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离沫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名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至今方兴未艾,对西方整个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乃至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1、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市场遵循价值规律。

以市场看待政府运作,则公众如顾客,政府为厂商。

政府行政,应奉行顾客至上准则。

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心理卫生系统。但它们都是市场,就同金融系统、银行和保健系统一样都是市场。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

“企业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并不是会做生意的人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效率。

3、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新公共管理主张在政府管理中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以节约成本,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巴扎雷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

政府的公共服务,可采用合同外包的办法,通过市场检验,判断出新政策的合意性。

竞争的目的是追求效率,这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改造公务员制度,创建新型政府。

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改造公务员制度。

强调,破除文官法中“常任文官无大错不得辞退免职”的规定,建立临时雇佣制、合同用人制等;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废弃公务员价值中立原则,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应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意义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人本精神为公共管理的灵魂,把公民作为顾客,主张以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对原有政府管理模式的革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强调现代政府管理上的人本精神,就是在政府行政管理变革中,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地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服务。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实质上属管制型政府,强化的是政府管理职能,而弱化了政府服务职能。

第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从而使得职责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由于行政法规不健全,任意增加编制,从而造成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

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正视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大力培育第三部门

现代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无法包揽所有公共事务,需要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参与承担。

与政府相比, 第三部门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具有更贴近基层的优势,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比起企业这一私人部门,又具有鲜明的非营利、服务特性,具有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

这些特点,使它在政府、企业间,在政府、公民中承担沟通、协调、承上启下等社会整合功能。

第四,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绩效与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政治体制不能有效地保证健全的政治责任制度,不能使政府保持一定的政治权威,那么公共行政就有政治失控的危险。

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不能得到制度保证的。

因此,尽管政府机构改革的直接目标可以是改善行政绩效,但也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在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某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国情。

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制和规章,因而以新公共管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符合其发展趋势的,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法制还不完善,因此对于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只能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而不能全盘照搬。

参考文献:

[1]罗伯特・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6.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74-305.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4]简莱恩.新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6.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