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资料大全 > 综合资料 >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暗香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个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梳理,欢迎参阅呀!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重点字词识记清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颓tu鳞ln藻zǎo荇xng与y其奇者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3)晓雾将歇晓雾:清晨的薄雾。歇:消散。(4)夕日欲颓:坠落。(5)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人间。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6)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7)自康乐以后:谢灵运。(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⑼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与:和,跟⑽相与步于中庭相与yǔ:共同,一起。步:散步。中庭:院里。(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⑿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⒀月色入户:门。⒁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至:到。⒂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⒃怀民亦未寝:睡。⒄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人名)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医学家、文学家,有《陶隐居集》。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文学家。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一)《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2、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表现晨昏(朝夕)变化之美(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慨叹抒怀,总括全文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作者把自己与谢灵运相比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文中先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再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后平看的句子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二)《记承天寺夜游》

1、《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用比喻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议论抒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

四、重点句子翻译清单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是人间天堂。

6、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8、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9、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笔记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

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

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

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

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

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了解作

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 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

儿辩日》、《狼》。

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

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

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

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

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6、《黄河颂》:(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意味;(2)领会诗句的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学会读现代诗。

7、《最后一课》:(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内心品质、思想感情;(2)品悟语言,领略以小见大的艺术美;(3)细节描写与前后照应。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饱含哲理的语言,意味深长;(2)比喻手法与说理相结合;(3)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以理服人。

10、《木兰诗》:叙事详略得当,互文、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单元:1、体会名篇课文的语言特色;2、体会名人伟人的人格可贵、精神闪光之处。

11、《邓稼先》:(1)诗文的作用;(2)议的手法。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过渡段的作用;(2)描写在叙述中的作用。

13、《音乐巨人贝多芬》:(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15、《孙权劝学》:(1)人物的性格;(2)语言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体现。

第四单元:1、丰富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质;2、结合体验感悟理解作品中人生哲理;3、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16、《社戏》:(1)融情入景;对比手法;用词的准确生动。

17、《安塞腰鼓》:(1)排比反复比喻夸张的手法;(2)动与静、虚与实、有声与无声、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艺术魅力;(3)阳刚之美,生机蓬勃,对明天的憧憬;(4)想象的作用,产生美感,增加厚度,突出主题。

20、《口 技》:(1)辨析时间词、象声词;(2)层次清楚,首尾呼应;(3)正面侧面相结合。

第五单元:快速阅读法。(P189)

第六单元: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动物的描写之中,让动物也散发人性的光芒,体现作者的思想主题倾向(动物小说即人类小说、社会小说)。

26、《珍珠鸟》:(1)散文化的语言,意味隽永,舒缓轻灵;(2)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3)卒章显志,拓展主题。

27、《斑羚飞渡》:(1)自然环境描写(彩虹、伤心崖)对主题的表现作用;(2)第一人称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28、《华南虎》:(1)诗歌意象的含义:囚笼、面孔眼睛、带血的趾爪、血的沟壑、“观众”、“我”、“华南虎”;(2)融入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思想。

29、《马》:(1)对比描写;(2)多角度思维。

30、《狼》:(1)事理结合,相得益彰;(2)本文的主题思想。

四、写作与表达。

1、本册重要主题:成长、偶像崇拜现象的讨论、人与动物或我与动物。

2、方法:积累素材,多作练笔;学习佳作,讲究方法;注意审题,谋篇布局;打好腹稿,列好提纲;写好开头,首尾呼应;注意书写,逐渐提高。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____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初一语文必知知识点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