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迟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1

我局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服务农业能力,坚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积极应对肉、蛋、奶、菜价格频繁波动的不利影响,实现了上半年农业稳步发展。

一、主要任务顺利完成

小春粮食产量达15.24万吨,同比增加0.16万吨,增1.1%;油菜产量达4.31万吨,同比增加0.3万吨,增7.5%。出栏生猪121.5万头,占目标任务的49.2%,非猪牧业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出栏肉牛2.73万头、羊71.1万只、禽兔4749万只,分别占目标任务的62.8%、59.7%、55.2%。水产品产量达3.12万吨,占目标任务的48.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50%。各项主要指标完成进展有序。

二、工作举措扎实有力

(一)狠抓产业发展,生产形势稳定。

1.稳定发展粮油生产。认真贯彻执行“农业三项补贴”调整后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实施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示范推广水稻、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绿色环保及全程机械化技术,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78.0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大春播栽进展顺利,已播栽231.72万亩,占计划的95.4%。建设四大优势特色粮油产业基地134万亩,新增规模化经营面积2.5万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长势较好,预期增产形势良好。

2.优化发展畜牧业。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大力推进华西希望特驱集团100万头生猪产业化生态循环经济暨食品加工综合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荣县100万头生猪联合养殖行动,推行“公司+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寄(代)养”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发展100万头生猪产业基地,推进生猪全产业链经营,稳定和提升了产业效益。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秸秆(草)换肉(奶)工程等项目,大力发展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禽等节粮型畜牧业,新建20xx头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个,建设年出栏1万只的标准化示范羊场和年屠宰50万只的肉羊屠宰加工厂。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富顺县永年、大安区庙坝、贡井区龙潭等种养循环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场或小区20个,提升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率达70%,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3.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12个,柑桔生产形势良好,预计增产20%以上;蔬菜产量达74.49万吨,同比增长5.4%;春茶产量达2560吨,产值2.15亿元。适度发展现代蚕桑产业,组织发放蚕种2.5万张,蚕桑综合收益达3700万元。推进7个畜牧业重大项目投资达1.92亿元,占目标任务的.51.7%,推动了畜牧业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争取水产保增项目资金200万元,加快建成健康水产养殖基地9.2万亩,占目标任务的92%,投放鱼种1.51万吨,增殖放流鱼苗210万尾,促进了水产业持续发展。深入拓展产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二)着力产业支撑,提质增效明显。

4.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各区县实行季评环比,每两月在各区县轮流召开一次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现场会,以会推动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建设,出台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和考核办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功创建荣县稻菜轮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实施现代农业重点县、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等项目,带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千斤粮万元钱”和“吨粮田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3.76万亩,占目标任务的80.9%,促进了“园区”产业基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5.强化物质装备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6.15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0%。更新修复改造提灌机械3359台次,提水保灌面积60.3万亩,兑现农机购置补贴结算进度达100%,形成农机总动力达114.58万千瓦,建设水稻、油菜、马铃薯“机艺”融合示范区,试点推广全程服务、跨区域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206.86万亩,占目标任务进度的63.5%。

6.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优选出10个农民合作社参评省级示范社,争取省级农民合作社项目4个,家庭农场1个,获得资金210万元。拟定了《关于落实农民返乡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补助政策的通知》,有效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新增种养大户612户、达到2.79万户,新增家庭农场161家、达到274家,新增农民合作社83个、达到1221个。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之势。

7.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稳步推行“政府投入折股+保息分红”等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病虫统防、农机作业等生产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积极实施产地初加工等项目,推进塔罗科血橙、再生稻、肉兔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增值,全面推行农超对接、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等“产加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保护和提升各经营主体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续发展。加强科技支撑产业化经营,培训基层农技人员800人、新型职业农民1600人,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户,建设15个科技示范基地,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持续发展,保障举措到位。

8.强化生产生态安全。认真开展农机道路交通和渔业船舶运行安全综合整治、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活动,严查农机超载运输和非法运营,农机、渔业船舶方面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严格执行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危险性植物病虫害检疫率达100%,畜禽产地检疫展开面和屠宰检疫率达100%,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达100%,有效防止了有害生物危害,排除了生产安全隐患。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继续推行玻璃钢沼气工程建设,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25万亩,控制面源污染,提高生态安全水平。

9.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布设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国控点位286个,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监测预警,防止和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实施违禁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等7大专项整治行动,突击抽查4家农资生产企业、6家农资批发企业、7个农资市场及6个农业生产企业,立案调查违法案件4件。监测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9753份,严肃处理了例行监测中发现不合格鸡蛋、莴苣的相关种养责任人,部、省抽样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7%,完成了“合格率96%以上”的目标任务。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证和换证无公害产品共13个,促进标准化生产,扩大品牌效应引领农产品质量提升。

10.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进行稻水象甲等有害生物预警监测,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20万亩,控制粮食、蔬菜等大宗农作物病虫害产量损失在3%以内;扎实开展以春防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免疫畜禽1010.02万头(只、羽),消毒面积4652m2,重大动物免疫密度和消毒面均达到100%,疫病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稳妥处理“无赔优”政策调整,继续实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综合提升了自然、疫病、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11.深化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确权登记面积131.52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40.4%,确权登记管理信息平台的技术方案及公开招标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实施仲裁庭建设项目,改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调解条件,促进了土地有序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了《自贡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方案》,指导区县探索试点。

