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别认怂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奇妙的对联》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妙的对联》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妙的对联》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

在我们一中,原来都有春节期间在教室门上贴对联的习惯,有个班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投影)(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老师明确:)对联的张贴,以面对读者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对仗工整的对联要求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我们简称为“仄起平收”。

刚才出示的对联原来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需要调换一下,那就要靠我们运用平仄的知识来做出判断。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小练习巩固一下同学们对对联特点的掌握。

(出示投影:练习)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投影)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

对了,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xié)。

下面我再出示一些名联,请大家大声朗诵几遍,通过朗读再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

(投影)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过渡】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事要躬行。)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

(投影)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房门打开,苏小妹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整点难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投影)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 A.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下联:神州面貌新

2、 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下联: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投影)

审清“出句”结构

善于联想和想象。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再来训练一题:

四、【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奇妙的对联》教案2

【课题】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知识链接】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教法、学法】

提问启发讨论

【教具、实验活动】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

1、什么叫做对联?

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

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

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

三、走近对联

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

(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这就是门神。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四、欣赏对联

1、合字联: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3、隐字联: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4、镶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5、同偏旁部首联: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6、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7、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9、谐音双关联: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10、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五、做趣味对联练习:

1、猜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2、游名胜: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猜行业: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六、掌握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上对于对联的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内容相关、上下句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一句就不能写成“小狗尾巴弯”)

2、平仄协调

提问:

(1)、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现代汉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平阴平、阳平

仄(上、去、入)仄(上、去)

(2)、在对联中对平仄有什么要求?

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二)、对联口诀歌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七、小试牛刀,学写对联。

(一),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2、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5、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备选成语: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海阔天空

(二)、听故事对对联。

“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

“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

“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

“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野兽”

“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

“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

“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作为下联。

梨花院落溶溶月

A带水芙蓉点点雨B榆英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D丁香初绽悠悠云

(四)、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尝试对对子。

1、河北——海南(湖南)

2、地——天

厚地——高天

脚踏一方厚地——眼观千里高天(头顶千里高天)

3、考文科考理科文科理科科科有英秀——师孔子师孟子孔子孟子子子是宗师(做这行做那行这行那行行行出状元)

八、回忆古诗文中的对偶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处理课本上练习。

十、以“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作结。

《奇妙的对联》教案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两碟豆一瓯油两蝶斗一鸥游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后归纳)

(1)字数相等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

上下联的词语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

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

平仄要和谐、相对,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一、二声)。

3、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萍乡花炮名扬天下,婺源绿茶香飘四方。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联要求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内容相关)

4、撰写对联的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断句、词性、结构、平仄。

如:刘和珍勇毅赴国难,周树人悲愤撰祭文。

(2)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3)拆合法: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再分别作对,组合成句。如: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草——花绿草——红花雨润绿草——风拂红花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又如: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和风——细雨吹——润柳绿——花红

总结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和谐平仄合。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对联大比拼(以比赛的形式,每组派代表回答,但代表不能重复,每答对一题得5分,分必答篇、选答篇、抢答篇、提升篇,得分高的组赢。)

1、必答篇:你来猜一猜

①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②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荆轲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岳阳楼

④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泰山

⑤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141岁

2、选答篇:

①帮我改一改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下联: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②你来填一填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③填成语完成对联

a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奇妙的对联》教案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

杨升庵巧对县令

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没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副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县令话音刚落,杨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并请他到县衙做客。

从此,杨升庵便得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人们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你喜欢这副对联吗?为什么?

(二)用古诗文中的对联引导学生归纳对联形式上的特点

1、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检查课前预习

1.让学生集体讨论对联形式上的特点,然后检查学生课前对第七十七页对联常识的预习,让每组推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2.结合上面的例句,点评各组的展示情况,归纳对联的特点,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

(四)结合例句依照内容给对联分类,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明确:正对、反对、流水对。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五)补充对联的三禁忌:合掌、同字、对开,举例说明。

(六)辨对联随堂反馈

请用箭头依照由上联到下联的顺序连接下列对联。

春山一路鸟空啼冬雪欲白千里草

锦江春色来天地芳草春来依旧绿

春回大地千峰秀芳树无人花自落

老梅到时自然红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晖又红万朵花日暖神州万木荣

(七)让学生讨论后派出代表展示各组收集的佳联,并从形式和内容上鉴赏这些对联。教师先举例: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3.寄情巴山,常忆北岩晨钟、戛云夕晖、白塔倒影;

遗爱州河,难忘南坝诗韵、通川书声、凤麓豪情。

朗朗书声,龙飞凤舞新天地;

淙淙水韵,桃红李白旧学堂。

雨去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八)学生作随堂练习,讨论后展示。

1、门前碧水环绕

2、静聆雨润绿草

3、汉刘邦虚心纳佳计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九)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十)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

(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

(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十一)(课件放映)探究作业:

(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达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

七、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校景致和办学历程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

整个设计充分考虑:

(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

(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

(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

《奇妙的对联》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

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

一乡二里共三父子不识四书五经竟敢教唆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厘四两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风风雨雨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学对歌诀: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对联种类: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四)、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

1、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还有哪些?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如何撰写对联?

4、人们为什么要写对联?

5、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6、对某一类对联感兴趣

(五)合作与交流: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方向 确定探究专题; 阐明选题缘由; 介绍组内分工; 说明展示方式。 (六)、实战演练:

1、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

冬去山明水秀 爆竹一声除旧岁 春风轻拂千山绿 校园美丽春来早

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草 堂 留 后 世 诗圣 著 千 秋(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越王勾践)。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4、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

鸿门斗碎霸图空

志见出师表 平沙无处可招魂 好为梁父吟

鹿野舟沉王业兆

三分明月故臣心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冢有情犹识路

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 白)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 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日。

6、去年中考题

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如:绿色车厢,文明乘客。

7、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请根据《情系上林湖》,《为奴隶的母亲》,《舜水风范 长留东瀛》三篇文章所写的人、事拟写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上联:范尧卿力保天一阁

下联:_________ 上联:________

下联:童第周效实创奇迹 余秋雨情系上林湖 朱舜水东瀛留(存)风范 赵平复怒抨旧习俗 (七)作业:课外对联题

有些成语,在意思上迥然不同或相似,在结构上互为对偶,成为十分有趣的四字对,同学们不妨尝试练习。

精卫填海

狗仗人势

弃暗投明

指鹿为马

绰绰有余

目无全书

雪上加霜

雪中送炭

独占鳌头

趾高气扬

顺水推舟

偷梁换柱

削足适履

腹背受敌

(八)、信息反馈: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提高教学绩效。

《奇妙的对联》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平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

2、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

3、注意逻辑。

六、练一练

1、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枝头──(花丛)

2、上联:处处风光好。(下联: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下联: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附】

〖材料1:春晚灯谜〗

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

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横批二:世间同春

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

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横批三:联袂贺春

9、苗寨黔山黄果树酒香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0、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苏)

11、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12、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

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横批四:欢歌迎春

13、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14、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15、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

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西)

16、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17、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福建)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横批五:盛世大联欢

18、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材料2: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子〗

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 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两意 一等下流

(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

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这对压韵非常棒,智囊团将民间流传的长联改得恰到好处!)

3、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这个说不准,可能是由国语改过来的,适合用粤语来说,但平仄顾不上了,白璧微暇。)

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原联大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

《奇妙的对联》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