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资料大全 >综合资料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痴货i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集体的温暖;

(2)增强集体荣誉感;

(3)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能力目标

(1)学习过集体生活,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为集体得荣誉的能力;

(2)培育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集体的内涵;

(2)了解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内涵;

(3)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集体的温暖;

(2)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教学难点

集体的力量,不是简单个体力量的相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板书)

第 六 课 “我”和“我们”(板书)

第 一 框 集体生活邀请我(板书)

1.集体的温暖(板书)

(1)集体的含义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集体带给我们的温暖(板书)

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

作用: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来源: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2.集体的力量(板书)

(1)正确认识集体(板书)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2)集体力量的来源(板书)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3)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板书)或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的力量对个人的作用(板书)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我们对生活的集体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知,我们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我们,生活在集体中的成员,只有团结一心,才能人集体更加优秀、更加强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道理,让我们与一起成长。

四、巩固练习

1. 集体的含义?

2. 集体带给我们哪些温暖?

3. 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4. 集体力量的来源于哪儿?

5. 为什么说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6. 集体的力量对个人有何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责任意识,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

(2)树立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小团体主义;

(3)坚持“民主”“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力目标

(1)提高处理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能力;

(2)提高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

(3)提高对复杂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2)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

(3)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2)集体中的“小群体”

2.教学难点

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板书)

1.我在多个集体中(板书)

(1)不同的集体,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板书)

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板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人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3)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板书)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2.集体中的小群体(板书)

(1)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板书)

A:小群体的形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B:小群体的作用: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2)正确看待小群体的作用(板书)

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参与集体建设;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3)小团体主义的实质(板书)

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群体主义。

(4)如何面对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板书)

面对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 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生活在多个集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是不同的,但集体生活要求我们个人的节奏要与集体旋律和谐一致,集体才能奏出时代最强音,个人也才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魅力。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有矛盾冲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从而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四、课堂练习

1.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如何?

2.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3.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分别是什么?

4.如何正确看待小群体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能逐步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2.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失信故事和诚信的故事,从中受到启示,明白失信害人害己,而守信的人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佩。

3.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收集故事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在帮别人改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过程中自纠身上存在的失信问题并改正。

教学难点:

充分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失信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同学,大家都叫他“爱保证?

2.你们发现了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3.如果你是他的同学、老师、家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说话要算数

二、结合生活说说身边的“爱保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同伴或家人曾做过并没能做到的保证,谈谈但是自己的心情如何。

2.小组排代表交流

小结:当我们在做保证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做到,当我们答应了别人,就要尽力去做到。

三、探索传统文化中的守信与失信

1.交流收集到的失信故事

a.听“食言而肥”的故事

b.看视频《西游记》第八十一难“通天河遇竜湿经书;

2.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失信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3.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a.失信的害处有哪些?

b.失信于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

c.失信于人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

总结:从古至今,失信于人害人害己,我们可千万不能做害人害己的傻事。

四、面对说话算数的人,我们的态度

1.情景剧表演:张青和李媛是好朋友……虽然李媛没能和张青一起看话剧,但是张青觉得,李媛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a.你认为李媛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吗?为什么?

b.你的生活中有说话算数的人吗?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2.夸夸这些守信的人

a.出示守信的成语故事,请小朋友夸夸他们。

总结:上了这堂课,你觉得守信重要吗?说话不算数只会给我们带来害处,而守信却能带给我们尊重,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道尊重的意义及作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在生活中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必须具备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能力。

2.在情景模拟和合作学习中了解尊重自己的表现,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一一推己及人。

3.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品质。

2.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尊重别人的方法,将尊重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一、导入新课

1.想一想,说一说:图片中的这些礼仪都表达了什么?

2.回答: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

二、新授

1.小活动:说说我最尊重的人

2.提问: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那么,身边默默无闻的'人也值得我们尊重吗?

3.小小讨论会:

孩子不想上学大哭大闹时,有的父母常常生气地教育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配扫大街。”而如今,同济大学有一位博士生却主动利用假期帮助在杭州做环卫工的母亲认真地清扫。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4.看图回答:他们也值得尊重吗?

5.播放视频《每一种工作都值得尊重》

6.观后交流会:观看视频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分享一下视频中让你感触比较深刻的片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7.学生回答:每一种工作都值得尊重,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赞美!

