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对味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2012年18日—19日期间,借着此次专业考察的机会,我们参观了衡阳市石鼓书院以及衡阳市烈士陵园这两个著名的红色景点,并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衡阳市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衡阳。石鼓书院的文脉绵延千年,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志士来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独具特色的楼、阁、亭、祠也使得石鼓书院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但不幸的是,石鼓书院在1944年7月的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2017年衡阳市政府才得以仿照清代石鼓书院的格局重建石鼓书院。

18日上午,我们来到石鼓书院,穿过大门,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便是禹碑亭。禹碑亭的柱子上题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禹碑亭的中央放置着一块禹碑,为蝌蚪文所做,据说,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时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穿过禹碑亭,便来到石鼓书院的二门前,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武侯祠”,位居其左的则是为纪念李忠杰的高风亮节而建的“李忠杰公祠”。穿过祠堂,大观楼跃入眼帘。参观完大观楼,便是合江亭,也称之为绿净阁。站在合江亭内,眺望书院,便可将美景尽收眼底。最后便是朱陵洞,朱陵洞在石鼓山东侧的悬崖下,据史书记载,南岳朱陵洞为道家第三洞天福地,相传为朱陵大帝所居。朱陵洞不过几平方米宽,两米多高,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地下通道,人们赞美朱陵洞,不因其虚无缥缈的仙迹,而只因其蔚然大观的诗词。“朱陵洞内诗千首”,朱陵洞是以诗词而闻名的,唐宋以来,便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在此乘兴作赋吟诗,抒发情怀。众所周知的是,现在的石鼓书院是由禹碑亭、武侯祠、李忠杰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组成的,此行至此,参观完朱陵洞,我的石鼓书院之行也便结束了。那么,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此次石鼓书院之行的些许感想吧!

走进石鼓书院,一方面,我觉得里面的景色很好,是很典型的山水组合景观,就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那是因为山与水能让我们更加的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现时代,我们放眼望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全是一排排的大同小异的高楼大厦,并不能像怡人的自然风光那样带给人们视觉上

与精神上的享受。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整天为生计而奔波、而劳累,也许,有时候停下前行的匆忙脚步,去亲近自然,去尽情的感受大自然所带给我们的别样的生机与活力,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岸,会让我们的内心得以洗礼,让我们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继续前行。另一方面,看到那些与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截然不同的独具特色的仿古建筑,仿佛来到了另一番天地,格外的宁静。在石鼓书院,我们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由古代文人志士所留下来的诗、词、歌、赋以及对联等宝贵的文化遗产,那一幅幅对联,一篇篇诗词,无不让人驻足,去细细品味一番。身临其中,透过刻在石碑上的古老的文字,仿佛刹那间便拉近了自己与大师们的距离,站在那里,感觉自己的文学素养也瞬间得到了提升。当我伫立在凉亭中,望着前面的那一汪平静无波的湖水,感受着石鼓书院的浓厚的书香之气,感觉此刻自己那颗略显浮躁的心也得到了洗涤,最终归为平静。

总的来说,我觉得此次的石鼓书院之行很有意义,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优秀文化的熏陶。石鼓书院里面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优秀的有价值的东西,其学风之盛、管理之严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石鼓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曾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石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说,一方面,我们应重视对宝贵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石鼓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并接受这一优秀的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二、衡阳市烈士陵园

衡阳市烈士陵园坐落在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1954年由原中央领导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携专家勘考定址并命名为“衡阳烈士陵园”。现如今,园内共有68位烈士长眠于此。

19日上午,我们来到衡阳烈士陵园,从入口沿着甬道,首先看到的便是路两旁的青松翠柏,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青松翠柏为庄严的陵园更添了一份肃穆。继续前行,便看到了革命红军干部墓、英烈苑,然而,让我感触最为深刻的是“11^·3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的东南面,是该广场的标志性

《红色文化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建筑,碑座下面缺口处刻有烈士事迹简介,纪念碑的两组群雕有中间向两边倾斜,艺术地再现了消防官兵扑灭“11·3”大火的壮烈场景,以此来纪念那些在灭火抢险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消防官兵。在衡阳特大火灾事故中,湖南衡阳消防支队的官兵不畏艰险,奋力疏散群众,使数百名群众安全撤离,无一伤亡,但20名消防战士却被倒塌的楼房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衡阳“11·3”大火中,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战士们表现出了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雄浑悲壮的英雄赞歌。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令人震惊和悲伤的衡阳“11·3”火灾事件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相信,消防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会永远的留在人们心中,鞭策着我们。来到陵园的烈士褒扬区,这里有衡阳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墓、烈士纪念广场等建筑,看着那一排排纪念墓,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英雄人物:有大革命时期“马日事变”的巾帼英雄廖兆凤烈士,有勇于与歹徒搏斗牺牲的袁佳烈士,有被胡-锦-涛亲笔题名的“抗洪英雄、爱民模范”宋文博烈士等等,数不胜数。先烈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出生,牺牲在不同的岗位上,但他们都有着一颗甘于奉献的赤诚之心,他们同样的为世人所尊敬、所崇拜。

当我行走在那个庄严而又不失生机的烈士陵园,瞻仰着那一幅幅图片、一尊尊雕塑,我的思绪仿佛也跟着来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脑海中不断闪现着他们誓死抵抗的悲壮场面,仿佛听到了那些在抗战洪水中的伟岸身躯的竭力嘶吼,又仿佛看到了在那熊熊烈火中,消防战士们坚定无比的眼神与那视死如归的决心。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我顿时感觉到,这里,没有文本教材,却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这里,没有教师的滔滔不绝与强行灌输,却有逼真的史迹以及鲜明的烈士形象,供游客们瞻仰感受;这里,没有校纪校规的约束与成绩的压力,却有来自一块块烈士丰碑的革命情怀的熏陶与爱国主义的陶冶现如今,这里已是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为了能让我们经常翻阅那些艰难历史的一页页,国家为我们修建这个陵园,让我们能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共同缅怀那些英雄。

