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分析及心理救助途径

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分析及心理救助途径

鬓上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分析及心理救助途径

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分析及心理救助途径文/王永安摘要:现在的贫困学生上大学已经不是难题了,但是在贫困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根据多年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了高校贫困生的受助心理特点,并探求了心理救助的一些途径。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分析;心理救助途径高校的贫困生可以说是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家庭困难,不像班里其他学生那样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且由于这种贫富差距也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了解、掌握、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从多方面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大意义。一、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分析1.积极方面(1)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由于贫困学生成长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不同,致使他们在面对自己家庭条件落后的现实局面时产生的心理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学生会将自己家庭贫困的压力化作学习的动力,并且在受到资助以后,学习更加刻苦,他们想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资助,同时,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在学校和学校周围寻找可以勤工俭学的机会,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而且,一般具有这种正面心理的贫困学生在同学相处方面也处理得很好,并且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欣赏和肯定。(2)饮水思源,感恩戴德尽管学生家庭贫困,但是他们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费用和住宿费用都是由自己家庭提供,但是到了大学,一般大学都为四年制,而且学习费用和住宿费用都比小学、中学阶段高出很多,这对许多贫困家庭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支出费用,所以常常使这些家庭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学生却能从父母方面考虑,他们会觉得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就算支付不起费用也会心存感激。而且,学校和社会方面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使他们更懂得饮水思源,感恩戴德,他们想以更好的成绩作为对父母和社会的报答。2.消极方面(1)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心理严重部分高校贫困生在接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后,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自轻自贱的心理,他们会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尽管受到了资助,却感觉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导致这些学生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冷淡,而且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总是觉得自己矮人一头,有了班级活动也不愿意参加,逐渐疏离班里其他学生。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掩饰自己的家庭条件开始说谎话,明明家里经济条件极差,却说自己家庭富裕,因此造成自己心理性格上的扭曲。(2)紧张敏感,心情焦虑不安部分贫困生在接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以后,他们会认为这只是解决了临时的燃眉之急,接下来的学费、生活费应该怎么办,他们常常会为这些问题担心,久而久之,这个问题就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神经紧张,心情也是焦虑不安。某些贫困生还会想,(www.ixbw.com)万一下次考试考不好,争取不上贫困名额怎么办。如果真的成绩不佳,他们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之中,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学校、对不起社会,进而产生更大的焦虑和紧张感,这对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3)任性自傲,不能正确正视自己许多高校贫困生在接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以后,觉得这理所当然,因为自己具备领取贫困金额的条件,因此也就产生了任性自傲心理,不能正确对待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帮助,面对班里其他同学的帮助,也心安理得地接受,最终导致自己缺乏自立自强的能力,缺乏作为一名高校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二、高校贫困生心理救助途径1.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解决贫困生实际问题贫困生资助体系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如社会部门要与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对各高校贫困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救助;学校妥善落实各项贫困救助政策,拓宽救助渠道,如多向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贫困生凭借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以缓解生活贫困问题;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如社会知名企业家、社会慈善人士等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资金救助,以增强帮扶贫困生的力度。2.加强心理辅导,减轻贫困生心理压力贫困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心理相对复杂和微妙,严重则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和心理上的畸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对他们心理上产生的问题及时疏通引导,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以下是我总结的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首先,我们应该对高校贫困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有具体的了解,尤其是对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的学生给予特殊辅导,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其次,在对贫困生进行资金救助时一定要考虑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因为这些资助措施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和情感上的伤害;最后,高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如开设心理门诊、建立咨询信箱、设立咨询网站等等,对贫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试能力,使其在情感、认知上发生变化,并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身存在的优缺点有清晰、正确的认识,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以上是我个人对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分析以及心理救助途径的几点看法和感悟,在此将我的观点抛出,望能引起广大读者对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问题的重视。参考文献[1]徐晓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4(05)。[2]冒巍巍,张伟。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及其经费筹措刍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09)。作者简介:王永安(1987-),山东聊城人,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文章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助心理分析。(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高校贫困生受助心理分析及心理救助途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