8.教师提示总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9.小小故事会: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尊重的普通人,我们一起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10.展示古罗马斗兽场遗址照片,并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11.介绍:古罗马斗兽场的由来

12.小组讨论:

(1)请你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和独到的思考,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到这样一个“古罗马斗兽场”的,你是怎么看待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的?

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懂得奴隶的生命、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的事实。

(2)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吗?

通过对古代中国类似现象的反思总结,懂得在古代社会,许多人得不到尊重。

(3)对比古代社会,当今社会有了哪些发展和变化?

通过古今对比,明白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13.教师过渡语:虽然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是,不受尊重的情况仍然存在。

14.图片展示:不尊重他人的一些行为。

15.畅想畅言: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三、课堂小结

每个人生而平等,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人人得到尊重,这是一个社会具有更高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四、板书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2、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3、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教学难点: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观看表演《这不是我的纸屑》

2、交流:说说你对这个情节中两位同学的看法。

3、揭示课题:

二、寻找冲突原因

1、指名交流:说说你与同学的一次冲突事件。(随机板书)

2、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事件?

3、小组活动:针对以上冲突,结合同学发言,归纳冲突发生的原因。

三、化解冲突

1、学生交流:化解冲突活动的办法。

2、板书总结办法。

四、总结:

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遇到受欺负的事情能正确应对。

2、认识到生活中的受到欺负是难免的,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摆脱欺负,保护自己。

3、了解受欺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学重点:

1、认识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负的。

2、遇到欺负,要学会抵抗。

3、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摆脱烦恼。

教学难点::

1、认识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负的情况。

2、遇到欺负,要学会抵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有被别人取过外号,或者给别人取过外号吗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

2、揭示题题

二、遇到欺负怎么办

(一)片段一:

1、阅读角:

知心姐姐:

我姓毛,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有同学总是拿我的名字的笑我,叫我毛毛虫,毛病……有的叫法不堪入耳。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取笑我,他们却回答:“就愿意这样叫。”这下,反倒是我不知该怎么反驳他们了。我真是太苦恼了!

知心姐姐,请你帮帮我!

一个苦恼的女生毛静媛

20xx年5月4日

2、在心里想想:自己和班里有这类欺负行为吗?

3、小贴士:

(1)故意打、推、撞、踢同学

(2)辱骂、取笑、讽刺同学。

(3)给同学取侮辱性的外号。

(4)捉弄同学,故意损坏他人物品。

(5)挑拨是非,排挤同学。

(6)散播他人隐私。

(二)学会应对欺负

1、片段一:课间,美欢故意把王玲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盒里的文具撒了

—地。

王玲伤心地捡起了被摔坏的笔与美欢理论,可美欢却不肯认错。王玲想,算了吧,她转身要走,谁知美欢却挡住了去路不让她走,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

2、请你说说王玲此时的内心感受。

3、总结:被人欺负是痛苦的,我们不抵抗,欺负可能变本加厉,痛苦也会加剧。

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欺负。

三、演一演

1、假如你是王玲,你会怎样做呢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2、假如你看到了王玲的遭遇,你会怎样做呢

四、我来出主意

1、片段一:阅读小故事

2、小贴士

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

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脱身的方法。

向路过的大人或附近的居民求助。

可以先妥协,但要记住对方的特征,以便事后报警。

3、片段二:他上六年级了,我们是在打球的时候认识的。第一次他向我要了五元钱,答应两天后还我,我就给了,可后来他不仅没还,还不断跟我要钱。我每次让他还钱,他就扬起拳头要揍我。总这样下去,我的零花钱很快就该没有了。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好方法?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5、交流

五、知识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负时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不得有“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多次拦截殴打索要他人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

六、总结在校内受到欺负可以请同学主持公道,也可以向老师请求保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欺负。在校外受到欺负,也需要果断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6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懂得不良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掌握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培养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活活的重要性。自觉掌握一些有效的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有意识地加强情绪品质的修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教学难点:

宣泄情绪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链接)《法治最前线》栏目中报道的南宁4名17岁左右的青年仅仅因为一句话而情绪冲动致人死亡的新闻。

问题: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同学们,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而且甚至可能会酿成悲剧,那么,针对我们青少年情绪易冲动的特点吧,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情绪的表达

活动一:请你来辨析

有的同学说,我要哭就哭,要笑就笑,要骂就骂,关别人什么事?是这样的吗?

