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浅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

浅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

薇糖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浅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

浅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李长文(吉林省公主岭市毛城子一中,吉林公主岭 136132)摘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应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思考的欲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关键词:独立思考;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积极引导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一般来说,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思考,为了改变这样习惯,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人人都喜欢提问题的主动学习的局面。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予以总结,甚至有的学校,对于提出了确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由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一是敢于提出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任务提出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能够自由的沟通思想,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身上各自的优点。其次,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提示引导。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启发他思考的有利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最后,教师还应创建机会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平台。实践证明,在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经常发生思维碰撞的班级里,可以大大促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更多地为他们开辟讨论、争论和辩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三、培养思维模式,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首先,要重视揭示思考问题的思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必须将思考问题的过程揭示出来,便于分析和研究。(教学论文 www.ixbw.com)为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不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还应将教材的思路适当地揭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从教材编写者思考问题的思路来认识和把握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介绍自己所运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题教学中,更应注意将自己的思路揭示给学生。对于素质较高的教师来说,最好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思考,现场分析,现场推演,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的解题思路。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考训练,使之逐步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具体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联想思考法、分析思考法、形象思考法,逆向思考法、发散思考法、演绎思考法、归纳思考法和推理思考法等。再次,要因材施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教师只有依据学生思考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关注个体智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四、减轻课业负担,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在教学中树立三个意识: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独立思考权,把思考还给学生,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意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认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利用好每一分钟,努力提高学生思考的含金量,实施有效教学。三是潜移默化的引导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应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解惑的作用,认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但决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要把教师作用的发挥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尽量引而不发,留有余地,尽量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学习。总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课堂的引导,正确方法的运用是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标签:独立培养

浅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