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小暑儿歌童谣顺口溜

小暑儿歌童谣顺口溜

白满川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暑到,天气炎热,送上祝福:祝你心情时常愉快,笑口常开,少烦恼忧愁;祝你好运常常伴随,左右逢源,做事顺风顺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暑儿歌童谣顺口溜,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儿歌童谣顺口溜

暑节气顺囗留关于小暑节气的童谣顺口溜。

一。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的电扇,忙得团团转。三伏天的冰块,见不得阳光。三伏天的冰棍,人人喜爱。

二。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三。露一露,下个够。亮一亮,下一丈。晃一晃,下三晌。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七月小暑养生保健需要注意什么

1、不坐湿板凳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里的木料,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2、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不可贪食、过量;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外出注意防暑

中暑是小暑的常见病。外出时要做好防暑工作,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4、少吃冷饮

天热了,吃冷饮,冰淇淋很受大家的青睐;有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但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埋下健康隐患。

5、多晒霉

"六月六,晒红绿”的民谚流传甚广。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描述小暑节气的唯美诗句简短

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小暑节气不能做的几件事情

1、小暑最忌吹南风

“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

在江南,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2、小暑忌讳坐木头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3、忌洗冷水澡

小暑时节,忌讳洗冷水澡。虽然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用冷水洗浴的方式清凉降暑,但是殊不知炎热的夏季让人体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如果此时用冷水洗澡的话,很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人体,阳气暗损,最终导致疾病缠身。

4、忌喝水少

小暑时节,最忌讳喝水少。小暑前后,气温攀升,人体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古人建议我们一定要多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要养成平时多喝水的好习惯。如果人体出现缺水,就会出现新陈代谢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如果突然感觉口干舌燥,那就是身体极度缺水的信号。

5、忌饮食不清淡

小暑时节是多雨、高温的季节,更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在小暑节气,非常忌讳在饮食上不清淡,不卫生。

自小暑这时节开始,在饮食方面,纵论古今,均倡导多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品为宜,且多建议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

 

  小暑节气的民间风俗是什么

食新: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吃暑羊:“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封斋: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吃伏面: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小暑舐牛: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儿歌童谣顺口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