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教师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目标导学二情绪的调节

活动二:请你来支招

1、小强的故事——烦躁的星期一(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画面一:小强愁眉哭脸,因为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

画面二:妈妈因为小强贪玩不学习而训斥他。

画面三:小强大喊“烦死了”。

说一说:

小强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你有哪些好办法能帮助小强调控情绪,摆脱目前的困境?(学生答略)

过渡:在同学们的点拨下,小强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第二天他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往学校,接下来他又遭遇到了什么?

2、小强的故事——倒霉的星期二(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画面:小强骑车与别人相撞

说一说:

小强此时可能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他应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学生答略)

过渡:小强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控制住不良的情绪,匆匆奔向学校,可是考试已经开始了。小强顿觉手心直冒冷汗,心“怦怦”直跳,接下来小强又遭遇到了什么呢?

画面:考场上小强眉头紧皱,不知所措。(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时小强的不良情绪,以及应如何调控情绪渡过难关。

3、小强的故事——伤心的星期三(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画面:小强面对满是错号的试卷伤心极了,同学在旁边冷嘲热讽。

说一说:

小强此时可能产生哪些不良情绪?伤心、悔恨、愤怒种种不良情绪让小强痛苦不堪,他该怎么做?

提示:学生畅所欲言,纷纷献计献策。

教师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改变认知评价

②转移注意

③合理宣泄

④放松训练

知识链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10种方法

(1)学会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2)学会宣泄。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

(3)自我安慰法。当一个人追求某个目标而没有得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程度,常为失败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那样,因此,通常也称为“酸葡萄心理”。

(4)语言节制法。一旦情绪激动时,可以默诵或轻声自我警告“保持冷静”、“不允许发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影响”等词句,想尽办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预先写有“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或悬挂在墙上。

(5)自我暗示法。估计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很可能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紧张情绪,就事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6)愉快记忆法。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过的令你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或获得成功时愉快满足的体验,尤其应该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过去的愉快体验。

(7)环境转换法。每当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要暂时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

(8)幽默化解法。增强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采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绪。

(9)推理比较法。将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解,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互比较,在比较中列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从而寻觅到成功的秘密,坚定成功的信心,排除一切畏难情绪。

(10)比较升华法。当情绪低落时,不妨去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痛苦外,还有多少人比自己更不幸。

活动三:学以致用,走进生活

小强的生活烦恼只是我们生活中不良情绪的一个缩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下面是同学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不良情况,请你们试着用以上方法去调节:

(1)我考试考得不好,有位同学对我说:“你是个笨蛋!”

(2)我很努力,但是总考不好,也找不到好的方法,愁死我了。

(3)有同学在背后造谣,说我喜欢某女生。

(4)我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一篇很好的作文,但语文老师说我这篇文章是抄袭的,我很委屈。

(5)回家后,老妈老是唠叨个没完,我都快忙死了。

提示:学生回答,教师评析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台阶情绪的各种方法,也懂得了情绪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和时机。课堂上我们模拟了解决的方法,但是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模拟,当你们走出这个课堂,就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导致的行为,将决定着你是否能赢得周围人的尊敬,甚至决定着你的未来,请同学们人生路上多珍重。

板书设计

1、情绪的表达

情绪的管理

2、情绪的控制

教学反思

运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教学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换位思考,同时能够是学生把学到的情绪调节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仍在不断迈进,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学反思性分析对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督促自己在思考中进行自我鞭策,自我总结和提高,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一方面要深入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多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把它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分析,去讨论,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对他们及时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7

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同时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根据课标中“我的健康成长” 里的第3条“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是快乐、有趣的,应当把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来对待,同时能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通常要接触一些实物,我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并能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能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获取快乐。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通过调查、交流活动过程中,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在交流活动过程中,能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获取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7分钟活动一(7分钟)

1.谈话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体验到了学习中的很多快乐,然而学习的道路上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战胜这些困难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板书课题:战胜困难更快乐

3.下面有几位同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你能帮助他们么?(出示图片)

4.师生共同交流。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遇到困难

摆正心态27分钟活动一(12分钟)

王栋与“拦路虎”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同学——王栋。看图,王栋在干什么?遇到什么问题?

师生交流。

2.在困难面前,王栋的心情是怎么样?他打算怎么办?

生:害怕、不想学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当爸爸看到王栋遇到苦难时的害怕和退缩,他对王栋会说了些什么?王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出示教材12页图三)

师生共同交流。

4.(出示教材12页图四)大家看,王冬为什么这么开心?

