对于纷繁复杂的事物往往缺少正确的认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意识,不能仅停留于浅显的传授与空洞的说教,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自然引申、启发渗透,让学生情不自禁地震撼于历史中所蕴蓄的文化精髓。生动述说。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往往胜于抽象思维,他们更容易理解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图片、道具等实物进行讲解,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分析材料,让阅历尚浅的中学生心服口服。例如,讲授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人后己的奉献品格、精忠报国的大义精神等,教师可从历史长河中寻找典型人物,或是从遗址、器具、习俗等具体事物中找到佐证。以情感人。青少年处于情感逐渐丰富、成熟的时期,文化自信的培养要注重渗透人的情感。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多使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例如,讲授黄花岗起义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林觉民深夜挥泪给爱妻写诀别书的情境,将“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者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通过场景模拟,加深对文化自信的情感体验。三、把脉社会的发展潮流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文化日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此背景之下,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已成为历史教育的紧迫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评价史实与人物,让学生在真正了解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本身发展规律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更加自觉地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

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