12.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完善农业综合执法,着重开展农资打假、动物卫生及屠宰监督执法,出动执法人员9248人次,监督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场所8490个次,查处违法案件20件,农资、动物卫生及兽药监督执法违法案件查处率达100%。积极承接生猪定点屠宰职能移交,摸清了全市114家屠宰场(厂)基本情况,为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农业发展。经济发展“三期叠加”后续效应造成以肉、蛋、奶、菜为主的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农资、饲料、农机等投入品价格持续上涨,人工工资又快速增长,使种养殖成本明显增加,农业面临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给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严峻挑战。

(二) 生猪定点屠宰清理难度较大。由于职能调整和历史因素影响,造成生猪定点屠宰现状与规范要求差距较大。

四、下步重点工作

1.抓好大春田间管理。根据农情和天气预报情况,及时指导农户对症抓好田间肥水管理,全面加强大春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防治水稻稻瘟病,奠定大春丰产基础。

2.抓好晚秋生产部署。提前谋划,安排以再生稻、再生高粱、秋马铃薯和秋菜为主的晚秋生产,搞好技术培训和物资落实,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示范基地创建,抓点带面,确保晚秋丰收。

3.抓好畜牧生产稳定。推进华西希望特驱集团100万头生猪产业化生态循环经济暨食品加工综合项目建设,促进生猪产业恢复性发展。

4.抓好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强化指导服务和督查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探索试点互联网+农业,加快农业电商综合平台建设,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2

20xx年,我局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牧业局的关怀支持下,紧紧围绕今年全市、全旗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本着“牧业稳旗”、“生态立旗”的发展战略,以牧业向产业发展、生态向可持续建设为目标,以肉业发展为基础,以乳业发展为主题,加大草原的保护与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农牧业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畜牧业生产进展情况

(一)抗灾得力,保畜有效

(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1、乳业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二是奶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嵯岗地区以“一区、一村、一带”为特点的奶业发展“三个一工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该地区乳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双娃乳业第一奶牛繁育场和育成牛小区新西兰高产奶牛总头数达到940多头,企业奶源基地建设显现成效,已基本形成高产奶牛聚集的小区。三是乳品加工企业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20xx年始,双娃乳业日处理150吨鲜奶生产线投入使用,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80吨,鲜奶需求量加大,鲜奶收购得到保证。明英乳业开始投入生产,日加工处理能力达120吨,通过改造,该企业加工品种比较齐全,增加了脱脂粉、全脂粉、奶油、甘露素等品种,能适应市场需求,初步形成企业与牧户之间“企业+基地”的循环拉动关系,既刺激牧户饲养奶牛的积极性,又为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拉动效果十分明显。

2、稳步发展肉源基地建设

冬羔和早春羔生产有所突破。随着我旗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冬羔和早春羔的效益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牧民所认可。新宝力格苏木在接冬羔、早春羔方面走在全旗前列,今春共接冬羔和早春羔4万多只,冬羔、早春羔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这是打破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并已逐渐从小规模的尝试向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重视和培育特色产业

一是特种动物养殖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引导下,特色养殖方面以吉苏木为主要生产区,现已逐渐推广到嵯岗镇和阿镇地区。目前仅吉苏木、嵯岗镇地区就有养殖户163户,养殖品种以狐狸、獭兔、貂、貉为主,存栏达到8430只,在以上地区养殖户的带动下,目前阿镇也正在积极运作,引导居牧民搞特种养殖,特种养殖业已逐步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二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蔬菜基地建设一直是我旗农牧业工作的一个薄弱点,去年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在阿木古郎镇西南原蔬菜种植区周边,建立一处占地500亩,集温室、塑料大棚、露天种植地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20座塑料大棚、20座温室和360亩大田。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资金筹措采取以国家项目为主,农民自筹为辅的方式解决。农牧部门动用大型机械,投资2万元,对其大田进行开垦处理,为菜农解决实际困难,所产蔬菜已开始供应旗内市场。至此,以无公害绿色蔬菜和反季节温室种植为特点的蔬菜种植业实现破题,并成为实现居牧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也是我旗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居牧民收入、改变牧区落后面貌的历史机遇,旗财政局将拿出100万元投入到新牧区建设中,极大地调动了我旗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今年在新牧区的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科学推进“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工程。以“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工程统揽农牧业经济发展,成为我旗新牧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将家庭生产经营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每个生态家庭牧场拥有一座砖瓦结构住房、一处20xx亩以上的围栏草场、因地制宜建一块饲料地、一座标准化暖棚、一眼机井、一台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机、一套牧业机具的标准,种植饲草,建设棚舍,向半舍饲和科学、建设养畜过度,在草畜达到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牧区生产,提高牧民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和牧业经济效益。以家庭为单位推进休牧、轮牧、禁牧制度,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沙化的草场,恢复草原植被。促进贫富结合,建立家庭合作组织,促进草牧场合理流转,并通过对草牧场、劳动力、牲畜、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一体化经营,实现“优势互补、利益联结、股份合作、能手经营”的合作机制,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各类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紧密与“七个一”工程捆绑,如在退牧还草等项目实施中想办法进行棚圈机电井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争使生态家庭牧场示范户达1/3,为即将召开的“七个一”研讨会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三)按照旗里的部署,对支农100万元资金做出了详细分配方案,涵盖了延省道的村容整洁、试点嘎查的生产发展、结构调整的引导示范作业,突出了农牧业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嘎查和专业苏木镇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力争将人均收入提高到15%的水平。

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