学生回答。

5.王栋的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能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评价目标一、三)活动二(15分钟)

勇敢闯关

1.昨天我们班做了一个调查,请大家看调查结果。(出示图片)

2.当你遇到“拦路虎”时,会有什么心情?请大家完成教材13页中的实话实说。(学生做完进行同桌交流)

3.说一说碰到“拦路虎”时,哪种心态更有利于帮助我们战胜困难。

师生交流。

师总结:多思考、多想办法。

通过调查、交流活动过程中,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解决方法收获快乐

6分钟活动三(7分钟)

1.遇到“拦路虎”时,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办法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

2.师总结。战胜困难的格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能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获取快乐。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战胜困难更快乐

想办法、坚持不懈、不放弃、有自信……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了解自己的特点,感受到大家的不同使集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怎样与‘不同’友好相处”和““不同’让生活更精彩”的活动,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了解自己的特点。

(2)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难点: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选择,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请同学们看这两片树叶。观察一下,这两片树叶一样吗?

2.学生认真观察。

3.师生共同总结不同。

4.师: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不完全相同呢!如果说班级是棵大树,那么每一位同学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同学之间有很多相同点,可又各有不同。

5.师:同学们,请你们在这张心形的叶片上写上自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装点我们的班级树。

6.学生在心形叶片上书写自己的特点。

7.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各自的特点并把叶片粘贴在班级树上。

8.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发现有同学跟我一样也是单眼皮。

生2:我发现小新跟我一样都喜欢爬山。

生3: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跟别人不一样。

9.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就像你们分析的一样,人与人之间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通过比较,使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二、展开想象

1.师:课本第11页有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呢?把你的想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然后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创意。

2.学生独立完成形象设计。

3.学生分别向同学们展示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4.教师选出一部分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在同样的圆上作画的结果。

5.师: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在同样的圆上作画,每个人画得却各不相同呢?

6.师点拨:因为大家的想象力、想法、喜欢的事物不同,所以画得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同一个圆上作画,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想法,进而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

三、与“不同”友好相处

1.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交朋友,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点,结果会怎么样呢?(翻到教材12页“周同同日记”。)

2.师生共同观看。

3.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周同同能找到好朋友吗?为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

5.班内交流意见,允许有不同意见,教师注意做正面引导。

6.师: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本领。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身边有与你“不同”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

7.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8.师:孩子们,有些同学和“不同”的同学相处,心里会有一些小疙瘩。怎样才能解开这些小疙瘩呢?(教师出示教材13页的3个事例,让学生分别讨论。)

9.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向其他同学传授一些方法。

10.教师出示教材14页提示的与人相处的好经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11.师:孩子们,当我们学会用理解的眼光看待别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我们将会交到更多的朋友。不同的`树叶在同一棵大树上互相映衬,共同装点出美丽的风景。那么,不同的我们在同一个集体中友好交往,就会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教会学生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引导学生与“不同”友好相处。】

四、“不同”让生活更精彩

1.师: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不同”,当这些“不同”和谐相处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出示教材15页的两幅图。)

2.师生共同欣赏。

3.师:看到这些场面,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你还能找到哪些由于“不同”给生活带来精彩的例子吗?

4.学生讨论,班内表达。

生1:花园里的花朵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生2:田野里各种各样的庄稼精彩纷呈。

生3:果园里的各种水果,散发着不一样的果香。

生4:大自然中到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5.师: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喜欢这充满不同的世界,我们愿意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让我们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将会更丰富、更精彩。

五、课堂小结

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问题才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想法,对同一件事情才会有各种不一样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尊重、理解、接纳不同,与“不同”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9

一堂好课,必须学会好好去设计,这就如我们要建一幢美丽的建筑,我们必须要做好图纸的设计,这是第一步。没有高端的设计,想要有一堂好课,几乎不可能。接下来,就我所阅读的教案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教学设计不完整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含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教什么的问题。

从这些教案结构来看,教学设计都不完整,大部分都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甚至还有的教案没有教学目标。从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案出自于网络,部分教师依赖网络上的教学设计,没有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与问题设计,没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教学设计不规范,是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常犯的错误。在参加这次培训前,这样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我从没有做过,以前的教学设计都是参照已有的教案完成,缺乏主观思想,也没有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