衡阳市烈士陵园是褒扬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传统,更是衡阳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场所。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有数不胜数的烈士,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坐在回校的车上,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烈

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时刻铭记过去那艰难困苦的历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成长的岁月中,鞭策自我,不断进步。作为大学生,当我们坐在设施齐全的教室里接受高等教育时,应不忘革命精神,并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化为现实中不懈奋斗的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尽自己所能的奉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意义

此次的红色之旅,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也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大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英雄们的英勇无畏。石鼓书院幽静的景致以及那悠久的文化沉淀令我们流连忘返;烈士陵园庄严的气势令我们折服,烈士们的精神令我们心生敬畏。我想,这次的参观,不仅具有极大地教育意义,更是对我们精神和心灵上的洗礼。

红色之旅考察报告2017-03-29 16:03 | #2楼

电业局这次组织我们党员代表赴西北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红色之旅考察活动。这次红色之旅的主要目的是重温红色历史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我们在自己的岗位更加努力勤劳的为党,为人民奉献。

红色旅游是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我们随团参加了这次考察,主要是参观了西北地区红军革命时期战员生活和指挥战斗的遗迹,如历史博物馆、红军墙壁标语、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指挥作战的遗迹,这些都是中国革命的一面丰碑。另外还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领略了我国先进科技的风采。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幅员辽阔。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红色文化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们首先考察了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气势磅礴,馆藏史料图片丰富,通过聆听讲解,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幅共-产-党与广大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寻找革命真理、参加革命斗争的可歌可泣场景,讴歌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讴歌了数以万计人民为此付出生命的感天动地的悲壮历史;讴歌了新中国时期人民翻身解放、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新进程。这给我们这些新时期的党员上了重要的一课。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我们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西依山,东临河,是当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建于1958年10月20日的酒泉东风航天城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火箭和卫星发射中心。听导游讲解得知,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

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这些成果令我们这些参观者大为惊叹与自豪。

来到卫星基地 ,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聂荣臻烈士陵园。它坐落于发射场的东北方向,是航天城的人们和每一位访客必来拜谒的圣地。聂荣臻元帅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中央军委参谋长、红一军团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曾任国务院副。而这里,就是这位共和国国防科技事业奠基人聂荣臻元帅的憩园,也是几十年来为祖国航天事业而牺牲的人们英魂的归宿。六百多座墓碑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又像是卫星发射基地忠实的守护者。我缓步走过这一排排墓碑,默念着英烈们的名字,心情凝重而庄严。他们,正是这大漠腹地“生了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的身躯,构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支架,他们的心血,浇灌了干涸的土地上倔强生长的胡杨和红柳。我们在园地,向他们表示我们最真挚的敬意。

我们此行还参观看闻名国内的镇北堡古城,它坐落于银川市城区南北郊区空旷的荒野上。该城堡是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西部影视城所在地。被誉为“中国一绝,西北大观”。它是融合了历史遗迹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享誉海内外的以中国西部题材和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拍摄基地,镇北堡西部影城“借影视艺术之体,还民俗文化之魂”,再现了祖先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游乐方式,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以“继承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主线,逐步实现了从“出卖荒凉”

向“出卖文化及历史”的跨越。我们在此观看了有关地震的灾难电影。对于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党员有很深的教育作用。我们的敌人不是抗战时期的人祸,还有这些天灾。面对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广大人民一起,救灾区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敦煌莫高窟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它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 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外国的旅游者的评价对莫高窟的评价是: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莫高窟之旅增强了我们热爱

祖国,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我们还参观了西夏王陵。它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我们还去拜谒了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剑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景色壮丽非凡,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这次红色之旅考察活动是一次朴实而有感染力的党性教育,使我们有很大收获。

我们首先体会到的是红军精神的伟大与现实意义。镇北堡西部影城让我们进入了红军年代,通过对抗战电影的观看与解说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血与火、生与死的革命实践,这种实践孕育了红军精神。有人把红军精神概括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红军精神是共-产-党人不可多得的丰富珍贵的革命财富。红军精神昭示我们:在当前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今天,发扬红军精神同样重要。因为发扬红军精神,就要有崇尚事业、坚定信念、追求卓越的信心;发扬红军精神,就要有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工作勇气;发扬红军精神,就要有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工作意志;发扬红军精神,同样要有务实创新、尊重群众创造力的扎实工作作风。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应当倍珍时代的机遇,既要看到当前发展和工作中的有利因素,也要客观看待面临的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在增强科学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在攻坚克难上下力气,在改革创新上重力度,在富民惠民上见真情,在抓好落实上见成效,在各自岗位上为本单位、本地区的发展尽职尽力。

我们还认识到了科学发展的群众实践意义。这次考察,我们感受到科学发展观在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广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普遍实践昭示我们:理论的指导作用与时代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尊重群众的创造力,扩大群众的认知力是理论成为推动实践的巨大生命力所在;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的实践更加增强我们不辱使命,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参观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的人文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党员应该在自己的职位上恪守本分,同时也英勇于创新 ,大胆尝试,在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为人民服务。

人应该有信仰、有追求,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精神不跨。这次红色之行,当我亲身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超凡脱俗的气魄、坦荡无私的情怀、乐观向上的态度、艰苦朴素的作风和无私无畏的精神的时候,我终于更深刻飞理解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结束了这次红色之旅,我的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感谢单位及党组织给了我这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单位做贡献,为人民服务。

财务工作部 宋喜婷

标签:考察红色

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