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多岁?

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多岁?

挽木琴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多岁?

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中国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多岁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多岁?

中国人人均寿命77岁。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

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3.64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中上收入国家,反应出了中国人口素质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表明了人民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明显的改善。

影响寿命的两大因素

1、经济收入起决定作用:

如果将中国当代人均GDP值拉一条曲线,同时也把近6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值画一条曲线,二者都是从西南向东北攀升,经济收入与国民预期寿命值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在不考虑遗传、教育、医疗、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根据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两相数据,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居民在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情况下,人均预期寿命可以继续增加。

2、重大疾病则是消极因素:

重大疾病,如艾滋、癌症、心脏病等恶性疾病,是制约人们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就人均预期寿命不足70岁的云南而言,它是我国艾滋病例最多的省份,超过10万例,而全国病例为65.1万。这也是为何云南空气水质更好,人均寿命却更低的原因之一。

预期寿命

全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人均预期寿命简言之,就是假定有一批人,从0岁开始,按照目前各年龄段死亡率逐年走过,队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一人终老。统计这批人平均的死亡年龄,就是预期寿命。

从理论上讲,人均预期寿命要考察同一批人实际的生命过程。就是说今年出生的一批人,今年会死多少,明年、后年会死多少,假定到100年,这批人全部死亡,他们的平均寿命,就是人均预期寿命。但是这种统计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要统计这批人的预期寿命恐怕要等到一个世纪以后了。

人口学上所称的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现时预期寿命。什么是“现时”?就是按照当前(如今年)的死亡率预测。比如说,今年出生的这批人,到明年是1岁。1岁的死亡率跟明年的医疗条件等有关,而明年的情况是未知的。于是,就按照今年1岁人的死亡概率,统计这批人1岁时的死亡数量。他们活到2岁时,按照今年2岁的死亡概率,统计其死亡人数。依此类推,逐年走下去,直至这批人全部死亡,计算他们平均死亡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反映的是当前的死亡水平,它虽然叫预期寿命,却不代表这群人真正能活多少岁。因为,它是以当下死亡率为基础计算的,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例如现在出生的这批人预期能活74岁,多少年后,医疗水平上去了,也许能活到100岁。

作用

人均预期寿命是用死亡率算出来的,因此,影响其高低的因素就是死亡率。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的目标,就要降低死亡水平。

除去遗传因素,影响死亡率的首要原因是社会稳定,如果处在长年战乱的阴影下,生活乃至生命缺乏保障,即便有保障,心情也难以好起来。其次,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来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医疗技术水平,如以前得了天花,没有治疗技术,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二是医疗保障水平。看病是要花钱的,如果医保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下,得了大病也看不起,自然会抬高死亡率。

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讲,通常情况下,发展程度越高,如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死亡率就越低。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质保障比较差,大众营养不良甚至处于饥饿状态,就容易死亡,许多非洲国家的预期寿命较短便是明证。另外,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相对多,保健意识比较强,健康程度比较好。

但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的行为及社会环境对死亡率的决定作用可能更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虽然经济落后,但由于自然环境宜人,当地人保持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如家庭和睦、邻里关心、尊老爱幼、生活有规律、保持豁达平静的心态,因而出现较多的百岁老人。

过去30多年,中国人口疾病死亡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及其相对死亡比大幅度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及其相对死亡比迅速增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因病死亡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慢性病多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这个指标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国首次将其列为五年规划纲要指标之一,意味着走进全面改善民生的新阶段。

反映现象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世界各地人均预期寿命长期保持一种大体均衡的状态,只是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慢的差别,富国寿长、穷国命短的趋势才越来越明显,长短“两极”差距越拉越大。目前,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和圣马力诺,平均预期寿命为83岁,平均寿命最短的国家是阿富汗和津巴布韦,只有42岁。

新中国成立以前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而今已增长一倍多。根据联合国2011年5月3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0修订版》数据,在世界198个国家或地区中,2005—2010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2.71岁,位居95位,高出世界平均预期寿命(67.88岁)4.83岁,低于发达国家(76.94岁)4.23岁。

按照中国的数据,2010年平均预期寿命73.5岁,“十二五”末提高到74.5岁,相当于世界2040年、日本1970年、美国1980年的水平。此外,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地域差别非常大,如上海、北京的人均预期寿命均逾80岁,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是,西部边远山区情况却不容乐观。

目的

测量人均预期寿命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高寿,而是关注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的迅速提高,人们开始发现反映死亡水平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不能充分反映人们的生命质量状况,原因是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人们的不健康期也同时在延长,即出现了人口健康状况在下降的情况。而且,人活得越长,不健康的人往往也会越多。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健康可以导致长寿,但长寿不一定就健康。

活得长不一定活得健康,健康寿命比寿命更重要。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不再单纯用人均预期寿命指标,而开始用健康寿命指标反映各国人口的健康状况。目的是提高人口的健康寿命,缩小国家或各组织间人口健康寿命的差距。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本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人口健康压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推广“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健康”的理念,更加关注健康寿命。

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多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