二、目标设置欠准确

部分教案目标没有细化到课时目标,在教案中有所呈现,但呈现的形式不够合理和科学性。

有的教学目标依然沿用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训学习后,我们都知道,这种目标的分条设定,割裂了教学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是不科学的`,例如,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朋友 新伙伴》:1.情感与态度:进一步熟悉老师和同学,表现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2.行为与习惯:养成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4.过程与方法:尝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探究,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

有的教学目标没有细化到课时目标,每一个课时的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大单元视角、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目标不需要多,但能体现层级思维,逐步推进。

三、环节设计缺乏逻辑

有些导入的设置不知所云,目标指向不明确,前后环节没有逻辑。有效的教学逻辑应当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感,并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与对话。教学过程选择的行为与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将教学内容简洁地、有条不紊地体现层次、步骤、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四、板书设计太随意

黑板是各个学科通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它的存在是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相当于是“微型教案”,板书的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这些教案大部分没有板书设计,没有重视板书。只有其中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自己会整理》这篇教案的板书设计比较科学,简练地、系统地体现了教学内容,体现思维的层级、递进。

五、反思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些教案中存在的问题是平时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常犯的。作为一名教师,撰写教案是最基本的能力,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首先,态度很重要。热爱教育,认真备课,不随意,要在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上下功夫。其次,认真研读课标。教案设计差强人意,究其原因,还是不熟悉学科课程目标,没有指导思想。再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常学常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丰富知识储备,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让自己走在学科教学的前沿。最后,做到日常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每次上课后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哪些地方有效,哪些地方有疑惑,形成文字,促进思考和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 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 行为与习惯: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2.难点

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

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8.师小结:第一首歌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首歌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可见,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很热爱它。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

二、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学校门口的照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学生都能认出是学校大门口。

3.课件出示几年前学校门口的旧照片,提问:你能认出来这里吗?

4.学生刚来学校不久,可能认不出来这是咱们学校以前的老照片。

5.学校门口的变化这么大,那在同学们的眼中,这几年你们家乡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身边有哪些新鲜事呢?

6.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介绍身边的新鲜事。(可从楼房、街道、环境、衣食住行、人的观念、交流方式等方面进行叙述)

7.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

8.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家乡变化的资料,现在就让我们利用这些资料做一份手抄报,表达一下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9.学生分组完成手抄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变化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切身感知家乡的变化并表述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1.从同学们的表现中,我也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课件出示照片)

2.师生共同欣赏照片,感受家乡的美丽。

3.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描绘一下这么美的家乡风景呢?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把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家乡美景描绘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4.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家乡美景。

5.在班内举行画展,全班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欣赏家乡的美景,体会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四、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1.师:同学们,你们在搜集家乡变化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变化的呢?

2.课件出示家乡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东西。

3.师生共同观看课件,认识课件中展示的家乡特色。

4.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些东西吗?

5.学生回答。

生1:我见到过糖画,还买过呢。

生2:我听奶奶唱过戏,奶奶还教过我唱呢。

生3:我转过小吃一条街,吃了很多家乡的风味小吃。

生4:我外婆的手可巧了,她会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

6.那你们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熟悉的家乡特色呢?

7.学生展示地方戏曲、剪纸等。

8.同学们说得很好。虽然家乡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传统东西却保留了下来,并且深得人们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9.家乡变的是落后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地方,而这些传统的家乡特色能对人们产生好的影响,所以它们被保留下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感知家乡传统东西的魅力,意识到这些东西应该被保留下来;理解家乡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意识到家乡的可爱。】

五、反思感悟,期吩美好

l师:我们的家乡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课件出示一些因环境污染带来不良影响的图片)

2.师生共同观看图片。

3.虽然我们的家乡有这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家乡会越变越好。那么,你们希望我们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呢?

4.学生分小组讨论。

5.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

6.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小组l:我希望污染的河流变得清澈。

小组2:我希望家乡的垃圾污染得到治理。

小组3:我希望家乡的空气可以远离雾霾。

小组4:我希望拥挤的交通变得通畅。

7.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好,对家乡充满深切的期望,我也相信家乡一定会越变越好的。

8.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希望整理出来,写成一封信,投到市长信箱,表达一下我们的小小期盼,希望政府可以帮助我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任何的变化都有它的对立面,我们要重视它给人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尽力去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初步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家乡在变,家乡的人也在变。而这些变化反映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作为拳来家乡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板书设计

家乡新变化

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反思感悟,期盼美好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植物的种子

2.自己动手实验,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根据学生种植种子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种植指导

教法:

通过课件让同学了解植物的生长,引发学生兴趣,指导种植。

教学准备:

3.常见植物种子的图片

4.花生,黄豆,发芽的土豆等种子、小花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展示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是由小婴儿汲取营养长大,动物都是刚出生时很小很小,通过食物慢慢长大。那么有同学知道植物是从什么长大的吗?

种子

没错,植物就是这样奇妙的生命,大西瓜是由西瓜籽长成,萝卜也是非常小的种子通过吸收水分,日照,利用土壤中的营养长大的,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种子,看看大家认不认识。(发下准备好的种子)

老师讲解

通过课件图片介绍常见植物的种子。

动手实践

将准备好的花盆发给学生,老师示范将种子埋在土里,浇少量水。

布置作业

1.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了解植物种植的注意事项

2.完成种植计划表

我的'种植计划

我想种。

我想请帮我。

除了准备花盆种子,还要准备

5.每天完成一篇种植日记

五、板书设计

试种一粒籽

第二课时

十一、交流体会

一周过去了,同学们种的种子怎么样了?一定有很多体会吧。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带着你的种子到讲台上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和你的种子的故事?

十二、小组讨论

小组之间展示自己的种子茁壮成长的样子,每小组评选出最美种子放在教室阳台。

三、板书设计:

我们的收获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2)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认识法律的含义;

(2)明确法律的特征;

(3)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掌握法律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板书)

1.法律的特征(板书)

(1)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特点(板书)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讨论法律、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强制力调整人们的行为,全体公民。道德自然形成舆论、习惯、信念调整人们行为和思想,普遍适用。校纪校规学校有关部门制定教育力量调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校学生。

(2)法律的特征(板书)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板书)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法律的作用(板书)

(1)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板书)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规范作用(板书)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护作用(板书)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认识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1)法律有何特征?

(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分别是什么?

2.基础训练

P68—69内容

五、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3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诚实的品质,拒绝说谎。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说谎的原因,避免说谎。

3、知识目标:认识诚实、认识诚实的重要性,做到不说谎。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故事中的查理有怎样的品质?(单击课件)

2.教师讲故事《诚实的孩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王位。国王想到一个好办法:给全国的孩子发花种子,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就将王位传给他。有一个叫查理的孩子,十天,二十天,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没有发芽。他去问爷爷,爷爷说:“是不是你选用的泥土有问题呢?”查理照着爷爷说的,选用新的花土,但是种子播下去依然不发芽。

国王规定的期限到了,全国的孩子捧着盛开的鲜花,等候国王的评比。查理看到大家都捧着漂亮的鲜花,自己的种子却没有发芽,伤心地哭起来。国王来到查理的面前,看到查理捧着一个空花盆,就亲切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拿着空花盆啊?”查理把自己种花,换土,但种子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听了查理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手,大声宣布:“这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国王去世后,查理当上了国王。

3.同学们,查理当上国王,是因为他有怎样的品质呢?(学生表达想法。)你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诚实”。原来,国王发给孩子的种子都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当然不会发芽啦!这就是第3课《我很诚实》。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故事情景的导入,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诚实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一)游戏:比比谁判断得快!(单击课件)

1.第1题,你愿意和李东同学的做法对吗?学生交流。因为李东像查理一样,具有诚实的品质,做人要诚实守信。

第2-3题,(单击课件)你愿意和张敏、邓彬的做法对吗?学生交流。这2个例子,告诉我们诚实是为人处事之道。

2.同学们,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单击课件)

你认为哪些行为体现了一个人诚实的品质?比如:诚实就是实话实说;诚实就是做实在事;诚实就是真诚待人等等。【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判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诚实行为的'角度有哪几种,从故事感受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故事屋中辩是非。

1.教师讲故事:《明山宾卖牛》,你同意哪种观点?你觉得明山宾傻,请输入1,你觉得这种诚实无欺的品德很重要,请输入2。

2.诚实与说谎是一对反义词,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说谎呢?交流《真假有鱼》的故事:(单击课件)

3.对话交流:当许多同学不相信小文时,小刚却和小文说了真心话。

小刚问:“小文,你为什么说家里养了金鱼?”

小文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因为我太爱面子了,虚荣心太强了,没有说实话。”

小刚说:“以后可别说谎了,瞧,你都在同学面前露馅儿了。”

小文若有所思地说:“谢谢你,我以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4.从小刚和小文的对话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5.如果在《真假有鱼》的故事中,是因为虚荣而说谎,那么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李宏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说实话。你能帮他们摆脱困境吗?请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学们觉得因为害怕而说谎。

接下来,我们看看张芳是什么原因没说实话呢?是因为太想被夸奖了,是因为有一颗好胜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生活情景的判断,并联系生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诚实。

三、课堂小结

1.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2.学生读诗。

3.布置作业:你是否也因为某种原因而说过谎?说谎以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写一篇日记吧!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写日记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和自己对话,感知自我。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开冲突的发生。

2、懂得谅解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3、在产生冲突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缘由,做到宽宏大量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谅解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教学难点:在产生冲突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缘由,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课前预备:

课件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观看表演《这不是我的纸屑》

2、沟通:说说你对这个情节中两位同学的看法。

3、揭示课题:

二、查找冲突缘由

1、指名沟通:说说你与同学的一次冲突大事。(随机板书)

2、沟通与争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大事?

3、小组活动:针对以上冲突,结合同学发言,归纳冲突发生的缘由。

三、化解冲突

1、同学沟通:化解冲突活动的方法。

2、板书总结方法。

四、总结:

懂得谅解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在产生冲突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缘由,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主动的人生看法,遇到受欺侮的事情能正确应对。

2、熟悉到生活中的受到欺侮是难免的,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摆脱欺侮,爱护自己。

3、了解受欺侮的缘由及其危害性。

教学重点:

1、熟悉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冲突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侮的。

2、遇到欺侮,要学会反抗。

3、学会爱护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摆脱苦恼。

教学难点::

1、熟悉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冲突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侮的状况。

2、遇到欺侮,要学会反抗。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有被别人取过外号,或者给别人取过外号吗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

2、揭示题题

二、遇到欺侮怎么办

(一)片段一:

1、阅读角:

知心姐姐:

我姓毛,是一个普通的.女生。有同学总是拿我的名字的笑我,叫我毛毛虫,毛病……有的叫法不堪入耳。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取笑我,他们却回答:“就情愿这样叫。”这下,反倒是我不知该怎么反对他们了。我真是太苦恼了!

知心姐姐,请你帮帮我!

一个苦恼的女生毛静媛

20xx年5月4日

2、在心里想想:自己和班里有这类欺侮行为吗?

3、小贴士:

(1)有意打、推、撞、踢同学

(2)辱骂、取笑、讽刺同学。

(3)给同学取污辱性的外号。

(4)戏弄同学,有意损坏他人物品。

(5)挑拨是非,排挤同学。

(6)散播他人隐私。

(二)学会应对欺侮

1、片段一:课间,美欢有意把王玲的文具盒遇到了地上,盒里的文具撒了

—地。

王玲难过地捡起了被摔坏的笔与美欢理论,可美欢却不愿认错。王玲想,算了吧,她转身要走,谁知美欢却拦住了去路不让她走,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

2、请你说说王玲此时的内心感受。

3、总结:被人欺侮是苦痛的,我们不反抗,欺侮可能变本加厉,苦痛也会加剧。

我们必需实行正确的方法应对欺侮。

三、演一演

1、假如你是王玲,你会怎样做呢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全部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2、假如你看到了王玲的遭受,你会怎样做呢

四、我来出办法

1、片段一:阅读小故事

2、小贴士

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侮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可怕。

观看四周的环境,查找脱身的方法。

向路过的大人或四周的居民求助。

可以先妥协,但要记住对方的特征,以便事后报警。

3、片段二:他上六班级了,我们是在打球的时候熟悉的。第一次他向我要了五元钱,答应两天后还我,我就给了,可后来他不仅没还,还不断跟我要钱。我每次让他还钱,他就扬起拳头要揍我。总这样下去,我的零花钱很快就该没有了。

4、小组争论:你有什么好方法?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全部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5、沟通

五、学问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侮时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不得有“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多次拦截殴打索要他人财物”等严峻不良行为。

六、总结在校内受到欺侮可以请同学主持公道,也可以向老师恳求爱护。

我们必需实行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欺侮。在校外受到欺侮,也需要坚决实行措施,爱护自己。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能力目标 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 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呢?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一: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监考,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活动三:说一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1)《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微尘”

20xx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2)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并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四:教材P30探究与分享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五:案例分析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思考: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活动六:教材P31探究与分享

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少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得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